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勛

高繼勛

高繼勛(959年-1036年8月21日 ),字紹先,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北宋名將,忠武節度使高瓊長子。 高繼勛初任右班殿直,累遷內殿崇班。鹹平三年(1000年),參與平定王均之亂,名揚蜀地,號稱“神將”。景德元年(1004年),於草城川、寒光嶺戰役中大破遼軍。其後歷知瀛州、定州、雄州等地,治績顯著。宋仁宗時官至建雄節度使、知滑州。 景祐三年(1036年),高繼勛去世,年七十八(一作七十六)。累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康王,諡號”穆武”。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將子頎偉

高繼勛最初任右班殿直。他身材高大魁偉,宋太宗趙光義見他異相奇貌,召來詢問其家世,方知是自己親信的大將高瓊之子,於是提升他為寄班祗候,累遷為內殿崇班。

揚威西蜀

鹹平初年(998年),益州神衛都虞候王均占據益州叛亂,對抗朝廷。高繼勛以崇儀副使的身份擔任益州兵馬都監、提舉西川諸州軍巡檢公事。招安使雷有終以五百兵力給高繼勛調用,守衛東郭二門,叛軍攻打彌牟砦,高繼勛引兵作戰至嘉州,打敗叛軍,捉獲叛將黃繖、金塗鎗。雷有終以強大兵力進攻二門,又引軍攻打天長門,叛軍復來迎戰。時近日暮,雷有終欲休息,待天亮再戰。高繼勛說:“賊軍處於困境,是進攻大好時機。”高繼勛率領十幾位騎兵鏖戰,身體數處受創,鮮血染紅戰甲;戰馬傷死,換馬奮力擊敵。適逢入內都知秦翰前來援助,叛軍退守保子城,不敢迎戰。高繼勛預知叛軍會半夜逃亡,故意放開包圍,然後埋伏在重要地方,把叛軍殲滅殆盡。以功升任崇儀使。叛軍餘黨躲在深山密林之中,不時出山剽劫百姓,朝廷任命高繼勛為綿漢劍門路都巡檢使。高繼勛招募無賴子弟,讓他們觀察叛軍的動靜,偷偷跟隨前往他們的岩穴,掩其不備,將他們全部擒殺。

大戰寒光嶺

高繼勛後轉任峽路鈐轄,其後入朝,調任洛苑使、並代兩州鈐轄。景德元年(1004年)徙駐苛嵐軍時,他遇五萬遼軍集結在草城川。高繼勛一面向遼軍示弱,引其追擊,一面派部下賈宗埋伏兵等待。轉戰至寒光嶺時,伏兵四起,宋軍以少勝多,殲敵一萬多人。戰後,高繼勛改任弓箭庫使、榮州刺史,獲賜金帶、錦袍。轉任麟、府州鈐轄。

詳練邊機

當時,朝廷“屯兵河外”,糧運不繼。高繼勛扼守兔毛川,輸送軍糧,河外宋軍才稍得周濟。後改知環州、瀛州等地。高繼勛在瀛洲任職時,碰上了荒年,他向富人征粟,以救濟饑民。至次年,瀛洲竟得大豐收,出現了“木生連理者四”的瑞兆,州民將高繼勛的治績上奏朝廷,請求將他留任。

後來,高繼勛被調為內藏庫使,又以宮苑使職出使遼國。回朝後,出知定州,改授西上閤門使、昭州團練使,再遷為鄜延路鈐轄,因在買馬時虧價而被免職。不久後,復任西上閤門使、榮州刺史、知冀州,兼領果州團練使。其後徙知貝州,第二次出知瀛州。

宋仁宗即位後,高繼勛改任東上閤門使,真授為隴州團練使、知雄州。此年冬,邊境候卒報稱遼國有兵入境鈔掠,北境各州都進入警戒狀態。高繼勛說:“契丹( 指遼國)年年依賴漢家( 稱宋朝)的金繒,怎么敢敗壞兩國盟好呢?”他不為流言所動,仍鎮靜自如。之後才知道,是渤海人在遼國境內叛亂,“行剽兩界”。

