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超導

高溫超導

超導現象的發現與極低溫度的探索有著密切的聯繫,而極低溫度的獲得是從氣體液化技術開始的。熱力學的發展使人們對低溫的獲得和存在絕對溫度的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時人們注意到純金屬的電阻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少的現象。1902 年,開爾文認為隨著溫度的降低,電子將凝結在金屬原子上,使金屬的電阻變得無限大。隨後昂內斯認為電阻先隨溫度降低到一個極小值,然後開始加大,並會在絕對零度時變為無窮大。但實際試驗時,科學家卻發現當溫度降溫到一定程度,金屬的電阻會突然消失變為0這種現象就是超導現象。

基本信息

基本原理

由於臨界溫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將這些材料稱為高溫超導體。高溫超導體的性質由載流子濃度決定,其本徵特性是相干長度很短,即不均勻性。這對探索高溫超導機理是十分需要的。超導的新奇特性的發現,對人類產生了重大意義。通過一些超導現象或效應,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超導的美。
零電阻效應具有無損耗運輸電流的性質。如能實現超導化大功率發電機、電動機,例如在電力領域,利用超導線圈磁體可以將發電機的磁場強度提高到5萬~6萬高斯,並且幾乎沒有能量損失,這種發電機便是交流超導發電機。超導發電機的單機發電容量比常規發電機提高5~10倍,達1萬兆瓦,而體積卻減少1/2,整機重量減輕1/3,發電效率提高50%。那么其不必要的能耗將大大降低,這在國防、科研、工業上具有極大的意義。

主要套用

20世紀 80年代後期高溫超導的發現,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超導熱” 。經過 20多年的研究發展,我國高溫超導技術在超導材料技術、 超導強電技術和超導弱電技術三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

在眾多領域中 ,超導技術的套用具有非常突出的優點和不可取代的作用。隨著高溫超導材料和低溫製冷技術的迅速發展 ,使超導技術的套用步伐迅速加快。超導技術在電力、 通信、 高新技術裝備和軍事裝備等方面的套用也十分令人嚮往 ,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在鉍系帶材、 釔系大面積雙面薄膜、 釔系新型塗層帶材、 釔系準單疇塊材和高溫超導電纜等方面 ,其技術發展水平與國際水平相當或相近 ,某些方面甚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現在研究中的磁懸浮列車的材料就是套用磁場強、體積小、重量輕的超導磁體。磁懸浮列車的原理是運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這種原理運用在鐵路運輸系統上,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而懸浮行駛,成為“無輪”列車,時速可達幾百公里以上。這就是所謂的“磁懸浮列車”。 列車上裝有超導磁體,由於懸浮而線上圈上高速前進。這些線圈固定在鐵路的底部,由於電磁感應,線上圈裡產生電流,地面上線圈產生的磁場極性與列車上的電磁體極性總是保持相同,這樣線上圈和電磁體之間就會一直存在排斥力,從而使列車懸浮起來。

2,此外在受控熱核反應裝置、回旋加速器等中都具有巨大的套用價值。

利用超導隧道效應,可以製造具有高靈敏的電磁信號探測元件和用於高速運行的計算機元件,可以製造出超導量子干涉磁強計,能測出腦磁圖和心磁圖,這對人的大腦活動具有重大的意義。也可以套用超導體於微波器件中,這對通信的質量的提高也具有重大的套用價值,通信質量的提高將會提高的人們生活水平,改善現在的生活現狀。

3,在軍事工業中,超導技術也可以發揮其特有的作用,超導掃雷具就是其中之一。超導掃雷具的工作原理是:超導掃雷具模擬艦船磁場特性,採用兩根大電流電纜在海水中形成電極,並與海水組成閉合電路產生磁場,或者在船上安裝一個電磁體產生磁場,從而得以將磁水雷引爆。

4,超導材料在強電、弱電方面的套用也具有很大的空間。在強電方面如高能物理受控熱核反應、核磁共振等方面的套用,還有一些物理研究需要很強的磁場,一些特殊的設備都需要超導磁體。核磁共振成像儀就是一個實例。其基本原理:原子核帶有正電,並進行自鏇運動。通常情況下,原子核自鏇軸的排列是無規律的,但將其置於外加磁場中時,核自鏇空間取向從無序向有序過渡。自鏇系統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漸增長,當系統達到平衡時,磁化強度達到穩定值。如果此時核自鏇系統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頻率的射頻激發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應。在射頻脈衝停止後,自鏇系統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維持這種狀態,將回復到磁場中原來的排列狀態,同時釋放出微弱的能量,成為射電信號,把這許多信號檢出,並使之進行空間分辨,就得到運動中原子核分布圖像。核磁共振的特點是流動液體不產生信號,稱為流動效應或流動空白效應。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狀結構,而血液為無信號的黑色。這樣使血管軟組織很容易分開。正常脊髓周圍有腦脊液包圍,腦脊液為黑色的,並有白色的硬膜為脂肪所襯托,使脊髓顯示為白色的強信號結構。核磁共振已套用於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在弱電方面,由於約瑟夫森效應可以得到精確度高的電壓值,在電壓計量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的發明也是一個重要的套用,其具有高的磁測量靈敏度,在磁學中意義重大。

