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騶 搖騶搖,秦漢之際人,生卒年不詳,是越王勾踐的十三世孫,亦即第七代東甌王。 東甌國又稱歐越國,是無疆次子蹄所建,其國位於歐余山之南,其後以歐陽為氏,搖為無疆第七世孫,蹄之六世孫。 騶氏是秦始皇平越後所賜之姓,意謂馴服之良駒,故史書中將歐陽搖記載為騶搖。戰國時一般稱人為氏,而不稱姓,故在戰國稱歐陽搖,而不稱姒搖。所謂姒姓,是堯帝賜禹王的姓氏。 勾踐到搖的東甌國君世系表如下:
勾踐(戰國時封越王)→鼠與→不壽→翁→僑伯→侯→無疆(伐楚為楚威王所滅)→蹄(歐陽宰勛,首任東甌王)→偉→鴻業→海宇→伯歷→安朱→搖
搖的父系表
勾踐(戰國時封越王)→鼠與→不壽→翁→僑伯→侯→無疆(伐楚為楚威王所滅)→蹄(歐陽宰勛,首任東甌王)→偉→鴻業→完→庸→謨→搖關於東甌國姓氏的相關史料記載
唐太宗敕定《歐陽氏譜序》:歐陽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搖)王之始也。越王無疆之子,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因以為氏。
北宋歐陽修撰《歐陽氏譜圖序》: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踐,是為越王。越王勾踐卒,子王鼠與立。自鼠與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分散爭立。濱於江南海上,皆受封於楚。有封於歐陽亭者,為歐陽亭侯。歐陽亭,在今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其後,子孫遂以為氏。漢高祖滅秦,得無疆之七世孫搖,復以為越王,使奉越後。
民國十三年(1924)甲子歲姚星吾撰《歐陽氏族譜原委序》:嘗讀《史記·世家》按:歐陽氏,本顓頊之後,夏禹王之苗裔也。傳五世,至帝少康,封庶子無餘於會稽,使守禹祀。歷夏、商、周,傳二十餘世,至無疆,為楚威王所滅。無疆子蹄復受楚封。居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侯,子孫遂以為氏,此歐陽氏因封受姓之所由來也。然其後,最顯而可考者,在漢則有東越王搖,在晉則有馮翊太守建,在南齊則有屯騎校尉寶,在梁則有徵南大將軍、穆國公頠,在唐則有弘文館學士、銀青光祿大夫、開國公詢,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通,在宋則有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知青州軍事、文忠公修。
《路史》“歐條”上記載說:“越王無疆次子,封烏程余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
《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夏少康庶子封於會稽,至越王無強,為楚所滅,無強子蹄,更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元和姓纂》載“甌:東甌王之後”。
歐陽六宗世次總歌選段: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庶子無餘封會稽,二十餘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余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
東甌王實不始自騶搖,而是騶搖的先世,據《越絕書》佚文記載;“樂甌,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姬姓)四年。”“周元王(姬姓)四年”即越王勾踐二十五年(公元前472年),其時已建立東甌王國,它的地域相當於今溫州、麗水、台州等三個市地範圍。《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可相互佐證,故《越絕書》佚文所記是信而有徵的,說明東甌開發歷史之久遠,而歷代的《永嘉縣誌》或《溫州府志》對此均失載,而稱東甌王始自騶搖,以至有關歷代東甌王的事跡湮沒無聞,這不能不說是甌越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
七閩澤福祉
秦始皇於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廢分封,置郡縣,嗣後征服了甌越和閩越(今福建)。東甌王朱安(即騶搖父)被廢為郡長,以其地為閩中郡。關於閩中郡設定的時間,一般認為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謂“七閩澤福祉”即指此而言。成就及榮譽
秦代末年,由於秦王朝的殘酷統治,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騶搖聞風而動,率領甌越子弟兵參加了鄱陽(今江西)令吳芮的抗秦隊伍,以越隊將的身份馳騁千里,轉戰關中,“又從入關”,即進入戰略重地函谷關,所謂“先入關者為王。”破秦後,項羽封吳芮為衡山王,騶搖則以都尉之職成為吳芮的主力之一。接著又隨同吳芮參與了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關中,輾轉苦戰達四年之久,並引兵垓下,協同彭越、韓信、黥布諸路大軍,取得楚漢最後決戰的勝利。由於騶搖平秦佐漢的歷史功績,漢高祖劉邦晉封騶搖為“海陽齊信侯”,“候千八百戶。”(《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海陽即漢南海郡之揭陽縣,即今廣東省潮州地區。四庫全書本《廣東通志》卷四十四“人物誌”曾有如下的記載:“漢高帝以二都尉皆擊項籍有功,復封胡害為貫侯,毋余為海陽侯。”相傳其地有“越王走馬埒。”