歷職內外

高繼勛後升任捧日(騎軍)、天武(步軍)四廂都指揮使、連州防禦使,又知瀛州。 歷任步軍馬軍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邕州觀察使、涇原路副都總管兼知渭州等職。後入朝宿衛(在宮禁中值宿),又連任天雄軍都總管、真定府定州路都總管、威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升任保順軍節度使、馬軍副都指揮使。

恭謝大禮完成後,高繼勛被改授昭信軍節度使。此後,曾擔任莊獻明肅太后山陵、莊懿太后園陵都總管,負責督建事宜。他以年邁多病為由請辭,宋仁宗在便殿予以召見,讓高繼勛的一子攙扶他進殿,特許其不下拜,最後同意他辭去軍職。

後任建雄軍節度使、知滑州。赴任後,遇黃河暴漲,堤壩險情嚴重,高繼勛雖已老邁,仍然親自到河堤現場日夜指揮搶修,河水終於被制服,受到滑州百姓的敬仰。

身後哀榮

景祐三年(1036年)七月二十七日 (8月21日),高繼勛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八歲(一作七十六),仁宗為其輟朝一日,追贈太尉。

高繼勛後因孫女被冊為皇后,又被追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康王,諡號”穆武”。

建炎年間(1127年-1130年),宋高宗下詔在杭州武林門內建高氏”五王祠”,內祀衛王高瓊、康王高繼勛、楚王高遵甫、普安郡王高士林、新興郡王高公紀一門五代。

紹興元年(1131年),在山陰縣西梅花山白達灣建分祠。

紹興十四年(1144年),高宗親賜高繼勛像贊(康國武穆王像贊)。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提舉浙東高敏信順從民意,祭祀五王,並附祀少保忠節公高世則。

人物評價

總評

高繼勛生性謙和,擅長謀略,愛護士兵。每遇戰事,必獲勝利。他在西蜀一帶威名遠揚,被人稱為”神將”。

歷代評價

夏竦:頻繁事任,詳練邊機。武節方嚴,兵謀沉密。 ( 《隴州團練使知雄州高繼勛可連州防禦使等制》)

王珪:①王忠謹有知略,臨機不輕發。尤善御軍,得士卒死力。故以少擊眾,未嘗不有功。其治民期盡人情之曲折,而略於用刑,今猶愛思之。 ( 《高康王繼勛克勤敏功鍾慶之碑》)②高氏之興,自烈武王有幽澶之功,至王西定蜀北、戰寒光嶺,為國捍患,亦未嘗妄殺,惟陰施之及人者深。 ( 《高康王繼勛克勤敏功鍾慶之碑》)

趙構:智周而深,謀睿而哲。料敵如神,屢戰屢捷。西川即平,北方震懾。允協乎神將之名,有光於乃父之烈。

王稱:繼勛謙謹有機略,善撫士卒,戰常有功。 ( 《東都事略》)

脫脫:若繼宣、繼勛之將業,則過其父遠甚,此“克勤敏功鍾慶之碑”所由以立歟! ( 《宋史》)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曾祖父高霸贈尚書令、密國公。
祖父高幹贈尚書令、冀國公。
父親高瓊北宋初年名將,累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衛王,諡號烈武。
母親李氏追封魏國夫人。
——原配康氏封唐國夫人。
繼室郭氏封陳國夫人。
王氏封周國夫人。
平輩弟弟高繼忠官至四方館使、榮州團練使。
高繼和官至崇儀副使。
高繼倫官至西頭供奉官。
高繼密官至內殿承制、合門祇候。
高繼宣官至天武捧日四廂都指揮使、眉州防禦使。
高繼隆官至引進使、陵州團練使。
高繼元官至東上合門使、嘉州刺史。
高繼荀官至右侍禁。
高繼芳官至供備庫使、忠州刺史。
高繼顒官至左侍禁。
高繼豐官至供備庫使、昌州刺史。
高繼敏官至內殿承制。
高繼昌官至西頭供奉官。
子輩長子高遵度官至西京左藏庫副使。
次子高遵范官至右侍禁合門祇候。
三子高遵甫官至北作坊副使,累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楚王。其女高滔滔為宋英宗皇后。
四子高遵約官至文思副使。
五子高遵憲官至供備庫副使。
六子高遵楫官至左班殿直。
女兒等三人——生平均不詳。

表格 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高康王繼勛克勤敏功鍾慶之碑》

《東都事略·卷四十二·列傳二十五》

《宋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四十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