基本特點

高溫超導無源微波器件的成功研製,一些器件,例如濾波器、延遲線等,可以在幾年內成為商品面市,為全球通信服務,可以保證通信的通暢。對超導材料的套用研究還在繼續並且十分活躍。然而,超導技術的套用,也表現了許多的不足之處。
超導體的廣泛套用要解決材料在技術方面的很多問題。在材料方面,要求超導體應有較高的臨界溫度和臨界電流。其安全穩定性要考慮,而提高超導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是超導材料得以廣泛套用的基本前提,臨界電流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
高溫超導體本身也存在一些弱點。如強烈的各向異性,短的相干長度,不均勻性等等。現代在液氫溫區大規模套用高溫超導體還需要努力,進一步發展製備工藝。

主要種類

鉍家族

鉍超導家族的化學通式為Bi2Sr2Can-1CunO2n+4,n=2,3。也就是說這個家族有兩個成員,即Bi2Sr2CaCuO8和Bi2Sr2Ca2Cu3O10。習慣上稱為鉍2212相和鉍2223相。在鉍2223相中,如果用Pb少量地取代Bi,材料的超導性能會得到改善。鉍2212相的超導轉變溫度為85K,鉍2223相的超導轉變溫度為110K。

鉈家族

鉈超導家族是高溫超導體中最大的家族。又可分為兩個分族。第一個分族的分子通式為Tl2Ba2Can-1CunO2n+4,n=1,2,3…。這個家族有三個主要成員,即2201相,2212相和2223相。2201相(Tl2Ba2CuO6)的超導轉變溫度為90K,2212相(Tl2Ba2CaCu2O8)的超導轉變溫度為110K。2223相(Tl2Ba2Ca2Cu3O10)的超導轉變溫度為125K。因這一分族的每個成員的分子式里都含有兩個Tl原子,在晶體結構上對應兩個鉈原子層,所以人們又把這個分族叫做鉈雙層分族。

鉈家族的另一個分族的化學分子通式為Tl(Ba,Sr)2 Can-1CunO2n+3, n=1,2,3。這個通式中的(Ba,Sr)表示這個位置可以是Ba也可以是Sr。當這個位置的原子是Sr時,Ca可以被某一種稀土元素(R)部分取代。能參與取代的稀土元素達15種之多。這個家族的主要成員在晶體結構上有三個,即1201相,1212相和1223相。因為每個相的(Ba,Sr)的位置都可以是Ba或者是Sr,所以結構上的三個相在化學組成上就分成了TlBa2CuO5, TlSr2CuO5;TlBa2CaCu2O7,TlSr2CaCu2O7;TlBa2Ca2Cu3O9,TlSr2Ca2Cu3O9 6個成員。而每個含Sr的成員的Ca又可以被稀土元素取代。所以這個分族有成員幾十個。因這個分族每一個分子中只含一個鉈原子,即在晶格中只有一層鉈原子,所以人們又常把這個分族稱為鉈單層分族。鉈單層分族的1201相、1212相和1223相的超導轉變溫度分別為45K,95K和120K。

汞家族

汞超導家族的化學通式為HgBa2Can-1CunO2n+2+x, n=1,2,3…。因這個家族的晶格中一般地有多餘的氧原子存在,所以在氧的下標上有"+x"。這個家族的主要成員有HgBa2CuO4,HgBa2CaCu2O6+x和HgBa2Ca2Cu3O8+x,即1201相、1212相和1223相,這三個相的轉變溫度分別為85K,120K和133K。其中1223相中的133K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在常壓下最高的超導臨界轉變溫度。高溫超導體是金屬氧化物,在本質上是陶瓷材料,所以有的人將其稱為陶瓷超導材料。

稀土家族

稀土213家族的化學通式一般寫為(R,Ba)2CuO4-x,這裡R表示某一種稀土元素。至少有十種稀土元素可以用來合成這個家族的超導體。這個化學分子式中含兩個(R,Ba)類原子,一個Cu原子,4個氧原子,所以被稱為214結構。在晶格中,R和Ba的位置是等價的,所以這裡把它們看作一類原子。由於一般地講,在晶格中存在著氧原子少缺,所以在分子式中寫成O4-x。這個家族的超導轉變溫度約為36K。

