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種類
高密蘆筍因栽培方式不同,蘆筍又有白筍和綠筍之分,前者多用於加工罐頭,後者供鮮食。
營養價值
高密蘆筍營養豐富,有鮮美芳香的風味,膳食纖維柔軟可口,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現代營養學分析,蘆筍蛋白質組成具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胺基酸,含量比例恰當,無機鹽元素中有較多的硒、鉬、鎂、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大量以天門冬醯胺為主體的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和天門冬氮酸。同時蘆筍所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質量優於普通蔬菜。
藥用價值
高密蘆筍具有美容和抑制癌症的功能,並對軟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病具有獨特的食療效果。 經常食用高密蘆筍,對心臟病、高血壓、心率過速、疲勞症、水腫、膀胱炎、排尿困難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同時蘆筍對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腎炎、膽結石、肝功能障礙和肥胖均有益。 用蘆筍治淋巴腺癌、膀胱癌、肺癌腎結石和皮膚癌有極好的療效。對其它癌症、白血症等,也有很好效果。國際癌症病友協會研究認為,蘆筍可以使細胞生長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能。輔助治療腫瘤疾患時應保證每天食用才能有效。
用法用量
1、蘆筍雖好,但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應低溫避光保存。 2、蘆筍中的葉酸很容易被破壞,所以若用來補充葉酸應避免高溫烹煮,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用微波爐小功率熱熟。
栽培技術
一、選用優良品種
蘆筍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品種較多。
一般可選用UC800新品種,表現為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勻稱、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色澤濃綠、商品性好、產量高,植株屬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屬綠、白筍兼用品種,是目前較為理想的生產用種。
二、營養缽培育壯苗 採用營養缽育苗,有利於提高成苗率,培育壯苗,移栽時植傷輕,有利於壯苗早發,達到適期定植、早期豐產的目的。 1、備足營養缽:首先選擇肥力水平較高的疏鬆沙壤土作苗床,苗床寬1.3-1.5米、深10-15厘米。制缽前每立方營養土應施入腐熟好的雞糞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充分拌勻後打缽。缽體直徑8厘米以上,缽高10厘米,每畝大田需備缽2500個。 2、浸種催芽:蘆筍種子外殼厚且有脂質,吸水較慢。首先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浸種24小時,再放入25-30度溫水中浸種2-3天,每天更換新水2-3次。浸種後用乾淨紗布包好,置於25-30度條件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25度左右溫水淋澆1-2次。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3、適期播種:麥前移栽的可於3月上中旬播種,麥後移栽的可於4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營養缽澆透水,每缽一粒,播後覆細土2厘米厚。然後撒施毒餌防地下害蟲。最後畦面平鋪地膜,畦上用弓棚蓋膜實行雙膜覆蓋。 4、苗床管理:苗床管理應以調節溫濕度、培育壯苗、防治病蟲為中心。出苗前床溫白天20-30度,晚上不低於12度。前70%幼苗出土時去除平鋪地膜並逐步通風煉苗。當幼苗高20厘米左右時,可採取通風不揭膜的辦法,使幼苗適應外界環境。此期保持苗床濕潤。幼苗瘦弱應補施苗肥,肥水結合。及時去除苗床雜草,發現蚜蟲等危害及時噴藥防治。
三、土壤選擇與整地定植 蘆筍適宜土質疏鬆肥沃、透氣性好、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壤土,有利於根系發育和嫩莖的優質高產。酸鹼度過大且粘重的淤土均不適宜蘆筍生長。蘆筍是多年生作物,一經定植,土地即無法再全面耕翻。因此,在定植前結合深耕整地,畝施有機肥3-4方,複合肥100斤。耕後耙平,搞好田間灌排工程,南北紋線開挖定植溝。行距1.2-1.5米,溝寬40-50厘米,深30-40厘米。移栽前溝內畝施複合肥100斤,餅肥80斤,有機肥2-3方。均勻施入溝內並與回填土壤混合均勻。移栽時定植溝離地面10厘米為宜。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畝栽1500-2000穴。做到邊起苗邊分級,栽植、澆水、覆土等作業一次完成。大壯苗每穴栽一株,弱小苗每穴栽兩株,壯弱苗分開定植。定植時要定向栽植,即地下莖著生鱗芽的一端要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條直線,便於以後培土采筍。幼苗成活新莖上出後,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溝。
