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廣東省高要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高要巴戟天又名巴戟、雞腸風等,藥用歷史已1700餘年。以條大、肥壯、連珠狀、肉厚、色紫、木心細者為佳,條細瘦、肉薄、色灰者質次。味辛、甘,性溫。具補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治腰膝酸軟、陽痿、早泄、月經不調、下焦虛寒、少腹冷痛等症。 2015年12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高要巴戟天”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為扁圓柱形,略彎曲,肉質根較長、粗壯、肥厚、連珠狀;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和橫裂紋;肉質韌,斷麵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無臭,味甘甜而微澀。高要巴戟天中多糖含量很高,尤其是耐斯糖且具有明顯的補腎壯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巴戟天藥效的物質基礎。高要巴戟天耐斯糖含量高,且浸出物含量也高於一般巴戟天,大大提高了其藥用價值。

營養價值

在日常保健上,巴戟天常被利用製成巴戟酒,以酒助藥力,且飲用方便。巴戟天的食用方法很多,如煮粥、做餡、做風味小吃等,每一種吃法都具有很好的營養,而且非常滋補,全憑個人喜好決定,甚至可以將炮製過的巴戟天干品作為零食直接食用。在南方,人們有煲湯保健的習慣,家庭一般都會備存一些巴戟天,日常煲湯的時候放幾顆巴戟天為佐料,以發揮其強筋壯骨的保健作用,巴戟燉海參、杜仲巴戟豬腰湯、巴戟肉蓯蓉煲雞、狗脊巴戟煲豬骨、巴戟燉豬肚等等各種食法都深受歡迎,通過燉煮使巴戟天的營養成分融入湯里,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而首烏巴戟更是被南方人認為強筋烏髮的最佳搭配。

藥用價值

巴戟天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作為四大南藥之首,與人參相媲美,素有“北有人參,南有巴戟天”之說。據《中華本草》(1998年)介紹: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溫,歸肝、腎經,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能,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腳氣,但陰虛火旺及有濕熱之症禁服。在藥學上巴戟天常與肉蓯蓉、菟絲子、續斷、杜仲或附子、狗脊等藥配伍套用。

產地環境

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

廣東肇慶高要位於低緯度北回歸線之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巴戟天喜歡陽光、溫暖、比較潮濕的環境,高要氣候甚為適宜,每年巴戟天生長的時候會有大量的降雨,生長出來的巴戟天根條肥壯、肉厚、色紫、木心小、味甜,這也是判斷巴戟天質量的幾個要素。

歷史淵源

高要巴戟天在河台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老先民長居在深山中,由於長期奔波勞碌,飽受風吹日曬、雨淋、潮寒等侵襲,而積勞成疾,腰背部常發生痹痛,重時臥床不起。一天午時,一仙人恰巧路過,見其臥床呻吟,便問究竟,山民告知病因,仙人便在其住處附近尋了幾味草藥搗爛調好,又在他腰部敲擊幾下,再敷上藥,對他說:此藥可暫時緩解疼痛,但未可斷根,明天你將我採挖的藥與雞腸風煲熟吃,才能藥到病除。山民忙問仙人高姓大名,仙人告知叫李巴德,臨別時,仙人將他住處附近的雞腸風告知了他,便揚長而去。山民按照仙人的囑咐服用,果然治癒。從此倍加愛惜栽培雞腸風,並將此事告知附近山民,山民按方服用果然見效,視雞腸風為神藥。為感謝仙人賜藥解患之恩,當地便將雞腸風命名為——巴戟,即巴戟天。

20世紀50年代末,巴戟天的生長都是分散不連片,當時河台鎮船塘坑的黃日灶前輩,便採摘野生的巴戟天藤蔓為種藤,在自己的山地開了約3畝進行扦插種植,經過不斷探索改進獲得成功,改變了巴戟天分散難找,產量低的現狀,為大面積種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廣東省藥材公司知道後,多次派出農業科技人員到高要指導巴戟天種植。因而,巴戟天種植方法在60年代中開始在高要多個山區鎮推廣,當時連片的種植規模就有達到幾十畝。高要巴戟天由野生轉為種植,其後代代相傳,並流傳鄰近地區。

20世紀70年代初,巴戟天種植便在高要河台、祿步、樂城、水南、小湘等地興起,成為南藥巴戟天的道地產區。解放後,高要巴戟天生產逐年有所發展。

1978年,高要巴戟天種植1340畝,收購量達1.26萬千克。

1988年,高要巴戟天種植2.31萬畝,收購量為5.93萬千克(指統購部分)。巴戟產品暢銷港澳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與佛手、藿香成為了當年高要縣的三大藥材特產。

近二十多年來,高要巴戟天發展迅速,據資料統計,當年肇慶市巴戟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九成以上。

2010年,高要市成立高要市河台鎮董福行巴戟天種植及技術推廣專業合作社。

2013年11月,成立高要市巴戟天協會。

2013年,肇慶市將高要市河台鎮董福行巴戟天種植及技術推廣專業合作社建設列入2013年省級扶持成長型農民合作社項目並給予資金補助。

2014年,高要巴戟天更被選為廣東省(高要)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合作開發框架協定的核心項目與台灣進行全方位的技術合作。

生產情況

2010至2014年合作社帶動種植農戶1500多戶,帶動種植戶增收1800萬元,戶均增收1.2萬元。

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

2015年,高要巴戟天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平均畝產2500千克,年銷售鮮巴戟5625噸左右。

產品榮譽

2015年12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高要巴戟天”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高要巴戟天產地範圍為廣東省高要市河台鎮、水南鎮、祿布鎮、樂城鎮、小湘鎮共5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巴戟天

二、立地條件

海拔200至800米,土壤為沙壤土,土層厚度≥50厘米,pH值為4至6,蔭蔽度≥30%。

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組織培養方法育苗。

2.種植:輪作時間≥4年,種植時期在春、夏、秋三季進行。種植密度≤20萬株/公頃。

3.施肥:施有機肥4500千克/公頃。採收前120天禁止追肥和噴施農藥。

4.採收:種植4年後方可採收。一年中任何時期均可採收。

四、加工

1.清洗:採收後浸泡8至10小時後清洗,在太陽下晾曬或在60至70℃烘乾至60至70%水分(皮皺、有斷裂)。

2.蒸製:常壓下,100℃的水溫蒸7至8小時,蒸製時水不浸到巴戟天。

3.拔芯、分段:蒸煮後晾乾,進行拔芯、分段,段長在3厘米內。

4.烘乾,過淨,篩選:溫度控制在60至70℃,烘烤18至20小時,使其水分≤15%。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徵。

扁圓柱形,略彎曲,粗壯、肥厚、連珠狀;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和橫裂紋;肉質韌,斷麵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無臭,味甘甜而微澀。

2.理化指標。

耐斯糖(乾燥品計)≥2.5%;浸出物≥55%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高要巴戟天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高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高要巴戟天的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