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氣象觀測
正文
測量近地面層以上大氣的物理、化學特性的方法和技術,又稱高空觀測或高空探測。高空氣象觀測以測定大氣各高度上的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速為主,其他還有一些特殊項目,如大氣成分、臭氧、輻射、大氣電等。主要的觀測方法有氣球探測、氣象飛機探測、無線電探空和測風、氣象雷達探測、氣象火箭探測、氣象衛星探測等(見表)。 自18世紀中葉以來,先後用風箏、載人氣球攜帶儀器進行直接探測高空氣象要素的試驗(見大氣科學發展簡史)。19世紀末,法國、德國、美國發明和改進了探空氣象儀。1896年在歐洲組織國際間的探空氣球探測試驗,是高空氣象觀測站網的雛型。隨著氣象氣球和光學經緯儀的發展,逐步建立了小球經緯儀測風的方法。20世紀20~30年代末,在電報、編報、短波無線電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先後研製成了無線電探空儀、無線電經緯儀和測風雷達(見高空風觀測)等,為建立全球高空觀測站網奠定了基礎。40年代,發展了氣象火箭,探測高度可達100公里以上。60年代以來,氣象衛星和大氣遙感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全天候和全球性的高空氣象探測的發展。大量利用無線電遙測、遙控技術和電子計算機微處理機定量控制,實時處理,是當前各高空觀測系統的技術特點。全球性高空站網的合理分布、新技術方法的套用和充分利用各種探測系統是構成現代高空綜合的觀測系統的特點。由各系統測定和提供的大量高空氣象觀測數據,對揭示大氣的結構、建立大氣科學的理論和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起了重要的作用。對於各種手段高空探測的一致性和資料的可比較性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國共同關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參考書目
J.Y.Wang,Instruments for PhysicalEnvironment-alMeasurements,Vol.Ⅰ,Vol.Ⅱ,Milieu Information Service,1975,1976。
W.E.K.Middleton,Invention of the Meteorologic-alInstruments,The Johns Hcpkins Press,Baltimore,1969。
主要功能
高空氣象觀測主要用於探測地面至3萬米高空的溫度、氣壓、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換,提供及時、準確的高空氣象資料。高空觀測是用氣球將探空儀帶入空中,探空儀在飛升過程中感應出周圍空氣的溫度、氣壓和濕度,並將探測的氣象要素轉換為無線電訊號,連續不斷地發給地面接收系統,觀測人員對接受的無線電訊號加以整理計算,獲得高空的溫度、氣壓、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