四、田間管理 一定植當年。蘆筍定植後應狠抓以養根壯株,猛促秋發為核心的田間管理工作,才能達到早期速生豐產目的。定植後因植株矮小,應及時中耕除草。如天氣乾早,應適時澆水,汛期應及時排澇,嚴防田間積水漚根死苗。根據苗情補施苗肥20-30斤尿素促平衡生長。進入8月份以後,蘆筍進入秋季旺盛生長階段。應重施秋發肥,大力促進蘆筍在8、9、10三個月迅速生長,為明年早期豐產奠定基礎。一般畝施有機肥2-3方、複合肥100斤、尿素20斤。在距植株40厘米處開溝條施。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入冬後,蘆筍地上部分開始枯萎,其植株內營養向地下根部轉移,有利壯根春發高產。冬末春初的2月份,應徹底清理地上植株,減少病害菌源。 二定植第二年及以後采筍年。第二年及以後的采筍年,應重點做好科學運籌三肥,留莖、適時摘心等綜合防治病蟲害;科學采筍三項工作。 1、科學運籌三肥:三肥即催芽肥、壯筍肥和秋發肥。基本做法是:3月份結合壟間耕翻、培土施好催芽肥,畝施土雜肥2-3方,蘆筍專用肥100斤。有利於鱗芽及嫩莖對無機營養需求。6月上中旬施好壯筍肥(接力肥),畝施尿素20-30斤,此次肥料起接力作用,可延長采筍期,提高中後期采筍量。8月上中旬采筍結束後,結合細土平壟,要重施秋發肥,畝施土雜肥2-3方,蘆筍專用肥200斤、尿素20斤,促蘆筍健壯秋發,為明年優質高產積累營養,培育多而壯的鱗芽。這種三肥配套,合理運籌的施肥模式是蘆筍高產優質的基礎。 蘆筍生長期長,較耐旱而不耐澇漬。但在采筍期間保持土壤濕潤,嫩莖生長快、品質好、產量高。此期乾旱應適時灌跑馬水。汛期注意排除澇漬,防高溫爛根等病害發生。 2、綜合防治病蟲害:蘆筍莖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蘆筍的主要病害,發病快、危害嚴重。目前尚無特效藥防治。實踐證明,採取以農藝措施為主,輔之以加強藥劑防治的綜合防病蟲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做法是:①適時摘心防倒伏。蘆筍植株可達1.5米以上,任其生長,嚴重影響通風透光,且易倒伏,田間濕度大病害重。當植株達70厘米左右時應適時摘心,有利於集中營養,促地下根莖生長。有條件可拉鐵絲,確保植株不倒伏。 ②清理田園。清理田園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莖枯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月份全面清理田間莖桿,清掃病殘枝葉並集中燒毀處理。8月上中旬采筍結束後,結合回土平壟,要徹底清理殘樁和地上母莖,鱗芽盤要噴藥殺菌消毒。秋發階段,要定期摘除田間病殘枝葉,可極大的減輕病害發生。 ③留母莖采筍,延長采筍期。定植後第二年的新蘆筍田塊,只宜採收綠蘆筍。一般4月上中旬長出的幼莖,作為母莖留在田間不採,以供養根株。以後再出的嫩莖開始採收。採收期長短據上年秋發好壞而定,一般可採收30-50天。進入盛產期蘆筍田塊,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莖可全部採收。5月上中旬視出筍情況每穴留2-3根母株後,可採收至8月上中旬。採收白蘆筍田塊一般於5月上中旬開始留母莖,每株層留1-2根,可連續採收至8月上中旬。這種留母莖采筍不僅增加了筍農收益,而且避開了7月份高溫高濕天氣造成的發病高峰,減少用藥次數,降低成本。 ④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當控制氮肥用量。可增加土壤有機質,疏鬆土壤,促進蘆筍莖葉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⑤抓住有利時機,合理藥劑防治。所留莖出土5-7天內,株高達20公分左右時,採用波爾多液、多菌靈等藥劑塗莖。采筍結束後,結合清理殘樁,要順壟噴藥保護根盤,消滅根盤及表土層內的病菌。采筍期所留母莖及秋發階段,在及時清理病殘枝葉的基礎上,據天氣、病情適時噴藥防治,並交替用藥,提高噴藥質量。可選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退菌特等。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地老虎等危害。夜蛾類可用滅幼脲、農林樂等1000倍液防治蚜蟲等可用氧化樂果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可用呋喃丹,土壤處理及敵百蟲餌料防治。
五、科學採收 綠蘆筍在每天上午8-10時採收。根據商品質量要求將伸出地面20-24厘米的幼莖,在土下2厘米處割下,集中分級出售。 採收白筍,一般於3月25號前結合耕整施肥做好扶壟培土工作。要求土壤細碎,作成底寬60厘米、高25-30厘米、頂寬40厘米的高壟。並達到土壟內松外緊,表面光滑。採收期每天早上8點前及下午4點後兩次檢查壟頂,發現土表龜裂,應扒開表土,用筍刀於地下莖上部採收,採收時不可損傷地下莖。采後將壟土復原拍平,白筍采後要遮陰保管,及時分級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