稀土224家族的化學通式為RBa2Cu3O7-x,R同樣表示某個稀土元素。至少有13種稀土元素可以用來合成這個家族的超導體。因為這個家族的分子式中金屬元素的個數分別為1,2和3,所以人們把這三種家族稱為123超導體家族。因為元素的增多,人們習慣上不再把氧原子寫出來表示這個家族。由於這個家族被發現的第一個成員的稀土元素是釔(Y),所以人們也常把123家族稱為釔家族。123家族的超導轉變溫度為90K左右。

歷史沿革

高溫超導相關書籍高溫超導相關書籍

早在 19 世紀,有關物質導電的巨觀經驗定律就已建立。例如,歐姆定律、基爾霍夫定律、電阻定律等,關於物質導電的機理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1882 年昂內斯成為萊頓大學物理系教授,開始把實驗室的全部研究方向都確定在低溫方向。1911年 2 月,昂內斯發現,在 4.3K 時,鉑的電阻是一個定值。他認為這個定值是由雜質引起的,從而昂內斯選擇汞作研究對象,因為汞在常溫下可以連續用蒸餾法提純。在 3K 時,他發現電阻降到 3×10-6以下,這是第一次觀察到的超導電性。

1913 年 9 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三屆國際製冷會議上,昂內斯正式提出了“超導態”概念。

超導體的零電阻效應被發現後,人們也許是驚喜萬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誤認為超導電性是超導體的最本質的性質,卻忽略了超導體的磁性質。邁斯納注意到超導體在有磁場時的轉變中,有滯後現象存在。隨後研究表明,當物體進入超導態後,外部空間的磁場分布將發生變化,使超導體內部的磁感應強度保持為零。後來稱這一發現為“邁斯納效應”。

但是這個時期還是認識超導機制的起步階段。

20 世紀 30 年代,超導唯象理論有了快速的發展,有戈特—卡西米爾的熱力學理論與二流體模型,有倫敦兄弟的電動力學理論。可以說金屬電子導電理論此時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超導電性是巨觀世界的一種現象,在解釋超導現象時,它的微觀機制是如何的呢?還沒有人能夠給出恰當的解釋。此後,許多人開始這方面的研究。他們認為,金屬電子導電理論所使用的自由電子模型對超導體不再適用,應該充分考慮電子間以及電子與正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從此以後,超導物理界在電子間的庫侖作用以及電—聲相互作用方面展開了廣泛的研究。最終在 1957 年由巴丁、庫珀和施里弗三人共同建成了完整的超導微觀機制。此後,一些物理學家根據前人的工作,相繼地發現了超導隧道效應和約瑟夫森效應。

對超導現象,BCS 理論給出了比較滿意的解釋。而在套用方面,超導現象具有很寬敞的套用空間,具有很高的套用價值。到了現代,人們一直致力於對超導材料的研究。在 1968 年以前,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處於停滯狀況,一直在探索,但是沒有較大的進展。

接近室溫的超導。一般超導合金在接近絕對零度時電阻為零,所以在其套用上會遇到製冷等問題的障礙。高溫超導研究為現代科學的熱門課題。

超導體得天獨厚的特性,使它可能在各種領域得到廣泛的套用。但由於早期的超導體存在於液氦極低溫度條件下,極大地限制了超導材料的套用。人們一直在探索高溫超導體,從1911年到1986年,75年間從水銀的4.2K提高到鈮三鍺的23.22K,才提高了19K。

1986年,高溫超導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掀起了以研究金屬氧化物陶瓷材料為對象,以尋找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為目標的“超導熱”。全世界有260多個實驗小組參加了這場競賽。

1986年1月,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在瑞士蘇黎世實驗室科學家柏諾茲和繆勒首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是高溫超導體,將超導溫度提高到30K;緊接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又將超導溫度提高到37K;12月30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宣布,美籍華裔科學家朱經武又將超導溫度提高到40.2K。

1986 年10月,柏諾茲等人提出了他們在 Ba-La-Cu-O 系統中獲得了 Tc 為 33K 左右的報導。同年 12 月 15 日,休斯頓大學報告了在處於壓力下的 La-Ba-Cu-O 化合物體系中獲得 40.2K的超導轉變。同年 12 月 26 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宣布,他們成功地獲得轉變溫度 48.6K 的超導材料。到 1987 年 2 月 16 日。朱經武的試驗小組在 92K 處觀察到了超導轉變。同年 2 月 24 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領導的研究集體宣布,液氮溫區超導體起始轉變溫度在 100K 左右。這時期超導臨界溫度突破液氮沸點 77K大關,對人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液氮代替了液氫,為超導技術實際套用展開了廣闊的前景。現代物理學中關於超導現象的研究還在進一步的進行中。

