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2006年,全處完成工業產值4.8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036萬元,增長3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56元,增長6%。境內道路縱橫交錯,交通條件優越,205國道斜穿境內,泰萊高速公路、博萊高速公路、萊新高速公路由西向東穿境而過,架起了聯繫外部世界的便捷之途。城鎮建設環境優美、管理規範。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企業生產體系。魯中啤酒原料有限公司、魯能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民營企業,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較高的知名度,產品暢銷省內外。城南工業園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已成為企業落戶生根的有效載體。農業生產歷史悠久,近年來,已形成生薑、蔬菜、林果、畜牧四大生產基地,是萊蕪生薑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生薑暢銷全國各地。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儲量較大的有煤、粘土、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十幾種。高莊旅遊得天獨厚,有蒼峽雷鳴、宮山夕照、二洞雲連、仙人遺蹟、汶水西流五處萊蕪“舊八景”,蓮花山更是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素有“江北張家界風光”的美譽。
歷史人文
高莊街道因駐高莊村而得名。位於萊蕪市南郊,北與鳳城街道辦事處隔汶河相望,東與顏莊鎮毗鄰,西與牛泉接壤,南與新泰市蓮花、新甫二山之分水嶺為界。轄90個行政村,面積150.7平方公里。明弘治初年,李姓由李家封邱遷此建村,因址在麻埠嶺北平坦高地上,故名高莊。高莊行政建置沿革多有變化,從古至今,歸屬屢經變遷,明清歸萊蕪縣所轄。清末屬南鄉的汶陽保、西廂保和東鄉的故事保所轄。民國初年歸一區(城區)、三區(漢南)、四區(顏莊)所轄。1941年屬新甫縣。1943年,始歸新泰縣,旋歸新甫縣。1945年10月稱汶南區。1950年改稱第六區。1955年復稱汶南區。1958年設高莊鄉,同年10月,改稱高莊公社。1960年撤銷,北部歸礦山公社,東部歸顏莊公社,西部歸牛泉公社。1964年恢復建制。1984年改稱高莊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稱高莊鎮。2000年12月,鄉鎮區劃建制調整,與南冶鎮合併新建高莊街道辦事處。高莊街道境域為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南部,蓮花山連綿百里,北部大汶河潺潺西流,由南向北自高而低,依次呈階梯形傾斜。由東向西呈“四峽三河”的地形,以蓮花山為基點散射狀分布。發源於蓮花山的蓮花河、新甫河、汶南河蜿蜒而下注入大汶河。高莊山川秀麗,勝跡眾多,人文底蘊豐厚。舊萊蕪八景中的“蒼峽雷鳴”景觀就在高莊境內。
旅遊資源
高莊街道南部有蓮花山,原名新甫山,因漢武帝求仙於此,又名宮山。主要有九個山頭,因形如蓮花,故名蓮花山。主峰蓮花尖海拔994米,是萊蕪第一高山。蓮花山高風峻骨,單看一峰,其狀如尖尖荷苞,目睹群峰,則猶如出水芙蓉,別有一番景致。有詩讚曰:“蕊突瓣環似蓮花,嶺重峰疊都是山”。當氣候條件適宜時,遊人的影像也映在光環之中,如入幻境,這就是著名的萊蕪古八景之一的宮山夕照。譚家樓村西有仙人寨,仙人山海拔509米,面積1.5平方公里,青石山,植松柏,北望此山,猶如仙人頭肩,又有仙人安期生在此修仙,故名仙人山。仙人山巔,周有懸崖,險峻異常,山麓梯田層層,山腰松柏蒼蒼,山巔古蹟猶存。古蹟有山寨、仙人堂、仙鶴冢、知縣陳甘雨之子陳兆科墓,仙窟鶴巢、摩崖、石刻等景觀。蓮花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詩經》就有“新甫之柏”的記載。據傳,漢武帝曾巡遊蓮花山,遺有“迎仙宮”“漢離宮”“甘露宮”等古蹟。唐宋以來這裡為一方香火聖地和遊覽勝地,形成了佛道儒諸家並存,互相影響的文化格局。縱覽山中諸多景觀,廟宇、庵堂遺址,亦可洞觀蓮花山輝煌的古代文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蓮花山為革命根據地,著名的“蓮花山起義”彪炳千秋,新甫縣遺址,已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教育的基地。
特色產業
高莊街道還是萊蕪生薑的主產地。萊蕪生薑是全國名貴產品和中國蔬菜優良品種,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姜塊肥大、皮薄絲少、辣濃味美、色澤鮮潤著稱,富含多種維生素,既是調味品,也是保健品,益胃脾、散風寒、止嘔吐,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早在1960年2月全國“三辣”規劃會議就把萊蕪生薑列為名貴產品。中科院把萊蕪生薑編入《中國蔬菜良種》一書。1997、1999、2001年,連續三屆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定為名牌產品。1961年萊蕪被列為省屬生薑、大蒜、大蔥商品基地,1997年8月萊城區被命名為“中國生薑之鄉”,生薑產業被確定為“國家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高莊街道成立了益民兔業專業合作社,現已發展會員120戶,戶均出欄肉兔870隻。該街道還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激活創業群體。全街道湧現出了一批全民創業典型。在典型的帶動下,全街道養雞、養牛、養羊等專業戶應運而生,形成了各村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全街道新增民營企業31家,個體工商戶216家,從業人員達到2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