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大院[陝西西安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陝西西安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陝西西安高家大院]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家大院歷經百年滄桑,是西安市保護最完整的漢族民居院落之一,先後被批准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這種精妙的建築設計可謂獨具特色,包含著美學、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等種種漢族文化內涵。高家大院,在我國不止一處,多指歷史人物或名人故居等。在西安就有兩處高家大院:其中位於北院門144號的是高岳崧的故居,興隆巷42號高家大院則是高培支舊居。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安高家大院西安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位於西安市繁華的商業街——北院門清真小吃街上,占地4.2畝,總居住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56間。此院屬三院四進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其主體是明崇禎年間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院內現有西安中國畫院等4家單位辦公。

西安北院門144號民居有如下項目:明清建築藝術、古家具、傳統民居楹聯、磚雕藝術;茶館、民間剪紙、皮影戲、古箏表演、名人字畫、中國畫精品、老照片、瓷器及具有陝西特點的旅遊紀念品等。

地址:西安城內鼓樓口進去向北500米

交通:乘車至鼓樓站下車

歷史沿革

西安高家大院西安高家大院
高岳崧的父親高景清,字春潭,由太學生議敘道員,賞戴花翎。是個在當地出名的義舍財、保鄉梓的鄉紳。高岳崧幼年時,素來是個有個性的人。他嗜好看書寫字,擅長寫文章,字也寫得好。由於出身官府人家,成為稟生。同治八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當時,人稱高岳崧承繼父志,能為義舉。同治十年,應禮部會試,考中進士。殿試御賜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編修。

1966年,高家大院被收歸國有。

1990年以前,在西安古城牆內,兩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宅院占宅院數的一半以上。但隨著城市開發和低洼棚戶區改造,老宅院逐漸消失。

1999年,高家大院(北院門144號)與化覺巷125號、西羊市77號一起被列為“中挪兩國重點歷史街區保護項目”,並由挪威投資,對幾處故居進行了整修,按照當時中挪兩國達成的協定,西安市將以這幾個院落為起點,帶動西安市古民居的保護與開發,從而在鐘樓、鼓樓附近發展與古都風貌相匹配的民居旅遊。“中挪兩國重點歷史街區保護項目”挪威方面共投資550萬元,其中用於高家大院整修的資金約86萬元。但86萬元的投入並不能將整修工作完成,高家大院隨即因資金不足而面臨窘境。此時,依靠政府撥款不現實,靠原院內的4家單位出資也很難實現長期性的保護與可持續開發。西安市房屋管理部門在與4家單位協商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西安中國畫院是文化單位,高家大院是文化遺產,兩者相融合,可以保留在院內,其餘3家單位搬出大院。高家大院由西安中國畫院藝術部主任楊霜林以個人名義出資開發。

2001年,這座民居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8月,投資470萬元的二期整修工程開工,重點在“家”文化上做文章。同年,獲得“公元200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太平洋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2003年由西安中國畫院藝術部負責對故居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完善的保擴性修葺。作為西安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被列為挪威特隆姆大學建築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研究生教學基地、長安大學歷史文化名域研究所研究基地。

活文化

西安高家大院西安高家大院
古宅的保護與開發聯繫是否緊密,取決於對傳統文化旅遊內涵的挖掘是否深入。只有用心將漢族傳統民俗文化融入市場開發,才能實現對古老宅院的保護性開發。為了找到適合開發的項目,高家大院的開發者費了很多心思。起初,開發者憑個人喜好,把西藏的“唐卡”藝術引進了高家大院,不僅如此,還杜撰了一個生動的故事。但是,故事無論如何生動,它畢竟脫離了高家大院作為陝西民宅的實際,無法引起遊客的興趣。可想而知,唐卡項目只能以失敗告終。

