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北土樓群——位於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全村幾十座土樓,依山傍水,高低錯落。建於明代的無石基的五雲樓訴說著土樓悠久的歷史,雅致的僑福樓展示了旅居海外拳拳赤子愛國愛鄉的誠摯情懷。村內的“圓樓之王”——承啟樓是最著名的土樓。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高北土樓群是其中之一。建築景點
承啟樓,是高頭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1719)所建,花了三年時間,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建成。這三年間,在建樓夯牆時,天公作美,都是理想的好天氣,為感謝老天幫忙,當地人又把它叫做“天助樓”。當時永定知縣曾九壽(清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年任永定知縣)偕同教諭李世茂、訓導吳霏參觀承啟樓,都敬佩江集成的氣魄和業績,曾九壽書贈“邦家之光”金字匾額給他。此匾至今尚保存完好。承啟樓坐北向南,由四個環環相套的同心圓樓組成,外徑63米,是內通廊式圓樓的典型。樓中心是大廳、迴廊和半圓形的天井組成的單層圓屋。雕梁塑棟的大廳為祖堂,又是全樓的議事廳。第二環1層,有20開間和3條過道。第三環2層,底層有34開間,還有2口水井和7條過道,房屋與二環之間有小天井,房後築放置雜物的小間。第二三環原是作為會客、讀書、休閒的場所,以後人口增多,大都改作廚房、飯廳或住房了。外環主樓4層,67開間,設4架樓梯、1個大門、2個側門。外環底層牆厚1.7米,二層以上依次遞減,頂端仍有1.1米;圓形屋頂出檐巨大,保護土牆免遭雨淋。外環4架樓梯分布在東南、東北和西南、西北四方,連通各層走廊。在外環大門廳的左右、兩側門的南側及中軸線後端連外牆處,各夯子牆至四層作隔牆。門、梯和後端的子牆,將外環分為八卦,每卦8間,共64間(含4個樓梯間,不含3個門),全樓平面布局與《易經》先天六十四卦圖的太極、兩儀、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應。
承啟樓是圈數最多的圓樓,4環樓屋外高內低,環環相套。大門與廳、廳與左右側門有通道,圈與圈之間有巷道,樓中廊道迴轉,重門掩映,進入樓內,就如進入一個迷宮,令人莫辨東南西北。鼎盛時居住過80多戶600多人,全是同族人。樓中瀰漫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教授茂木計一郎稱它是“家族之城”。承啟樓這種平等的聚居方式,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範例,它廳堂的一副對聯便是最好的說明:
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
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重法人倫
承啟樓的規模宏大、結構獨特、布局奇妙,因而倍受關注和推崇。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承啟樓題寫過《吾廬》的中門匾額。1950年代,承啟樓在劉敦楨教授主編的教科書《中國住宅概說》中被當作客家民居建築的個案加以介紹,從而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占有一席之地,並成為世人認識永定土樓的濫觴。19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比利時專家史蒂汶斯•安德烈參觀承啟樓等土樓之後,在留言薄上寫道:“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台灣桃園小人國和深圳“錦繡中華”展出承啟樓的模型供遊人觀賞。1981年,承啟樓被國家文物管理局編入《中國名勝詞典》。1986年,郵電部發行一套“中國民居”郵票中,“福建民居”採用的就是承啟樓的圖案,該郵票被日本評為當年世界民居最佳郵票。承啟樓以其恢宏、奇特、古樸被譽為“圓樓王”。2001年5月,承啟樓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