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3版 (2007年6月1日)
平裝: 35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0081052
條形碼: 9787300081052
尺寸: 22.6 x 16.8 x 1.6 cm
重量: 399 g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證據學》為第三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證據學》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對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有關證據的各項規定和涉及證據的司法解釋,力求作系統、準確的闡述,對司法實踐中運用證據的新經驗進行了理論概括。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證據學概述
第一節 證據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證據學的體系
第三節 證據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證據學與近鄰部門法學
第五節 證據學與訴訟任務
第一編 史論
第二章 外國主要證據制度的沿革
第一節 外國證據制度的歷史發展概述
第二節 大陸法系國家證據制度的歷史演變
第三節 英美法系國家證據制度的歷史演變
第四節 當代世界各國證據制度發展變化的一般趨勢
第三章 舊中國證據制度的沿革
第一節 奴隸社會的證據制度
第二節 封建社會的證據制度
第三節 中華民國時期的證據制度
第四章 新中國證據制度的創立和發展
第一節 新中國證據制度的創立和發展概述
第二節 新中國證據制度的特點
第三節 新中國證據制度的理論基礎
第二編 總論
第五章 證據的概念和意義
第一節 證據的概念
第二節 證據的“法律性”或“合法性”問題
第三節 證據的意義
第六章 證明任務
第一節 訴訟證明的概念
第二節 證明任務
第三節 定案證據必須確實、充分
第七章 證明對象
第一節 證明對象的概念和對其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第三節 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第四節 行政訴訟中的證明對象
第五節 關於證據事實是否證明對象
第六節 訴訟中的免證事實
第八章 證明責任
第一節 證明責任的概念
第二節 證明責任的承擔
第九章 推定
第一節 推定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推定的適用
第三節 無罪推定
第十章 證據的分類
第一節 證據的分類概述
第二節 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
第三節 有罪證據與無罪證據、本證與反證
第四節 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第五節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第十一章 運用證據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我國訴訟中運用證據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貫徹執行運用證據的原則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第十二章 收集證據
第一節 收集證據概述
第二節 收集證據的主體
第三節 司法機關收集證據的原則和基本要求
第四節 證據的保全
第十三章 審查判斷證據
第一節 審查判斷證據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審查判斷證據的重心和諸方面
第三節 審查判斷證據的一般方法
第四節 形式邏輯在審查判斷證據中的運用
第三編 分論
第十四章 物證
第一節 物證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物證的收集、固定和保管
第三節 物證的審查判斷
第十五章 書證
第一節 書證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書證的分類
第三節 書證的收集和保管
第四節 書證的審查判斷
第五節 外國關於書證的理論和立法
第十六章 視聽資料
第一節 視聽資料的概念和立法情況
第二節 視聽資料的種類
第三節 視聽資料的收集和審查判斷
第十七章 證人證言
第一節 證人證言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證人的特點和不能充當證人的人
第三節 證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節 對證人的詢問
第五節 證人證言的審查判斷
第十八章 刑事被害人陳述
第一節 刑事被害人陳述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刑事被害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節 對刑事被害人的詢問和對其陳述的審查判斷
第十九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
第一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可采性
第三節 對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訊問
第四節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審查判斷
第二十章 民事、行政訴訟當事人的陳述
第一節 民事、行政訴訟當事人陳述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民事、行政訴訟當事人陳述的分類與當事人的承認
第三節 對民事、行政訴訟當事人的詢問和對其陳述的審查判斷
第二十一章 鑑定結論
第一節 鑑定的概念和種類
第二節 鑑定結論的概念和意義
第三節 我國的司法鑑定機制、鑑定人及其權利和義務
第四節 司法鑑定原則及程式
第五節 鑑定結論的審查判斷
第二十二章 勘驗、檢查筆錄
第一節 勘驗、檢查筆錄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勘驗、檢查筆錄的製作
第三節 勘驗、檢查筆錄的審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