開發者從這件事情中得到教訓,古民居開發要和真實的歷史,和當地的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古宅保護和市場效益之間應當存在更準確的“著力點”。開發者經過分析之後,最終將大院定位在發掘關中地區的“活文化”——民俗文化上。這樣,走進大院的遊客在了解古代建築、古人生活的同時,還可以參與其中,增強了旅遊的互動性。2004年3月份,合陽腔皮影代表人物黨鳳菊被請進了高家大院。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而奇特的戲曲藝術,在陝西關中地區很流行。關中人將皮影表演技術嫻熟的人稱為“把式”。“把式”能一手拿兩個甚至三個皮影,在幕後表演廝殺、對打,一個人可以把幾個人的動作同時表現出來,配上音樂鑼鼓,場面逼真,令人眼花繚亂。黨鳳菊就是這樣的好“把式”。黨鳳菊從孩提時代便隨母親學習皮影表演,曾帶領著40多人的大演出團在陝西各地演出。後來劇團不景氣散了,黨鳳菊和另外兩名同行被邀請到大院做長期演出。在高家大院,黨鳳菊常演的劇目有《賣雜貨》、《借水》、《百寶箱》、《弔孝》、《背吞》等,來看演出的主要是外國遊客,他們常常會在看完演出後,到 後台跟黨鳳菊學著擺弄皮影。

高家大院有南北三個跨院,這個戲台觸發了開發者們關於“大家族堂會”的構思。他們構想以具有當地傳統民間藝術特色的秦腔、皮影戲、木偶劇、古代樂舞等多種形式的演出,在中國第一個“還原”古代名門望族堂會的景象。長安大學歷史名城研究所馬王平老師認為,這個想法既符合了高家大院的官宦宅第身份,又可以充分展示關中地區的民風民俗,“市場前景應該不錯”。陝西歌舞劇院的一位導演目前正在幫助大院管理方策劃具體的演出內容,“堂會”每晚將限量接待280名客人。隨著“大家族堂會”的出爐,高家大院的整體策劃也將到位。圍繞著“家”這箇中心和民俗風情的主題,大院在即將到來的節日中將會陸續推出“正月初一到高家大院過春節”、“回到400年前過‘元宵’”等活動。寒冬到來的時候,高家大院的茶社準備掛起紅燈籠、生起炭火盆,讓來此遊玩的客人一邊和朋友烤火聊天,一邊賞雪、品茗,在大院充滿懷想的氣氛中度過一段閒適的時光,總體策劃到位後,高家大院每年至少可以為北院門地區吸引80萬人次的遊客量。

興隆巷42號

高家大院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歷經百年滄桑,是西安市保護最完整的漢族民居院落之一,先後被批准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培支(1881~1960),著名劇作家、教育家,於1912年創立西安易俗社,曾4次擔任易俗社社長,並於解放後率先將易俗社上交國家。高家大院是高培支先生生前舊居建於清代中葉,因該宅院保留了古樸、傳統的民居建築風格,歷經百年滄桑後“高家大院”作為我市惟一一所民居院落,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並在2001年2月被市政府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又被晉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家大院坐北朝南,占地九分,南北長50米,東西寬12米,建築布局為三開間三進院落,街房、廂房、過廳、二門、上房一應俱全。院內兩側的廂房都是“房子半邊蓋”的典型陝西民居特色,過廳為硬山明柱出檐式,且前後、東西相向對稱,上房為硬山明柱出檐二層樓房。二道門為三開門,即正門帶兩個偏門,門樓磚雕精美,除花鳥竹木之外,“平為福”、“蒼竹”等字如浮空中,與白紙窗欞相映成趣。每年有大量的建築專業學生,在專業課教師的帶領下來這裡實地考察和臨摹測繪。

大門為生漆木門,拴馬樁立於門側。兩個門墩上的浮雕是麒麟蝙蝠梅花鹿等吉祥動物。過廳的房門上刻有牡丹、梅花、寶劍、方鼎;上房的門上則為“梅蘭竹菊”四君子。房上虎頭瓦當、院內雕花門窗……二門及其偏門上的磚雕更是精美異常,整個大院古韻四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家大院的門樓磚雕及房屋的木質構件刻花精細,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築裝飾藝術風格。該院落從房屋結構及室內家具陳設都完整地保留下來,這樣完整的院落如今在西安已很難見到。

易俗社是世界上現存的三家最古老的劇院之一,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而歷經百年滄桑之後,“高家大院”已成為古城西安內建築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上世紀80年代以來更成為一出出戲劇、一部部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出舞台”。《激情人生》、《西安事變》、《女囚》和《拯救少年犯》等影視劇均選擇這座傳統民宅作為主要拍攝景地,電視劇《永遠有多遠》也在此拍攝了部分場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