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堅黑穗病

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基本信息

中文名:高粱堅黑穗病
病原中文名:高粱堅團散黑粉菌
病原拉丁學名:SporisoriumsorghiErenb.exLink
病原分類地位: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黑粉菌目,團散黑粉菌屬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高粱
主要為害部位:穗

為害症狀

抽穗前病株與健株形態無明顯區別,抽穗後可見病穗籽粒變為灰包(菌癭),露出於穎殼之外。穗形不變,內、外穎很少被害。灰包圓筒形,比健粒稍大,其內部充滿病原菌黑粉狀冬孢子,外被灰白色薄膜。薄膜較堅硬,不易破裂。破裂時,由頂部裂開小口,露出短形中軸的尖端。病穗全部或大多數籽粒被害,但有時也殘留一些健粒。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堅黑穗病菌冬孢子隨種子越冬傳病。冬孢子萌發後侵入高粱幼芽,系統侵染髮病。土壤中的冬孢子易於萌發,存活到下一季的機率小,土壤傳染的可能性不大。冬孢子經過牲畜消化道後死亡,因而農家肥也不能傳病。堅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溫度24℃以下都能侵入高粱幼芽,低溫、低濕更為有利。地溫高於24℃,土壤濕度高於30%就不利於侵染髮病。在種子帶菌率高、高粱播種過深或覆土過厚、出苗緩慢時發病加重。高粱堅黑穗病菌有多個生理小種,且易於發生變異。高粱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存在抗病種質材料和抗病品種。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抗絲黑穗病的雜交種有:黑雜34、黑雜46、齊雜1號、晉雜5號、忻雜5號、忻雜7號、冀雜1號、遼雜4號、遼飼雜2號等。抗病親本有黑龍14A、7152A、吉農105A等。
(2)大面積輪作與其它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發生,是經濟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
(3)秋季深翻滅菌。可減少菌源,減輕下一年發病。
(4)種子處理。
①溫水浸種。用45~55℃溫水浸種5分鐘後接著悶種,待種子萌發後馬上播種,既可保苗又可降低發病率。
②藥劑拌種。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g拌1kg高粱種,防效優異。也可用50%萎銹靈粉劑35g拌5kg種子,拌種後播種。

(5)適時播種,不宜過早。提高播種質量,使幼苗儘快出土,減少病菌從幼芽侵入機會。
(6)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現灰包並尚未破裂之前進行,集中深埋或燒毀。

地理分布

高粱的常見病害,分布較普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