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中學

高郵中學

高郵中學是一所傳統風格與現代意識相融匯、教育功能與管理功能相統一、建築共性與學校個性相結合的現代化、園林式學校。校園內亭台樓宇曲徑,芳草綠樹翠竹,碑刻畫廊水泉,無不鐫刻著歷史的沉澱,洋溢著時代氣象,徜徉其中,求知的欲望、創造的衝動油然興起。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的人文氛圍,為師生放飛心靈、塑造自我、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條件。高郵中學與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學院從1998年起開始校際交流活動。其校訓是“立德、踐行”。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古城高郵地處長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區,揚州城北上60公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高郵湖煙波浩渺,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境內景色宜人,物產豐富,人文薈萃。

在高郵市南郊風景區,有一顆璀璨的明珠格外奪目耀眼,這就是江蘇省高郵中學。學校初創於清光緒31年(1905年)。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就被列入應當辦好的省重點中學行列,1979年成為江蘇省九十多所重點中學之一,1993年再次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4年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校園占地224畝,建築面積68800多平方米。現有在職教職工298人,其中專任教師240多人。高中教學班72個,在校學生近5000人。

高郵中學是一所傳統風格與現代意識相融匯、教育功能與管理功能相統一、建築共性與學校個性相結合的現代化、園林式學校。校園內亭台樓宇曲徑,芳草綠樹翠竹,碑刻畫廊水泉,無不鐫刻著歷史的沉澱,洋溢著時代氣象,徜徉其中,求知的欲望、創造的衝動油然興起。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的人文氛圍,為師生放飛心靈、塑造自我、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條件。

歷史沿革

一百年來,高郵中學不斷探索、發展、積澱,形成了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和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風格。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辦新世紀江淮名校,育高素質世界公民”的辦學宗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積極推進各項教育改革,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為了實現辦學成果的新跨越,學校本著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科學性、務實性、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大力加強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創新育人的形式和內容。實施德育量化,呼喚道德回歸;統一教學案,改革課堂教學;開發校本課程,推行課程改革;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在長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高郵中學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科學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辦學措施,形成了具有“郵中風格”的領導集體、具有“郵中品位”“郵中精神”的師生群體。

學校以“敬業、愛生、樂群、修身”為師德規範。強調敬業是師德的前提,愛生是師德的核心,樂群是師德的重要內容,修身是師德的根本。學校領導深知,優秀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學校實施精細管理,狠抓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師表工程”、“明星工程”、“群星工程”的實施,教師的師德修養、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學校先後湧現出一大批知名教師,在校內外、市內外、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目前,高郵中學有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各1名,特級教師5名,省市級勞動模範、中青年專家、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20多名。近三年來,學校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級優質課、優質教案等比賽獲獎的教師就達40餘人次,有一大批青年教師在教科研、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他們以優良的素質、勤奮的工作和優異的實績,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任和社會的尊重,也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百年育英才,嘉樹喜成列。一百年來,高郵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湧現出了許多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白衣聖人吳登雲、資深外交家秦華孫、著名作家汪曾祺、軍中名將周爾鈞就是他們當中的優秀代表。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具有千年文化底蘊、百年辦學傳統的高郵中學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更是生機勃勃,近幾年教學質量年年有突破,年年邁新步,清華、北大等名牌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和獲獎喜報頻頻飛向郵中校園,數百名學生先後登上省及全國學科競賽的領獎台,10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藝術活動競賽中獲一、二等獎。初步形成了“以鄉土文化育人,育走向世界之人”的辦學特色。校毽球隊連續多年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比賽,始終穩居在前三名的好成績。學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中國小校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民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揚州市教科研先進學校”、“揚州市模範學校” 等。2002年與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結為姊妹學校,2004年又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學校不僅成為實力雄厚、聲譽遠播的現代名校,而且更是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共同成功的樂園。

不老的運河,在靜靜地流淌;新生的古城,奏響了時代的樂章;百年老校也將迎來百年華誕。我們相信,在教育改革春風的吹拂下,在中共高郵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郵中學這一京杭運河之畔、江淮學林之中的明珠必將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江蘇省高郵中學初創於清光緒31年(1905年),原名贊化學堂。1923年定名為“高郵縣初級中學”,1955年增辦高中,更名為“高郵縣中學”。1966年曾改校名為“東方紅中學”,1968年復改名為“高郵縣中學”。1991年初,隨著高郵撤縣建市,學校因之更名為“高郵市中學”,2005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蘇省高郵中學”。

