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高吉喜,男,博士,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所長,區域生態保護創新基地首席專家。致公黨中央環境與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致公黨中央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委員。
教育背景
1982年9月—1986年6月,內蒙古大學生物系,本科,專業:植物學
1995年9月—1998年7月,中國環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碩士,專業:環境生態學
1995年9月—1998年7月,中國環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博士,專業:環境生態學
研究領域
自然生態、污染生態、城市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GIS、RS、區域可持續發展等。
工作經歷
1989,7—1992,8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生態所 助理工程師
1992,9—1994,8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生態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1994,9-1994,12
亞洲泰國理工學院,交流
1995,1—2000,5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生態研究所 室主任 所長助理,副所長(主持工作)副研究員
2000,6—2005,9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區域生態保護創新基地 研究員,首席專家長
2005,9—2009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區域生態保護創新基地 所長,首席專家
2009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
人物業績
先後參與、主持完成了30多項科研項目研究。在國家攻關與基礎項目方面,連續承擔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關項目,承擔完成的主要項目有《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典型區套用研究》(國家攻關項目,子專題負責人)、《湖泊(滇池)城市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技術研究》(國家攻關項目,子專題負責人)、我國酸沉降及其生態環境影響(國家攻關項目,主要參加人)、環北京周邊沙漠化資料庫建設(公益性基礎研究,負責人之一)、環境背景資料庫建設(公益性基礎研究,負責人之一)等;在為國家管理服務和決策科學研究方面,先後開展了黑河流域生態可持續發展研究(環保總局重大課題,主要參加人)、《西部生態調查》(環保總局重大課題,技術組組長)、《中東部生態調查》(環保總局重大課題,技術組組長)、《長江流域洪水易損性評估》(國際合作,技術組組長)、《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與洪水控制》(國際合作,首席專家)、《我國酸沉降影響及對策研究》(國際合作,專題組組長)、《可持續農業發展》(國際合作,中方專家組組長)等科研、技術項目;在社會服務方面,開展了溫嶺、海門、圍場等多個地區的生態示範區規劃研究,煙臺、滿洲里、青島等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研究;開展了若干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規劃項目,其中不少課題獲國家級或部級獎勵,許多課題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基礎。積極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擔任生物多樣性基金會副主任、生態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生態學會、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理事。受國家人事部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委託,擔任“新世紀科學發展與展望”環境與生態主講人。博士論文《生態承載力理論、方法與套用》或中國科學院院江,2001年被聘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批試點創新基地首席專家。撰寫論著數部,發表中英文論文近百篇。
社會兼職
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中國全國委員會(CNC-IGBP) 委員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處第六屆綠色產業專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家氣候委員會氣候影響評價與對策分委會 委員
北京生態學會 理事
中國生態學會 理事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學會 常務理事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 常務理事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生物多樣性基金會 副主任
中國環境學會 理事
中國沙塵暴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理事
中國軍事統籌學會 特聘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導
中國環境學會生態農業專委會 常務副主任
《環境與少年》雜誌特邀指導專家
《西部論叢》特邀指導專家
密雲、張家口等市縣生態建設顧問
北京市朝陽區人大常委
獲得榮譽
2001年,受國家人事部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委託,擔任“新世紀科學發展與展望”環境與生態主講人;
2002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人事部和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
2002年,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授予西部生態調查先進個人
2002年,榮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並獲特別提名;
2003年,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
2003年,被中國科學院聘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