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7.7萬元,占總收入的 31 %;畜牧業收入104.4萬元,占總收入的 4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2頭,肉牛7頭,肉羊52頭,家禽919隻);林業收入0.9萬元,占總收入的 0.04%;第二、三產業收入32.5萬元,占總收入的 15 %;工資性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 0.4 %。農民人均純收入202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 0.3 %),在省內務工3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42畝(其中:水田24畝,旱地918畝),人均耕地2.21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56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畝,荒山荒地300畝,其他面積223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0.3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馬鈴薯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種植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8戶,共鄉村人口448人,其中男性238人,女性210人。其中農業人口426人,勞動力27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56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人,占人口總數的2.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26人,參合率 100 %;享受低保3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鄉一、二中中學。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1人,其中小學生66人,中學生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42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人數10人,黨員中男黨員8 人,女黨員2人。該村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間道路差。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增加年收入,種植植秋洋芋和小春樣板為主,大力發展科技意識。種植業和養殖業年均增6萬元,硬化村間道路1.5公里和田間道路5.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