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紅[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高曉紅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漢族。1956.10月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82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電視新聞攝影專業,法學碩士。

基本信息

社會職務

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出版書籍

《電視專題研究》、《電視攝影與編輯》及20小時教學節目、《電視寫作》及6小時教學節目、面向21世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研究(北京市的科研項目)、《電視廣告謀劃》和《世界電視之窗》,並發表論文多篇。

工作經歷

1975.7 參加工作; 1982.7 北京廣播學院電視新聞本科;1991.1 北京廣播學院電視新聞碩士

曾獲榮譽: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998年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獎教金;2001年獲“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學體系與課程改革重點科研項目”優秀獎 ;2001年被評為北京高教系統“優秀共產黨”;2003年被評為北京高教系統“抗擊非典”優秀共產黨員。

教授課程

“電視編輯”、“電視專題節目”、“電視廣告藝術”等。

講課風格:她的課具有強烈的“務實派”風範,引領大家從專業技術的角度,將電視新聞這種即將離浸入四年大學生活的,既親切又疏離的東西形而下地一一呈現。通過對大量廣播電視新聞獎獲獎作品的觀摩、解讀和批判,讓很多同學初嘗電視新聞語言的滋味之時,放棄了原有的自以為是,開始重新謙虛謹慎地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形態。同時更讓大家認識到電視媒體在新聞傳播能力上高於、難於平面媒體、廣播媒體之處,這種深刻的差異本能地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媒體人所應秉持的責任感。

學術觀點

“新聞人才培養亟待變革,多媒體人才是趨勢 ”

在2009年以“媒介融合與廣播電視學學科體系建設”為主題的中國廣播電視學研究會年上,作為協會會長的高曉紅教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隨著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迅速崛起,激烈的媒體競爭引發了廣播電視報導和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對新聞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也需要變革與創新。高曉紅教授通過研究2008年中國新聞報導的特點和變化後發現,如今媒體融合的趨勢特別明顯,針對這些趨勢就要求高校培養的新聞從業者需勝任現代媒體要求,要會寫文章、拍照片、錄音頻,而且還要會拍視頻,這樣的從業素質才能適合不同媒體的需要。

學生對課程評價:很風趣、很樂觀、很有見地的好老師;完美的教師;雖然有時表達不是很清楚但也算能讓我們明白,高曉紅老師很有見地,很不錯啊,大家應該都去聽聽; 觀點相當有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