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村

高玉村

高玉村位於藁城市南部,隸屬河北省南與木連城村接壤,西南與南營村搭界,東連許家莊和陽台村,北接順中村和朱家莊村,西與南營鎮為鄰。境內土地肥沃,水資源充足,藁(城)趙(縣)公路從村西通過,交通方便,集市貿易繁榮,盛產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是藁城市最大的糧食主產區。高玉村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全淡。盛產小麥、玉米、花生、鴨梨及四季蔬菜,基礎設施良好,被譽為“河北糧倉”、之稱。。上個世紀80年代受屯頭村燈籠影響,高玉村鄉親開始燈籠製作,結合現代技術,進行研製開發,開始了系列化、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使高玉村既屯頭村之後成為成為第二個“大江南北獨一村”的宮燈生產專業村。

高玉宮燈

宮燈不僅讓高玉人過上了紅紅火火的日子,還讓高玉人在全國各地出盡風頭。村民秦榮海扎的宮燈賣到了整個山東省,他本人也連續多年被村民稱讚。秦振平製作的產品,迄今為止是全國之最,一對燈籠每隻高4米,直徑3米,現在掛在湖南省張家界公園。 2009年9月26日在武漢漢正街批發燈籠的,高玉村人付永彬先生顯得格外的高興,60個藁城特大燈籠掛在了,武漢天河機場,顯的格外的喜慶!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全國許多城鎮的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築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顯得隆重熱烈、喜氣洋洋。 然而,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國際地位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燈籠”有了認同感,他們把它看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而給予尊重。

高玉村戰鼓

高玉村戰鼓是起源於唐朝天寶年間的古老民間藝術。千百年來,生息於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將其一脈相傳沿習發展,並演繹出了諸多神奇傳說和秘聞逸史。關於戰鼓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滹沱河邊有一頭神牛拱毀了河堤,大水泛濫,王母娘娘於是派大將尉遲敬下界降怪。敬德先用鞭打神牛左角,神牛又用右角拱堤,再打其右角,神牛還用嘴拱,最後只好攔腰一鞭將牛打死。人們把牛皮剝下持在樹上抽打以解仇恨,後來大樹枯死。人們又把樹幹鋸成木板,蒙上牛皮高打,戰鼓於是出現了,從此以後只要發生水旱災害人們就敲響大鼓。由此可見,高玉戰鼓應起源於唐天寶年間,距今一千多年。傳說中有神奇的色彩,但反映的是藁城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精神。 高玉戰鼓的鼓幫為優質木料生成,一般高80厘米,鼓面用牛皮蒙,直徑在1.7-2米之間,鼓幫繪有彩色圖案,反映著擊鼓人愛好、嚮往和理想,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由於體積大,需要用鼓架支架起來,鼓手一般四人,站立四周輪翻敲擊,並以大鐃、大鑼、大鑔等伴敲,同時輔以男性舞蹈。鼓手的動作幅度大,力度強,鼓手們講究跳、躍、翻、滾、益、展、騰、挪舞姿剽悍壯烈、氣勢磅礴,解放後,又融進了武術的動作,這樣再配之以春雷滾滾的鼓聲,就完整地體現出了濃重的燕趙古風。改革開放後,鼓手們從鼓點、服裝、道具入手,把各種流派、種類風格的戰鼓套路融會貫通,去粗取精,從整體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創新,召集的戰鼓分五部分表演:一潛伏、二出擊、三戰鬥、四勝利、五歡慶。增加了舞蹈語彙,完善了戰鼓套路,突出時代重點,終於使高玉戰鼓成為我民間藝術國的一枝獨秀,成為國家重大慶典中不可缺少的演出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