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魏明帝高平陵位於洛陽市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東南部,這裡山川秀麗,風景優美。在這個美麗的風景之下,古代的歷史事件就曾經發生在這個的地方。在三國時期,曹爽兄弟在隨魏帝出城之後,司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發動了在歷史上很重要的政變。就是高平陵事變。這個事變,在三國的末期以及三國最後的霸主歸誰所有,以及司馬懿掌握國家大權,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風景介紹
高平陵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一走進高平陵就能感受到三國時期的復古氣息。迴腸盪氣的高平陵事變事件讓三國變幻莫測。根據歷史,分析高平陵的風景。
《洛陽縣誌》說“魏明帝曹睿,高平陵,在茹店東二里許霸陵山下”,即在今汝陽縣茹店村東南霸陵山下。地面有夯土冢,高約15米。《洛陽歷史》記:“魏明帝高平陵,即曹魏第二代皇帝,曹丕長子的陵墓,在偃師市寇店鄉一帶。”
據歷史資料和實地考察,今洛陽汝陽內埠鄉曹留莊附近的魏明帝曹睿高平陵不確。應在洛陽伊川呂店鄉梁溝萬安山。
魏明帝曹睿陵
萬安山,古稱大石山、半石山。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遊獵好去處。萬安山下傳說有魏文帝曹丕陵和魏明帝曹睿陵。據《水經注》記載:“又來儒之水出於半石之山,西南流徑斌輪城北。昔魏文帝獵於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是說魏明帝高平陵在此山。《資治通鑑》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大石山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萬安山
萬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陽東南側,位於洛陽、偃師、鞏縣三縣交界處。與中嶽嵩山遙遙相對,溝壑深險,巍峨壯觀,為洛陽東南之要衝。魏文帝嘗獵於此山時有虎超乘輿,孫禮曾拔劍刺之。今山坳有魏明帝的高平陵。
萬安山在偃師李村、寇店鄉與伊川縣交界處,海拔937.3米。山在層巒疊嶂中巍然聳起,東接嵩岳,西達伊闕,共同構成洛陽南面的屏障。山上石怪林密,果木尤多,清泉涌流,曲徑通幽。山北坡較緩,從李村鄉南宋溝(李村鎮東邊有土路直達)登山,山腰依次有白龍王廟、玉泉寺、朝陽洞、磨針宮等古建築。山東坡稍陡,半坡處有自然山洞“仙姑庵”,山腳下為寇店鄉水泉口村(路況甚好),古有名關“大谷口”。水泉口北石窯 (mer 洛方言,門口意)村有著名的水泉石窟,窟內二主佛並立的結構在北魏造像中尚屬罕見。山南坡最陡,高處山崖壁立,人須繞行。山西邊峰巒連綿,有“南天門”險景。山最高處,緊臨南邊崖嘴建有祖師廟,山因此又稱“北金頂”,與南邊武當山金頂相對而言。
萬安山又名石林山。每於冬天雪晴之後,平地及其它山上的雪已化淨,而石林山頂還是一片白皚皚的積雪,映著陽光,分外奪目,為舊時洛陽八小景之一,名“石林雪霽(指雨雪後轉晴)”。山南麓伊川縣呂店鄉鐵李溝村一帶盛產長壽石“麥飯石”,故村子被譽為長壽村。萬安山每年農曆三月三、六月十二、九月九有廟會,遊人如織。
地址: 洛陽東南側
高平陵事變
曹魏後期司馬懿發動的政變。曹魏中後期,世族大地主代表人物司馬懿的地位日益顯要,明帝時官至太尉。明帝卒,司馬懿與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共執朝政,政治矛盾日益尖銳。曹爽表請將司馬懿轉為太傅閒職,剝奪兵權,又安排心腹何晏、丁謐等人執掌機要,竭力排斥司馬懿在朝中勢力。司馬懿裝病不起,有意麻痹曹爽,暗中策劃。
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隨魏帝祭掃明帝高平陵(在洛陽南)之機,發動政變。自此以後,曹魏政權實際落入司馬氏集團手中。
高平陵訪古
在豫西汝陽縣北部的霸陵山下、杜康河畔,雄伏著兩丘巨人的墓冢:一個墓主為釀酒鼻祖杜康,一個陵主為三國時期的魏明帝曹睿(曹操的長孫)。二者相距10多公里,櫛風沐雨,遙相守望。一個是黃帝時期的“宰人”(掌管朝廷飲食生活的官員),一個是三國時期的帝王,如何怎么會同占一段地脈,共戴一片藍天?
東漢末年,曹操雄起,滅袁術,殺呂布,稱雄北方。曹操煮酒論英雄,擲酒卻強敵,每每把酒的功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於是,便有了穿越古今的絕唱: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多年後,曹操、曹丕故去,曹睿又繼位做了皇帝。他經常御駕親征,拒孫抗劉,被史學界認為是三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年輕君王。這時,曹睿又已經20多歲,常常想起兒時和爺爺曹操一起戲樂時的情景,想起爺爺慷慨豪飲的場面,不禁把酒臨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日,他忽然動了一個念想:百年之後,他要把自己葬在杜康仙莊旁側,追尋祖父慨當以慷的豪氣,在飄散的酒香中徜徉。
於是,朝廷派人到杜康仙莊一帶訪察龍脈,一直往東輾轉了10多公里,才在霸陵山下點定了龍穴。後來明帝駕崩,下葬時,除了埋入大批金銀珠寶奇石珍玩外,更有80多壇杜康老酒。為了守護帝陵,朝廷還從曹氏宗族中撥出100多人留守此地。這些曹氏子孫在這裡繁衍生息,天長日久,這裡便形成了一個村落,就是現在的曹留莊……
魏明帝安葬於高平陵後,年幼的曹芳繼位為王。這時,已是三朝元老的司馬懿漸生不臣之心。10年後,司馬氏乘曹芳親率文武大臣到高平陵祭祖之機,突然發難,控制了朝中大權,史稱“高平陵政變”。此後,司馬氏柄持國政,對曹氏家族大開殺戒,連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又)守陵人也未能倖免。
在三國的時代結束後,這座長64米、寬36米的帝王陵,已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00多年過去了,穿越了這漫長的歲月,人們依然記得三國時曹公的輝煌,記得他把酒賦詩的豪情。更重要的是,昔日只有貴族士子方能享用的杜康美酒終於走入尋常百姓家。真可謂翻天覆地、滄海桑田!
歷史情況
誅除曹爽獨專國政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兄弟按照早已安排好的日程,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陽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過去,曹爽兄弟多次一起出城遊玩,其同鄉、大司徒桓范曾規勸過他:“總理萬機和統率禁軍的人,不應一起出遊。倘若有人關閉城門,誰來接應你們進城呢?”但曹爽不以為然,並自信地說:“誰敢這樣做!”結果,不幸而被桓范言中。這次曹爽外出,司馬懿看準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政變。
這天,曹爽兄弟出城後,司馬懿便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精神抖擻地在城內指揮政變。三千多名敢死之士,像從地下冒出來似的集結起來。司馬懿命令司徒高柔行大將軍事,占據曹爽軍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占據曹爽弟曹羲軍營。這樣,便接管了曹爽兄弟手中的武裝力量。同時,司馬懿下令關閉洛陽的所有城門,占領武器庫,然後親率大軍占據洛水浮橋,切斷了曹爽等人的歸路,殺氣騰騰地威脅著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