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遼寧省
高台山遺址VI-48
簡介
高台山遺址所在地為遼寧省瀋陽市新民市,類型為古遺址,批號為21010009,具體地址位於新民市高台子鄉高台子村。高台山遺址位於遼河西岸,養息河南岸4公里處。包括西高台、腰高台和東高台三座山丘。其中西高台最高,海拔106.3米,腰高台與東高台斷續相連。墓葬群分布在腰高台山南坡,遺址集中在東高台山南面。腰高台墓葬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30米,總面積約46000平方米,已發現古墓葬115座,墓間距多在1-2米之間,葬式均為土坑豎穴單人葬,大部分墓中都有少量隨葬品,多為夾沙紅陶壺、高足缽,亦有隨葬石斧、石棒頭和陶紡輪的現象。東高台山遺址東西長380米,南北寬150米,總面積約為57000平方米。通過發掘基本探明,東高台山遺址文化層厚約1-2米,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層相互疊壓,其中以第三層遺物最為豐富也最有代表性,暴露的遺蹟有灰坑和窯址,灰坑多為圓形,最大直徑3米,深0.5米,窯址平面略呈方形,南壁破壞,殘存0.4米的紅燒土內壁,窯底南高北低有三條火道。灰坑和窯址內發現了大批遺物,有陶器、石器等,陶器均為手制,夾沙紅陶和紅褐陶為主,陶器特徵與腰高台山墓葬出土的器物一致,器型有鼎、鬲、甗、瓮、壺、豆、缸、缽、碗、紡輪等。石器均為磨製,有石刀、石鑿、石鏃、石環等,已定名為高台山文化。200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四平市文物管理部門馬上將有關情況上報到省文物局,省文物局要求四平文物管理部門堅決制止破壞遺址的一切活動,並對已被破壞的部分遺址組織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10月29日,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會同梨樹縣文物管理所、梨樹縣文物執法大隊等三家單位成立聯合考古工作隊,對風水山遺址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並對破壞風水山遺址的村民下達了停止侵害通知書。要求停止取土,停止對該遺址的侵害行為。經搶救性清理髮掘,在遺址南部取土場,共清理出房址2座、窯址2座、灰坑兩處,出土完整的折腹缽兩件,鼓腹罐、大口罐、圈足缽、單口甑等可修復陶器14件,還有大量的鬲、罐、缽、壺等無法修復的陶器殘片。工作隊還從取土農民宮某處收繳2個乳釘耳陶罐。
3000年的人審美觀“前衛”
經考古研究者初步確認,風水山遺址出土的圈足折腹缽,是青銅器時期高台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約3000年,劉家館子鎮就已經有人類居住,證明高台山文化已到吉林省東遼河左岸。經對遺址文化遺存的研究,可了解劉家館子鎮在青銅器時期東遼河流域的高台山文化因素,知曉當時人們對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的手工業製作技術比較先進,其審美觀也很“前衛”。可追溯東遼河左岸青銅器時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和從事經濟類型等早期人類活動,對提升四平地區的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四平市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正在室內對各類出土器物進行整理和修復,以還原歷史的面貌。
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雋成軍主任說,風水山遺址位於吉林省梨樹縣境內的東遼河左岸,面積約8.6萬平方米,隔東遼河距雙遼境內後太平遺址和後太平墓地不到4000米。發現石磨盤,應該已經有了原始農業。梨樹風水山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東遼河流域乃至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存的社會形態,不同區域文化交流和總體文化格局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依據。
高台山文化:
早期發現的高台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新民縣高台子鄉高台子村東約海拔89米的山丘上,主要分布在山丘的東、南側台地上,面積約6萬平方米。1973年發現。高台山晚期文化已進入青銅器時代。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批准該“高台山遺址”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台山遺址位於新民縣高台子鄉高台子村東約海拔89米的山丘上,遺址主要分布在山丘的東、南側台地上,面積約6萬平方米。據了解,高台山遺址面積大,堆積厚,文化內涵豐富,保存有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文化遺存,為研究瀋陽地區早期人類活動提供了可靠的歷史依據。石台子山城歷史悠久據了解,石台子山城址位於瀋陽市輝山風景區棋盤山水庫上游水域的右岸。據有關文獻記載和對出土遺物的分析,石台子山城建築和使用時間應在公元四世紀中期至五世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