高陂鎮[福建省永定區高陂鎮]

高陂鎮[福建省永定區高陂鎮]

高陂鎮隸屬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位於永定區境之北,中心地處北緯24°57′,東經116°51′,東北與新羅區紅坊鎮相接,南與坎市鎮、堂堡鄉相連,西與虎崗鄉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9千米,總面積117.4平方千米。 截至2014年末,高陂鎮轄2個社區和11個村,人口47241人。2011年,高陂鎮農業總產值3.5081億元,比2010年增長2.4%;工業總產值60.2億元,比2010年增加34.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8807元。

建制沿革

唐大曆年間(766―779年),設高陂驛站。

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年),秇梓堡(今高陂北山)為上杭場治所。

宋淳化五年(994年),上杭場升為上杭縣,治所仍在秇梓堡。

宋至道二年(996年),治所遷往鱉沙。期間,高陂先後歸上杭場和上杭縣管轄,屬太平里。永定建縣後至民國初期,高陂亦屬太平里。

清乾隆年間,在塘廈附近修築水圳,稱為高陂。後人捐資在高陂深渡築一單孔石拱橋,原叫深渡橋,後稱高陂橋。

清道光年間,在此設驛站,稱高陂鋪。

永定建縣後至民國初期,高陂亦屬太平里。

民國十七年(1928年),永定縣蘇維埃政府時期,稱為高陂區(第十一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第九區,稱天鬮。後隸屬第四區。

民國二十九9年,高陂境內(包括虎崗)設有四維、和平、仁壽3鄉。民國31年稱仁義鄉、和平鄉,後稱高陂鄉。

新中國成立後為第六區。

1957年,分設高陂鄉、虎崗鄉。

1958年2月,分悠遠3村(龍星、中聯、聯合)歸龍巖縣紅坊管轄;9月,虎崗併入高陂鄉;10月稱高陂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析饒建等村另設先鋒煙場。

1961年,虎崗另設人民公社。

1970年,又併入高陂公社。

1984年,復稱高陂鄉。

1987年7月,虎崗劃出設鄉。

1992年,撤高陂鄉建鎮,轄10個村委會。

1999年,增設先富街居委會和曲峰村委會。

2000年4月,新設高園居委會,管理遷移至高陂馬尾背的原洪山鄉移民,全鎮設2個社區和11個村。

行政區劃

2014年末,高陂鎮轄先富街社區、富園社區2個社區和西陂村、睦鄰村、上洋村、黃田村、北山村、和興村、平在村、富嶺村、增坑村、許佳村、曲峰村等11個村,298個村民小組。政府駐睦鄰村大甲圩。

高陂鎮 高陂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高陂鎮位於區境之北,中心地處北緯24°57′,東經116°51′,東北與新羅區紅坊鎮相接,南與坎市鎮、堂堡鄉相連,西與虎崗鄉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9千米,總面積11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陂鎮地處博平嶺山脈和玳瑁山山脈地帶。為丘陵地貌。政府駐地海拔310米。

水文

高陂鎮境內河流均屬山區性暴漲暴落河流,受地形、氣候的影響極大,其特徵是水量豐富,河道坡降大,流速快,匯流時間短。屬汀江水系,主要河流永定河,流經西陂、上洋、黃田、北山、和興等5個村。

氣候

高陂鎮地處北回歸線北側、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濕潤溫和,夏長而不酷熱,冬短而無嚴寒。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6月最多。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高陂鎮探明有煤炭、石灰石、高嶺土、耐火土、矽砂、花崗石、錳鐵礦等。截至2011年末,煤炭儲量1.3億噸,石灰石儲量8000多萬噸。已開發的有煤礦、石灰石等,位於黃田、西陂、和興、富嶺、許佳等村。

生物資源

高陂鎮林地11.2萬畝。有桫欏、紅豆杉、油杉、香樟等珍稀物種。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4萬畝,林木覆蓋率72.9%,活立木蓄積量50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高陂鎮轄區總人口4411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06人。另有流動人口8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2602人,占51.2%;女性21513人,占48.8%;18歲以下7494人,占17.0%;18~35歲15480人,占35.1%;35~60歲15962人,占36.2%;60歲以上5179人,占1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6.01‰ ,死亡率9.57‰,人口自然增長率6.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6人。居民均為漢族。

時間戶數人口
2011  15003 44115
2012 15590 45019
2013 16125 46090
2014 16522 47241
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1年,高陂鎮農業總產值3.5081億元,比2010年增長2.4%;工業總產值60.2億元,比2010年增加34.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8807元。

第一產業

高陂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水果、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5081億元,比2010年增長2.4%。2011年糧食作物面積16117畝,產量6180噸,人均140千克,其中稻穀6023噸;烤菸種植面積1867畝,產量287噸;蔬菜面積6183畝,產量11586噸。

高陂鎮畜牧業以豬、家兔、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10.3萬頭,年末存欄6.6萬頭;家兔出欄13.3萬隻,年末存欄3.2萬隻;家禽出欄57.7萬羽,年末存欄20.4萬羽;養蜂1502箱,產蜜24噸;肉類總產8735噸,禽蛋產量597噸;畜牧業總產值2.084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59.4%。

