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吸收
骨吸收(resorption of bone)過程是破骨細胞的破骨過程。當骨組織的某處在一特定的時間需要重建時(如微創傷—疲勞骨等),先有一組破骨細胞被激活(包括單核前體細胞→破骨細胞前體→破骨細胞成熟、活性提高),遷移並粘附於吸收部位的礦化骨基質上(即礦化骨表面),融合成多核巨細胞,並發生極化。
這種細胞與骨相對的膜形成皺褶緣(ruffled border),遠離骨表面的膜則稱為基側膜(basalateral menbrane)。皺褶緣與骨表面之間的區域稱為縫合區(sealing zone)(即電鏡下的清亮區(clear zone)),它與骨表面緊密接觸,構成有利於骨吸收的密閉腔隙。在破骨細胞內的溶酶體酶的活動下,經皺褶緣排泌酸性物質,溶酶體酶、酸性蛋白酶在腔隙中逐漸積累,這就是有人稱之為被 激活中的破骨細胞的骨吸收裝置,從而提供了一個局部酸性微環境(這個微環境是由破骨細胞內的溶酶體酶活動來實現的),並集中了一些骨吸收因子和酸性微循環累積的不同酸性水解酶,使骨基質中的無機質溶解,有機質崩解。這些溶解的產物——蛋白質和鈣離子被吸收入破骨細胞內,再排出細胞外,轉運至血循環。這就完成了骨吸收過程,即破骨細胞對舊骨的破骨作用。骨吸收完成時,該局部骨表面形成吸收陷窩,稱骨陷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