1987年1月初,日本川崎國立分子研究所將超導溫度提高到43K;不久日本綜合電子研究所又將超導溫度提高到46K和53K。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由趙忠賢、陳立泉領導的研究組,獲得了48.6K的鍶鑭銅氧系超導體,並看到這類物質有在70K發生轉變的跡象。2月15日美國報導朱經武、吳茂昆獲得了98K超導體。2月20日,中國也宣布發現100K以上超導體。3月3日,日本宣布發現123K超導體。3月12日中國北京大學成功地用液氮進行超導磁懸浮實驗。3月27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又發現在氧化物超導材料中有轉變溫度為240K的超導跡象。高溫超導體的巨大突破,以液態氮代替液態氦作超導製冷劑獲得超導體,使超導技術走向大規模開發套用。氮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液氮制冷機的效率比液氦至少高10倍,所以液氮的價格實際僅相當於液氦的1/100。液氮製冷設備簡單,因此,現有的高溫超導體雖然還必須用液氮冷卻,但卻被認為是20世紀科學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科學家第一次在基於鈽的材料中發現了超導電性。他們發現由鈽、鈷和鎵組成的一種合金在絕對溫標18.5K以下存在超導性。這個溫度反常的高,意味著除了重費米子系統、高溫氧化物和傳統的超導材料之外,含鈽化合物很可能也是一類新型的超導體(J. L. Sarrao et al., Nature 420, 297(2002) )。

這項工作是由美國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的John Sarrao和他的同事,以及在佛羅里達大學和德國的超鈾元素研究所的合作者們共同完成的。他們發現,鈽化合物的臨界溫度(Tc)比重費米子系統(基於鈾和鈰的化合物)要高一個量級。臨界溫度是超導材料的電阻變為零的溫度。

這種材料同時還有很高的臨界電流(超過此界限材料就失去超導特性的電流強度),這對其實際套用非常有利——當然鈽危險的放射性會限制這一套用。這個很高的臨界電流來源於材料中由於輻射導致的缺陷所產生的釘扎中心。

研究人員在測量樣品的磁化率和比熱的過程中發現這種材料的超導性。隨後,他們測量了樣品的磁化率和電阻對溫度的依賴關係,發現其結果顯示,該化合物 5f 軌道上的電子的局域化程度處在鈰化合物與鈾化合物之間的。

鈽屬於錒族元素,位於 5f 電子從局域化到退局域化的轉變區,這使得它屬於已知最複雜的的物質之一。研究人員們相信,鈽的超導性直接來源於其奇異的電子性質。從臨界溫度的角度來看,它處在臨界溫度僅有1K左右的重費米子材料和臨界溫度高達100K的銅氧化合物之間。

獲獎記錄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趙忠賢院士因其在高溫超導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發展前景

高溫超導高溫超導
超導技術將成為21世紀的寵兒,而超導材料也將深入千家萬戶。超導技術的發展、套用和普及將會在世界能源方面發揮不朽的作用,將會為世界每年免去不必要的邊緣耗散。如果能用上超導材料,那每年消耗的能量將
不可估量。如果這些能量被合理地利用起來對人類的發展不可謂不大,或者每年為這些能量的耗散而投入的不必要的資金,用於資助那些苦難的、急需救助的國家與人民,那意義不可謂不大。超導材料的普及必將是一場材料大革命,其意義並不會亞於其他科技革命。
第一代超導線材——鉍氧化物線材已達到商業化水平。東京電力公司試製成功長100米、3相、66千伏的超導電纜,美國不久也將進行100米超導電纜的安裝試驗。日本正在加緊研究開發高性能的超導電纜、超導變壓器、超導限流器和超導蓄電裝置等,預計5年後達到目標。日本磁懸浮列車線圈的超導化目前也在計畫當中,預計將從明年開始進行研究和試製。目前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開發第二代超導線材——釔系列線材。其中,包含釔的YBCO(釔鋇銅氧)和包含釹的NBCO(釹鋇銅氧)這兩種線材,由於有更好的磁場特性,將來有可能成為超導線材的主流。有人預言不久的將來將會出現室溫超導體。
超導技術的套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地造福人類,對超導電性機理的進一步的了解,將會對凝聚態物理學的發展以及相關邊緣學科的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各國政府,特別是工業已開發國家的政府,對超導研究極力支持,給以大量投資,這些國家有實力的公司對研究成果迅速引進,迅速轉變為生產力,這些都有利於超導技術的發展。這也說明,政府、企業與超導專家、研究者,在對超導將起的作用的看法方面取得了共識。超導技術在21世紀必將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