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址的選擇
肉驢場應水電充足,水源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飼料來源方便,交通便利;背風向陽、空氣流通、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質堅實、平坦寬闊或具有緩坡,距離公共場所、居民區、交通要道、城鎮、學校1000米以上;遠離醫院、畜產品加工廠、垃圾堆及污水處理廠2000米以上,周圍應有圍牆或其它有效屏障。
場區布局
肉驢場一般分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生活區和管理區應設在場區地勢最高處或上風頭處,與生產區保持50米以上的距離。輔助生產區設在管理區與生產區之間。生產區包括驢舍、運動場、積糞池等,應設在場區地勢較低位置。消毒室、獸醫室、隔離室、積糞池和病死驢無害處理室等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頭,距驢舍不少於50米。人員、動物和物質轉運應採取單一流向,以防交叉污染和疫病傳播。場區四周、道邊及運動場周圍要植樹綠化。
肉驢舍的建設
驢舍建築要根據當地的氣溫變化和驢場生產用途等因素來確定,以坐北朝南或朝東南雙坡式驢舍最為常用。驢舍要有一定數量和大小的窗戶或通風換氣孔,以保證太陽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驢舍大門入口處要設定水泥結構消毒池。驢舍內主要設施有飼槽、驢床、飲水槽、清糞通道、糞尿溝和通風換氣孔等。
驢舍內環境控制
通過窗戶或通風換氣孔來調控驢舍內的有害氣體和溫度。同時,及時清除糞便,以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保證驢舍內環境達到國家標準。
肉驢場一般包括3-4個功能區,即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糞尿污水處理、病畜管理區。具體布局遵循以下原則:
包括與經營管理、產品加工銷售有關的建築物。管理區要和生產區嚴格分開,保證50米以上距離,外來人員只能在管理區活動,場外運輸車輛、牲畜嚴禁進入生產區。
生活區指職工文化住宅區。應在驢場上風頭和地勢較高地段,並與生產區保持100米以遠距離,以保證生活區良好的衛生環境。
生產區應設在場區的較下風位置,要能控制場外人員和車輛,使之不能直接進入生產區,要保證最安靜、最安全。大門口設立門衛傳達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嚴禁非生產人員出入場內,出入人員和車輛必須經消毒室或消毒池進行嚴格消毒。生產區肉驢舍要合理布局,分階段分群飼養,按乾乳驢群、泌乳驢群、產房、 犢驢舍、育成前期驢舍、育成後期驢舍順序排列,各驢舍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布局整齊,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適當集中,節約水電線路管道,縮短飼草飼料及糞便運輸距離,便於科學管理。粗飼料庫設在生產區下風口地勢較高處, 與其他建築物保持60米防火距離。兼顧由場外運入,再運到驢舍兩個環節。飼料庫、乾草棚、加工車間和青貯池,離驢舍要近一些,位置適中一些,便於車輛運送草料,減少勞動強度。但必須防止驢舍和運動場因污水滲入而污染草料。
污水處理、病畜管理區設在生產區下風地勢低處,與生產區保持300米衛生間距,病驢區應便於隔離,單獨通道,便於消毒,便於污物處理等。屍坑和焚屍爐距畜舍300-500米以上。防止污水糞尿廢棄物蔓延污染環境。
現代模式
肉驢場生產區規劃布局肉驢飼養大體上有兩種模式:傳統的栓系飼養方式和現代的散欄飼養方式。因此,肉驢場生產區規劃布局大體上也有兩種模式。
現代化散欄飼養主要以驢為中心,將肉驢的飼餵、休息、擠奶分設於不同的專門區域進行。乳驢的管理工序垂直或交叉,管理承包方式實行工種包乾。即飼餵人員專門負責肉驢的飼喂,擠奶人員專門負責肉驢的擠奶、清糞人員專門負責肉驢的清糞。其優點是省工、省時,便於實行高度的機械化,勞動生產率高。缺點是飼養管理群體化,難於作到個別照顧。肉驢場的整體布局應是實現兩個三分開:即人(住宅)、驢(活動)、奶(存放)三分開;肉驢的飼餵區、休息區、擠奶區三分開。儘量減少髒、淨道路交叉污染。
傳統的栓系飼養主要以驢舍為中心,集肉驢飼餵、休息、擠奶於同一驢床上進行。各乳驢舍的管理相互平行,管理承包方式實行人員包乾。即每人承包15-25頭驢,這些肉驢的飼餵、擠奶、清糞全由一人負責。其優點是飼養管理可以做到精細化。而缺點是費事、費時,難於實現高度的機械化,勞動生產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