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高郵中學就被列入應當辦好的省重點中學,1979年成為江蘇省九十多所重點中學之一,1993年再次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4年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高郵中學位於揚州城北上60公里,高郵市南郊風景區大運河畔。原校址占地4.26萬平方米(約64畝),由於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2000年,經高郵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易地新建,2001年8月,學校實現整體搬遷。新校園占地14.92萬平方米(約224畝),建築面積68800多平方米。是一所傳統風格與現代意識相融匯、教育功能與管理功能相統一、建築共性與學校個性相結合的現代化、園林式學校。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305人(其中專任教師260多人),離退休教職工110多人。現有教學班級74個,在校學生4100多人。

學校以“辦新世紀中華名校、育高素質世界公民”為辦學宗旨,以“立德、踐行”為校訓,以“務實、求新”為校風,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體、教學抓全程”的辦學思路,“以素質教育為主體工程,以教育現代化和教育科研為兩翼戰略”的辦學策略,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體現校情、符合規律、個性鮮明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實現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學校成功。學校以“敬業、愛生、樂群、修身”為師德規範。通過“青藍工程”、“明星工程”、“群星工程”的實施,教師的師德修養、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學校先後湧現出一大批知名教師,在校內外、市內外、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目前,高郵中學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特級教師3名,省特級教師培養對象2名,省市級勞動模範、中青年專家、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20多名,中、高級職稱教師140多名。

一百年來,高郵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湧現出了許多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等。近年來,學校按照堅持“科學性、務實性、藝術性”的工作原則、全面實施精細管理的工作策略和“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規範的管理方略,辦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綜合排名位於江蘇省850多所高中的前列。學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中國小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江蘇省民眾體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揚州市模範學校”、“揚州市文明單位”、“揚州市先進學校”等多項光榮稱號,成為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校、國家級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校和省內十多所著名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

江蘇省高郵中學初創於清光緒31年(1905年),原名贊化學堂。1923年定名為“高郵縣初級中學”,1955年增辦高中,更名為“高郵縣中學”。1966年曾改校名為“東方紅中學”,1968年復改名為“高郵縣中學”。1991年初,隨著高郵撤縣建市,學校因之更名為“高郵市中學”,2005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蘇省高郵中學”。

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高郵中學就被列入應當辦好的省重點中學,1979年成為江蘇省九十多所重點中學之一,1993年再次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4年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高郵中學位於揚州城北上60公里,高郵市南郊風景區大運河畔。原校址占地4.26萬平方米(約64畝),由於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2000年,經高郵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易地新建,2001年8月,學校實現整體搬遷。新校園占地14.92萬平方米(約224畝),建築面積68800多平方米。是一所傳統風格與現代意識相融匯、教育功能與管理功能相統一、建築共性與學校個性相結合的現代化、園林式學校。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305人(其中專任教師260多人),離退休教職工110多人。現有教學班級74個,在校學生4100多人。

學校以“辦新世紀中華名校、育高素質世界公民”為辦學宗旨,以“立德、踐行”為校訓,以“務實、求新”為校風,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體、教學抓全程”的辦學思路,“以素質教育為主體工程,以教育現代化和教育科研為兩翼戰略”的辦學策略,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體現校情、符合規律、個性鮮明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實現學生成才、教師成長、學校成功。學校以“敬業、愛生、樂群、修身”為師德規範。通過“青藍工程”、“明星工程”、“群星工程”的實施,教師的師德修養、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學校先後湧現出一大批知名教師,在校內外、市內外、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目前,高郵中學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特級教師3名,省特級教師培養對象2名,省市級勞動模範、中青年專家、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20多名,中、高級職稱教師140多名。

一百年來,高郵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湧現出了許多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等。近年來,學校按照堅持“科學性、務實性、藝術性”的工作原則、全面實施精細管理的工作策略和“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規範的管理方略,辦學質量不斷提高,高考綜合排名位於江蘇省850多所高中的前列。學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中國小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江蘇省民眾體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揚州市模範學校”、“揚州市文明單位”、“揚州市先進學校”等多項光榮稱號,成為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校、國家級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校和省內十多所著名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

江蘇省高郵中學初創於清光緒31年(1905年),原名贊化學堂。1923年定名為“高郵縣初級中學”,1955年增辦高中,更名為“高郵縣中學”。1966年改校名為“東方紅中學”,1968年復改名為“高郵縣中學”。1991年初,隨著高郵撤縣建市,學校因之更名為“高郵市中學”,2005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學校更名為“江蘇省高郵中學”。

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高郵中學就被列入應當辦好的省重點中學,1979年成為江蘇省九十多所重點中學之一,1993年再次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2004年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高郵中學位於揚州城北上60公里處的高郵市南郊風景區大運河畔。原校址占地4.26萬平方米(約64畝),由於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2000年,經高郵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易地新建。2001年8月,學校實現整體搬遷。新校園占地14.92萬平方米(約224畝),建築面積68800多平方米,是一所傳統風格與現代意識相融匯、教育功能與管理功能相統一、建築共性與學校個性相結合的現代化、園林式學校。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310人,其中專任教師260多人。現有教學班級72個,在校學生4200多人。