①湯田昭在為《溫州府志》所作《序》中曾說:“歷觀往牒,東甌君長,七閩、南閩越皆據有疆土,南面稱孤。”“南越”即南粵,蓋指騶搖被封海陽侯而言。到了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舉高帝時越功,日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史記·東越列傳》)當時的法定封號為東海王,“世俗號為東甌王”乃沿襲先世“東甌王”的舊稱。正由於騶搖平秦佐漢的歷史功績,以及對甌越早期經濟、文化開發所作的巨大貢獻,甌人為敬仰和紀念這位老祖宗,特建立東甌王廟,並於每年古歷三月八日,擁東甌王塑像巡遊街市,驅災祈福。朱彝尊在《東甌王廟碑》中說:“予讀史之秦漢之際,有感東海王之事,其報仇雪恥,無異良橫之所為,及諸侯畔秦,王率越從鄱君入關,滅秦。漢擊楚王,率越佐漢滅楚。”“是可謂豪傑之士矣。”這評價是符合歷史實際的。廟在華蓋山下。死後,葬於鹿城區西山甌浦垟,其墓已經有關部門修復竣工。
個人其他信息
騶搖有子二,一名昭襄,封哀侯,承襲東甌王位;一名期視,封顧余侯,後移居會稽。相傳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為道”,南朝劉家時尚在。②由第一代東茚王至騶搖,凡七世,歷時二百八十一年,明王叔杲在《重修漢東甌王廟記》中說:“睹平成者思明德,享粒食者頌思文,王之功美域遠矣。”其功績永遠值利我們後人懷念。注釋:
①見《廣東通志》卷五三“古績志”。又見乾隆《潮州府志》。
②南朝劉宗鄭緝之《永嘉郡記》:“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為道,今猶在也。”
《史記》原文
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並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後數世,至孝景三年,吳王濞反,欲從閩越,閩越未肯行,獨東甌從吳。及吳破,東甌受漢購,殺吳王丹徒,以故皆得不誅,歸國。吳王子子駒亡走閩越,怨東甌殺其父,常勸閩越擊東甌。至建元三年,閩越發兵圍東甌。東甌食盡,困,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天子問太尉田蚡,蚡對曰:“越人相攻擊,固其常,又數反覆,不足以煩中國往救也。自秦時弗屬。”於是中大夫莊助詰蚡曰:“特患力弗能救,德弗能覆;誠能,何故之?且秦舉鹹陽而□之,何乃越也!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安所告愬?又何以子萬國乎?”上曰:“太尉未足與計。吾初位,不欲出虎符發兵郡國。”乃遣莊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東甌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觽來,處江淮之閒。至建元六年,閩越擊南越。南越守天子約,不敢擅發兵擊而以聞。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農韓安國出會稽,皆為將軍。兵未逾嶺,閩越王郢發兵距險。其弟余善乃與相﹑宗族謀曰:“王以擅發兵擊南越,不請,故天子兵來誅。今漢兵觽強,今幸勝之,後來益多,終滅國而止。今殺王以謝天子。天子聽,罷兵,固一國完;不聽,乃力戰;不勝,亡入海。”皆曰“善”。即鏦殺王,使使奉其頭致大行。大行曰:“所為來者誅王。今王頭至,謝罪,不戰而耘,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農軍,而使使奉王頭馳報天子。詔罷兩將兵,曰:“郢等首惡,獨無諸孫繇君醜不與謀焉。”乃使郎中將立醜為越繇王,奉閩越先祭祀。
余善已殺郢,威行於國,國民多屬,竊自立為王。繇王不能矯其觽持正。天子聞之,為余善不足復興師,曰:“余善數與郢謀亂,而後首誅郢,師得不勞。”因立余善為東越王,與繇王並處。至元鼎五年,南越反,東越王余善上書,請以卒八千人從樓船將軍擊呂嘉等。兵至揭揚,以海風波為解,不行,持兩端,陰使南越。及漢破番禺,不至。是時樓船將軍楊僕使使上書,願便引兵擊東越。上曰士卒勞倦,不許,罷兵,令諸校屯豫章梅領待命。
元鼎六年秋,余善聞樓船請誅之,漢兵臨境,且往,乃遂反,發兵距漢道。號將軍騶力等為“吞漢將軍”,入白沙、武林、梅嶺,殺漢三校尉。是時漢使大農張成、故山州侯齒將屯,弗敢擊,卻就便處,皆坐畏懦誅。余善刻“武帝”璽自立,詐其民,為妄言。天子遣橫海將軍韓說出句章,浮海從東方往;樓船將軍楊仆出武林;中尉王溫舒出梅嶺;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出若邪、白沙。元封元年冬,鹹入東越。東越素髮兵距險,使徇北將軍守武林,敗樓船軍數校尉,殺長吏。樓船將軍率錢唐轅終古斬徇北將軍,為御兒侯。自兵未往。
故越衍侯吳陽前在漢,漢使歸諭余善,余善弗聽。及橫海將軍先至,越衍侯吳陽以其邑七百人反,攻越軍於漢陽。從建成侯敖,與其率,從繇王居股謀曰:“余善首惡,劫守吾屬。今漢兵至,觽強,計殺余善,自歸諸將,儻幸得脫。”乃遂俱殺余善,以其觽降橫海將軍,故封繇王居股為東成侯,萬戶;封建成侯敖為開陵侯;封越衍侯吳陽為北石侯;封橫海將軍說為案道侯;封橫海校尉福為繚嫈侯。福者,成陽共王子,故為海常侯,坐法失侯。舊從軍無功,以宗室故侯。諸將皆無成功,莫封。東越將多軍,漢兵至,其軍降,封為無錫侯。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閒。東越地遂虛。
太史公曰:越雖蠻夷,其先豈嘗有大功德於民哉,何其久也!歷數代常為君王,句踐一稱伯。然余善至大逆,滅國遷觽,其先苗裔繇王居股等猶尚封為萬戶侯,由此知越世世為公侯矣。蓋禹之餘烈也。
【索隱述贊】句踐之裔,是曰無諸。既席漢寵,實因秦余。騶、駱為姓,閩中是居。王搖之立,爰處東隅。後嗣不道,自相誅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