2011年,高陂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807元。

第二產業

高陂鎮以光電、機械為主,重點規劃工程機械、汽車製造、光電等產業集群。2011年工業總產值60.2億元,比2010年增加34.9%。有工業企業280家,職工85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3億元,比2010年增長37.8%。

2011年,高陂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職工近5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8億元。省級工業園區永定工業園區和龍巖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位於境內。

第三產業

2011年末,高陂鎮共有商業企業747個,從業人員1614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0%。有集貿市場1個。

2011年,高陂鎮財政收入1379萬元。2011年末,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所、農行、建行各1家,年末各類存款餘額5.8281億元,比2010年增長8.4%;各項貸款餘額2.8690億元,比2010年增長31.9%。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2011年末,高陂鎮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5萬餘冊。職工文化超市1個。

2011年末,高陂鎮有幼稚園(託兒所)19所,在園幼兒1500人,專任教師7人;國小10所,教學點2個,在校學生2170人,專任教師18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443人,專任教師9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完全中學有高陂中學,在校生1050人,專任師教師195人。2011年鎮財政教育支出57萬元。

基礎設施

2011年,高陂鎮有郵政網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 %;郵政業務總量80萬元,其中純收入20萬元。有通信基站6個,移動信號全覆蓋,村村通程控電話,電信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5000戶,平均每百戶33部;行動電話用戶3.7萬戶,平均每百戶247部;網際網路用戶2800戶。

1992年建成110千伏黃田變電站,2002年建成110千伏蓮花變電站。2010年建成220千伏先鋒變電站,尚有35千伏富嶺變電站。截至2011年末,年售電量8000萬千瓦時。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高陂鎮有鎮衛生院1所,醫療所38家;有床位30個,固定資產總值7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4名,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4人。

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39512人。

社會保障

2011年,高陂鎮納入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7戶149人,支出35.2萬元,比上年增長73.3%;月人均197元,比上年增長71.3%。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9人次,共支出6500元,比上年增長25%。,

2011年,高陂鎮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135戶1735人,支出216.2萬元,比上年增長51.5%,月人均104元,比上年增長50.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人,支出1.8萬元,比上年減少40%;分散供養119人,支出27.99萬元,比上年增長39.9%。農村醫療救助1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35人次,共支出11.4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84人次,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4.8%。

2011年,高陂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7.99萬元,比上年增長18.4%。

2011年,高陂鎮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363人,其中有4274人已發放養老金;1500人領取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

交通運輸

高陂鎮境內有省道福三線、龍梅鐵路、“雙永”高速公路,龍梅鐵路在境內設有富嶺火車站,“雙永”高速在境內設有互通口,連線龍巖中心城市與高新園區的城際快速通道建設之中。境內村村通水泥公路。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830多輛。

風景名勝

•西陂天后宮

西陂天后宮 西陂天后宮

西陂天后宮占地面積10173.6平方米,建築面積2726平方米。距西陂天后宮主體建築4米外、建有凹字形的護塔房舍36間,東西兩側房合中間均設有會客廳,為古時接待來自各方的文人墨客處。南面正中設有登雲館,為科舉時代會文講學的場所,底層主殿前建有高堂,堂內門拱橫樑,高堂前有近300平方米的大天井,左右各有兩層迴廊。宮門入口處有一座永久性戲台,戲台頂俗稱“雷公棚”,呈半圓穹窿形,鑲嵌立體圖案;戲台兩側是化妝室和演員住地。

西陂天后宮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全部落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經大規模維修擴建,始成現在之規模,所以有“西陂天后宮,七代人馬建成功”之說。1983年7月,被列入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被列入第三批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遺經樓

遺經樓 遺經樓

遺經樓位於永定縣高陂鎮上洋村,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有廳堂24個。始建於1851年(清鹹豐元年)。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樓高17米5層,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與主樓平行的四層前樓緊緊相接,圍成一個巨大的方樓,環繞形成一個大“口”字,共有280個房間。。裡面又有一組小“口”字形建築,形成一個獨特的“回”字形整體造型。中間為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樓內子女可以在樓內就讀,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後面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築。

•富嶺五鳳樓

富嶺五鳳樓門聯 富嶺五鳳樓門聯

富嶺“五鳳樓”又稱裕隆樓、文翼樓,坐南朝北偏西,富嶺“五鳳樓”占地8000多平方米,由七個土樓和中堂、前堂、門樓等組成。五層高聳的正樓為主樓。居中在後為“後堂”,與前面的“中堂”“前堂”組成“三堂”。兩側各三個土樓依次降低稱“兩落”。全樓計有120個房間,4個廚房,外門7道,內門16道。樓院相互連線貫通。“兩落”橫樓兩側設有國小堂、水池、假山、花圃。樓門前一對高聳的石旗桿相互遙望,大門頂頸書“大夫第”三字。

1993年,被永定縣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富嶺村東南方,是永定王氏第十九世學洲公父子相繼建造。於清道光八年(1829年)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歷時七年,耗銀近2萬兩建成。

著名人物

王燦文,著名電機專家,原遼寧省政協常委、錦州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錦州市委創始人。

張勝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