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高放,原名高元浤,1927年2月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積極參加學生民主運動。1947年6月,加入地下黨領導的民主青年同盟,任支部書記,在政治系學習。1948年1月到晉冀魯豫解放區,改名高放,進入北方大學文教學院學習;7月,被選拔為研究生,攻讀馬列主義理論。1949年3月隨華北大學遷到北京,調為華北大學二部學習助理員;1950年8月,調到新建立的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任教員,長期執教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等課程。1963年被評為副教授,併兼任系資料室主任。1973-1978年人大停辦期間在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執教。
主要貢獻
![高放](/img/7/cf1/nBnauM3X3QzMzYTO3EzMxgjM3MTM3IDO1gzMxADMwAzMxAzLxM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83年,被聘為教授,同年兼任國際政治系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1984年出版合譯的《第二國際史》第1卷。1985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學術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並被選為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會長。1986年,兼任國際政治與國際共運研究所所長,主編兩本國際共運史教程及《社會主義思想史》(1995年獲得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1988年,當選中國政治制度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和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第一副會長;受國家教委委託主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要點》。
1989年主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概論》,後改名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新論》,並再次出版。1990年主編教材《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2005年該書第三版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全校優秀研究生導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1997年《世界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軌跡和根源》獲《新華文摘》首屆"我印近照象最深的文章"二等獎。1993年以來,六家出版社先後出版《高放文集》9本,分別為《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在世界和中國》、《國
際共產主義運動別史》、《縱覽世界風雲》、《高放政治學論萃》、《政治學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心聲》、《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新論》、《治學風雨路漫漫》,總計400多萬字。改革開放以來,主編、合編、合譯、合著、專著共五十多部。2003年《啟蒙助我成為學者》獲《光明日報》徵文一等獎。2005年,獲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榮譽教授證書和金質獎章,並返聘繼續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仍任中國和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和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顧問,同時擔任《理論探討》、《理論參考》、《新視野》、《天津市委黨校學報》、《社會科學研究》等期刊顧問或編委。
人物逝世
著名學者、政治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高放因病於2018年5月30日13時26分去世,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