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高粱稈燈籠
鎮原高粱桿燈籠製作具有突出的實用價值、經濟價值和古建築藝術的研究價值,過去人們把它作為一種實用工具,用它點燈、照明、裝像、裝畫,現在人們又把它作為一種藝術品向親朋好友、愛好者贈送、銷售。所以說高粱桿燈籠所代表的是人們回歸鄉土、回歸自然的人性追求,其工藝和製品越來越被社會和大眾所喜好、認可,是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傳統手工技藝的典範。同時,還具有古建築藝術的研究價值。有專家認為,鎮原的高粱桿燈籠是我國古建築造型的縮影,在造型和手法上一脈相承。其製作工藝、創造思維和意念造型的套制工藝理念無不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汗水,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歷史淵源
高粱桿燈籠製作技藝其產生和發展源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條件,具體產生時間已不可詳考,根據民間傳說和老藝人回憶及傳承鏈線索的探考,在明清道教盛行時誕生,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傳承發展歷史。起初人們利用所產糧食作物高粱桿進行套制,製品在寺廟道觀中懸掛裝飾,後逐漸傳入民間,到清時處於發展時期,到清末至民國時期達到頂峰。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逐漸衰落,本世紀初趨於消亡。
傳承人簡介
馬學章,生於1953年,甘肅省鎮原縣人。在十幾歲時已能創作出十餘件高粱桿燈籠藝術作品,每逢農閒時就研究高粱桿燈籠製作技巧,創作的高粱桿燈籠所代表的是人們回歸鄉土、回歸自然的人性追求,其工藝和製品越來越被社會和大眾所喜好、認可,是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傳統手工技藝的典範。
高粱稈燈籠製作流程
(製作人:馬學章)
1、 高粱稈燈籠製作材料準備:
(1) 所需工具:高粱稈、直尺、刀子、捲尺、磨石、小刀、剪刀
(2) 繪製設計圖。
2、 製作流程:
(1) 將已選定的設計圖中所需的高粱稈的粗細、長度、切口大小以及基本構架進行確定。
(2) 選料:高粱稈的選定要保證粗細一致,並且鉚口的大小根據高粱稈的粗細進行切定。
(3) 用直尺確定好鉚口的大小(用筆劃記)。
(4) 利用刀子將劃記的鉚口進行處理,下刀時注意力度,防止切斷或破裂,可採用滾動式方式進行切除餘下高粱稈。
(5) 對一根高粱稈進行處理之後,以此為模板對所有高粱稈進行相對長度及規格的處理。
(6) 用水將已處理好的高粱稈浸濕,保證其不易斷裂。
(7) 嵌套(重要):切鉚口時對高粱稈進行一對一對處理,根據模板進行嵌套,鉚口相對,6根相交叉進行嵌套,在固定時可調整切口的相對位置以加強固 定力度。
3、 注意事項:
(1) 選料時高粱稈需注意粗細一致。
(2) 鉚口根據高粱稈的直徑確定。
(3) 把切好鉚口的高粱稈用水浸濕再進行嵌套。
(4) 嵌套時要注意由底座開始,由下而上,由里往外進行。
註:相關視頻已傳至騰訊網,搜尋高粱稈燈籠進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