高郵中學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體現校情、符合規律、個性鮮明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以“辦新世紀中華名校、育高素質世界公民”為辦學宗旨,以“立德、踐行”為校訓,以“務實、求新”為校風,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體、教學抓全程”的辦學思路,堅持“科學性、務實性、藝術性”的工作原則,堅持“全面實施精細管理”的工作策略,堅持“努力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規範。進入新時期以來,高郵中學積極探索並建立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管理模式,相繼成立年級管理委員會、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新設督導室、監察室、招生處,簡化了管理環節,形成了模組管理格局,各項工作按條塊分流、按層級匯總、按區域負責,學校辦學效益呈現整體性、跨越式發展的好勢頭。

高郵中學以“敬業、愛生、樂群、修身”為師德規範,倡導“勤勉、創造、協作、奉獻、高雅”的校園精神,大力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群星工程”。評選並重獎校內學科名師,實施《江蘇省高郵中學教科研獎勵細則》,開辦青年教師培訓學堂等重大舉措,有力提升了廣大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高郵中學先後湧現出一大批知名教師,在校內外、市內外、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目前,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名,省特級教師4名,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獲得者1名,省特級教師培養對象2名,揚州市特級教師2名,江蘇省、揚州市級勞動模範、中青年專家、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40多名。近幾年來,參加省、市級教學基本功、優質課等比賽獲獎的青年教師達40餘人次,教師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已經有一千餘篇,另有兩百餘篇論文在省、市級範圍內交流並獲獎。

高郵中學長期堅持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和時代主題教育,以“努力培養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為人才培養目標,大力實施“新時期‘郵中人’內涵”教育。與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於2000年結為姊妹學校,雙方每年組織學生代表團互訪。在新課程方案實施的背景下,不斷創新德育工作的形式與內容,認真開展校政實踐、家務實踐、社會實踐等活動,定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真正地使校園成為學生成人成才的樂園。

一百年來,高郵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等,白衣聖人吳登雲、資深外交家秦華孫、著名作家汪曾祺、軍中名將周爾鈞、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趙厚麟就是他們當中的優秀代表。進入新時期以來,高郵中學的高考成果不斷彰顯。2005年高考實現歷史性突破,本科達線531人,另有音體美達線35人,2名學生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2006年高考又創新高,本科達線673人,其中600分以上141人,2名學生被南京大學理科基礎學科強化班提前錄取。2007年高考又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一本進線422人,二本進線683人,600分以上312人,1名學生被北京大學錄取。2008年高考,本科達線首超800人,其中一本進線366人。

近年來,高郵中學先後被授予“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中國小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江蘇省民眾體育先進學校”、“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揚州市模範學校”、“江蘇省紅旗基層黨校”、“江蘇省優美校園”、“江蘇省園林式學校”、“揚州市文明單位”、“揚州市先進學校”等多項光榮稱號,成為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校、國家級“十一五”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實驗校以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省內十多所著名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

著名校友

百年育英才,嘉樹喜成列。一百年來,高郵中學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學子,湧現出了許多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吳登云:白衣聖人,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白求恩獎章。2009年,吳登雲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他的家鄉原郭集鎮有吳登雲事跡展覽館。

秦華孫:資深外交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大使(副部級)。著有回憶錄《出使聯合國》。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

周爾均:國防大學政治部原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勳榮譽章獲得者、少將軍銜。周恩來總理的侄子。

國際交流

高郵中學與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學院交流情況

澳大利亞漢密爾頓是我市友好城市,該校與該市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從1998年起開始校際交流活動。該校副校長傑奎琳·沙佑德女士先後兩次來該校訪問,該校李仲明副校長1998年訪澳時與該校簽訂了兩校合作交流意向“備忘錄”。

2000年6月,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師生代表團10餘人來該校訪問。7月,以馬根生副市長為團長、邱謹根副校長為副團長的15人的代表團參加悉尼奧運會聖火傳遞儀式,並在澳大利亞進行了多場文藝演出,澳大利亞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受到較好讚譽。本次訪問取得圓滿成功。

為不斷增進中澳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促進雙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與提高,該校與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

學院商定締結姊妹學校關係,進—步擴大兩校之間的教育交流。主要內容包括:兩校互享校名;互掛校牌;雙方校長互兼對方學校名譽校長;雙方派員(或組團)參

加對方學校重大慶典及教育活動;雙方互派師生進行交流。以上意向於2000年下半年報請省教育廳與省外事辦,並於2001年1月獲準同意。

2001年9月漢密爾頓學院布魯斯·西蒙斯校長偕夫人應邀來該校參加新校園落成典禮暨姊妹學校掛牌儀式,並接受了王正宇市長頒發的高郵中學名譽校長聘書。在訪期間雙方就2002年交流的具體事項進行了進一步磋商。

