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健康服務產業獲政策助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
會議指出,健康服務業包括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健身養生等眾多領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和薄弱環節。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廣大民眾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要認真履行政府職責,在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同時,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加快發展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業,實現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務協調發展。這是滿足民眾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會議認為,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重點在增加供給,核心要確保質量,關鍵靠改革創新。一要多措並舉發展健康服務業。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境外資本依法依規以多種形式投資健康服務業,加快落實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社保定點、專科建設、職稱評定、等級評審、技術準入等方面同等對待的政策,使社會力量成為健康服務業的“勁旅”。統籌城鄉、區域健康服務業資源配置,促進均衡發展。二要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加強醫療衛生支撐,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和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等養老機構的轉診與合作機制。發展社區、農村健康養老服務。三要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以政府購買方式,委託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使面向全民的“健康網”更加牢固。四要培育相關支撐產業,加快醫療、藥品、器械、中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提升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能力。壯大健康服務人才隊伍,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職業院校,規範並加快培養護士、養老護理員、康復治療師等從業人員。會議要求,要加大價格、財稅、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引導和支持,簡化對老年病、兒童、護理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審批手續。要切實加強健康服務業市場監管,健全退出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和安全水平,努力實現人民民眾對健康、長壽、幸福的美好期待。
會議指出,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金融支持有著重要作用。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是落實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決策部署的具體措施,也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舉措,可以有效最佳化金融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金,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會議確定,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試點工作。一要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銀行資金周轉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二要在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將有效信貸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傾斜,特別是用於“三農”、小微企業、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等建設。三要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製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統一產品標準和監管規則,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風險較大的資產不納入試點範圍,不搞再證券化,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2013年10月14日
增加供給提高質量 多措並舉發展健康服務業
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健康服務業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復蓋面廣、產業鏈長。為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一屆政府大力鞏固和擴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舉措,對於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提高服務業水平,有效擴大就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提出,要在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著力擴大供給、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消費能力,促進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務協調發展。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復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意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發展健康服務業的主要任務。一是大力發展醫療服務。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落實鼓勵社會辦醫的各項優惠政策,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優質資源向貧困地區和農村延伸。推動發展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二是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等加強合作,提高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中醫保健等醫療服務的能力。三是積極發展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四是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發揮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特色優勢,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村衛生室具備中醫藥服務能力。五是支持發展健康體檢諮詢、全民體育健身、健康文化和旅遊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六是培育健康服務業相關支撐產業。支持自主智慧財產權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健康相關產品的研發、製造和套用,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查、評價、研發等服務。七是健全人力資源保障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力度,促進人才流動。八是夯實健康服務業發展基礎。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意見》從刺激消費需求、鼓勵擴大供給兩個角度,提出了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寬市場準入,簡化緊缺型醫療機構和連鎖經營服務企業的審批、登記手續,放寬對營利性醫院市場準入和配置大型設備的限制。二是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三是最佳化投融資引導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四是完善財稅、價格政策,將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納入財政專項資金和政府投資補助範圍,免徵或減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其醫療服務價格全部實行市場調節價。五是引導和保障健康消費可持續增長,完善各類保險和補助消費政策,落實並健全購買健康保險的稅收政策。六是強化法制建設和服務監管,健全服務標準體系,規範服務行為,完善監督機制。
《意見》要求,各地要把發展健康服務業放在重要位置,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方案、規劃或專項行動計畫;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檔案,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共同促進健康服務業有序快速發展。
證書樣本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頒發的崗位能力證書;該證書具有崗位能力培訓項目實用性、權威性特點。取得該證書可作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用人單位對持證人任用、聘用、考核和能力評價的重要依據。
職業簡介
健康管理是基於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體化健康事務管理服務,它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生物的角度來對每個人進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務。
健康管理是從事對人群或個人健康和疾病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維護和健康促進的專業人員,是健管家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其工作內容包括:進行個人或群體的健康諮詢與指導;進行健康管理技術套用的成效評估等。
健康管理師屬於衛生行業特職範圍。
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保健水平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標誌。全面建小康,首先要保健康。人的身體不健康,即使物質財富再豐富,也不能算小康社會。在人口的平均壽命日益延長、慢性病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質量及減輕社會負擔,是我們在新時期面臨的重大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人類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預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早期的發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我們對健康的維護不僅僅是對疾病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沒有到來之前的“防患”。
健康管理就是基於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體化健康事務管理服務,它是建立在現代生物醫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生物的角度來對每個人進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務。它幫助、指導人們成功有效地把握與維護自身的健康。但傳統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發展的健康保障服務需求,為此,健康管理師成為一個獨立職業就顯得很有必要。
健康管理作為一門學科及行業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最早在歐美風行,並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行業。這個行業的興起是由於市場的需要,特別是人的壽命延長和各類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醫療費用大幅度持續上升,而尋求控制醫療費用並保證個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有力地推動了健康管理的發展。
健康管理在中國剛剛起步,是一個朝陽的產業。如今在中國大陸地區僅有少數專業的健康管理機構,大部分為醫院及體檢中心的附屬部門。健康管理的從業人數沒有準確的數據,估計全國在10萬人以上,享受科學、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萬分之二,與美國70%居民能夠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業接受完善的服務相去甚遠。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期望壽命的延長以及慢性病的上升,對健康維護及改善的需求會日益增長。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新興的健康管理行業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建立一支健康管理專業隊伍,對於改善和提高中國國民身體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從事工作
採集和管理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信息;評估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和疾病危險性;進行個人或群體健康諮詢與指導;制定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促進計畫;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維護;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教育和推廣;進行健康管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行健康管理技術套用的成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