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高峰鎮農業生產及鄉鎮活動](/img/f/ae6/wZwpmL4gjM3EzMxUDMzU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A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49年11月建兩河鄉,1958年設為兩河管理區,1961年設兩河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高峰公社,1984年改稱高峰鄉。1996年底,高峰鄉面積46平方千米,全鄉人口6365人,轄豐富、豐收、永豐、青峰、二聯、永興、泉莊、兩河、銀坪、農科、春生、聯豐12個村、46個小組。1997年5月,撤銷高峰鄉,其轄區與和坪鄉合併設立高峰鎮。
原和坪鄉,1949年11月設鄉,1958年改設為和坪管理區,1961年設和坪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和坪鄉。位於鎮安縣東南部、冷水河北岸。總面積52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5349人,鄉政府駐磨子溝口,距縣城33千米。1997年5月,撤銷和坪鄉,其轄區與高峰鄉合併設立高峰鎮。
行政區劃
轄雙寨、青山、魚坪、十字、後坪、紅坪、坪合、興合、丁坪、升坪、新坪、中坪12個村、42個組。
文化生活
高峰文化底蘊厚重,民眾生活娛樂活動豐富。民歌、哨吶、書法、繪畫、歇後語、象棋等開展活躍。清末白文亮以行楷草書名振西安,被收入縣誌。步入現代,收錄機、VCD、電視機成為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載體,而傳統的民俗文化仍然保留著旺盛的生命力。早在建國初的五十年代,王自德、邢宗齊等精美絕倫的劇裝道具,善書畫雕塑,神像、人像泥塑得維妙維肖。王自德老藝人雖目不識丁,僅憑口口相傳,胸有數十本完整的漢劇,而且文場武打皆具很高演藝。已到古稀之齡,仍能口授詞曲,指導縣劇團演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克難求進,以傳統劇目進行節日演出,走出去服務廟會演出,深受民眾歡迎。聯豐業餘劇團演出的楊家將戲“火棍”,還在九十年代中全縣業餘文藝調演賽中獲得一等獎。當地製作獅子、花燈、草帽、紙紮花卉的能工巧匠多。永豐村扎的亮獅為縣內獨創,五十年代就在縣城亮相,相繼舉辦燈會,自娛自樂,大大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全鎮書畫愛好者層出不窮,每臨春節,街頭書寫春聯,彩繪燈籠畫者,不乏上乘之作。以白紹松為代表的農民畫,造詣聲譽播於鎮外縣內。
紅色遺蹟
![高峰鎮[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高峰鎮]](/img/6/674/wZwpmL0MTN2gDM0UDMzU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A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鎮政府所在地三官廟,古木街廟堂,依山傍水,景幽形盛,吸引得清末縣令李天柱,民國縣長蘇光壁皆在此題詠。原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孫光將軍,在1946年9月中原解放軍突圍途中任軍區司令員,夜宿兩河街三官廟。在思考如何堅持游擊戰爭時,孫司令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將軍於是披衣走出門樓,徘徊於古柏之下,接著返身入室,取下先生的畫屏,在背面留下這樣的墨跡:“內戰烽火,驟然相逼,流血奮鬥,堅信主義,誓奪人民翻身勝利。”時過境遷,今日的三官廟址上矗立著計畫生育服務站的樓戶,而兩株古柏依然枝堅葉茂,見證著淪桑歲月,成為古鎮的象徵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