2002年4月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32人的師生代表團來該校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交流。其間,該校為澳方學生開

設了中國語言、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國情,中國武術等課程,以及安排他們訪問學生家庭、舉行交流聯歡、進行參觀遊覽等活動,同時澳方老師為我們介紹澳

洲教育狀況與學校管理,給我們進行英語口語示範教學。

2002年7月,該校組織了21人的師生代表團,由董玉海校長和教育局王有益局長帶隊赴澳進行為期2周的訪問。在漢密爾頓學院,該校代表團參加了該校海外校園的掛牌儀式,董玉海校長接受了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名譽校長的聘書。

2002年9月,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派James來該校進行為期半年的外語教學。

2003年,原定於4月份對該校進行為期3周交流學習的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66人師生代表團,由於受

“非典”影響,4月份未能成行,9月,終於來到該校,成功進行了2周的文化學習與交流。並且雙方還就更深層次的交流發展簽訂了備忘錄,每年雙方派教師到對

方進行教學與學習。

2004年4月,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55人的代表團來該校交流學習,8月2日,高郵中學2004’訪澳代表團20人在王俊坤校長的帶領下,到澳大利亞學習交流14天。

2004年10月18日,該校教師呂所勇赴澳方學校交流學習兩個月。

2005年1月,澳方學校12年級學生Toby Paltridge 來該校交流學習半年。

2005年2月15日,該校教師丁俊成赴澳方學校交流學習兩個月。

2005年7月18日,該校教師劉錦赴澳方學校交流學習兩個月。

2005年8月1日至14日,該校由華龍翔帶隊,黃毅、汪興、朱紅秀,以及20多位學生到澳洲訪問學習。

2006年3月10日至23日,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63名師生代表團成功訪問該校。

2006年7月3日至9月1日,該校英語教師董金標赴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學習交流。

2006年8月1日至14日,該校由董曉波副校長帶隊,田開象、蘇征、金長明、曹德海,以及28名學生組成的共33人代表團成功訪問澳大利亞漢密爾頓·亞歷山德拉學院。

​現任領導


黃仁雲,校長,黨委書記,中學高級教師。揚州市學科帶頭人,揚州市教學功臣,揚州市教育學會化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省中學生化學奧賽優秀輔導員,從事高中化學教學30多年,教風嚴謹、紮實、靈活、流暢,有10多篇教育教學與學校管理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

董曉波,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1982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數學系,高郵市高中數學學科帶頭人。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突出的業務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省級以上評比中獲獎。

劉久勝,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揚州市學科帶頭人,高郵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長期以來,注重數學學科教學和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和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於省級有關雜誌。近年來,參與並主持省、市級以上課題研究多項,曾獲揚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田開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中學高級教師,田徑項目國家一級裁判員。長期從事體育與健康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學校管理工作,曾獲高郵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高郵市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高郵市級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王慶余,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生物教學研究會理事,揚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曾獲江蘇省優秀班主任、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揚州市青年科技撥尖人等榮譽稱號。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形成了勤奮踏實、勇於創新的工作風格和幽默風趣、富於啟發的課堂特色。

李建軍,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省首批物理學科骨幹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系統先進個人,揚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揚州市優秀班主任,高郵市優秀共產黨員,高郵市先進教育工作者,高郵市物理學科帶頭人。20多年來一直堅持物理學科教學、教育工作。有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黃桂君,工會主席,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獲得者,“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首批培養對象,揚州市中學數學名師工作三室領銜人,揚州市高中數學學科基地負責人、兼職教研員。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新苗文學社

新苗文學社創建於1985年,成立二十多年來,以學生理事會為主要活動主體,定期開展文學知識講座、寫作知識講座以及演講、辯論、徵文、聯歡等活動,定期開展寫稿、組稿、審稿的講評、培訓活動,多次組織社員參加全國、省、市級徵文比賽,多人次獲得一、二等獎。社刊《新苗》發行72期,已經成為全國部分中學生作文報刊的供稿源。

新苗文學社曾被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表彰為“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活動示範單位”、“全國中學生社團活動課題研究實驗基地”、“全國中學生文學社團活動示範社報刊”、“江蘇省優秀中學生文學社”,曾代表江蘇省推出由中國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名校名社校園文學叢書”《捧一掬陽光遠走》。培養出郵城“報花”朱佳姝、“小說寫手”胡舒欣、“江蘇省青少年文藝優秀工作者”唐彬文等傑出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