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寺[廣東騰龍寺]

騰龍寺[廣東騰龍寺]
騰龍寺[廣東騰龍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東揭陽市揭東縣玉窖鎮官碩半洋村騰龍寺,位於潮州市與揭陽市交界處公路旁,背倚大脊嶺,是一座名聞遐邇的千年古剎。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簡介

騰龍寺 騰龍寺

始建於唐朝貞觀(627—649)後期,屬唐代二類寺院。1993年3月獲縣宗教局批准登記,1999重建告竣,規模壯觀。1997年3月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特色

騰龍寺 騰龍寺

現該寺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坐北向南,是四直巷四進式建築,分為山門、放生池、四面佛祖亭、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採用中軸座堂式結構,雕樑畫棟,紅楹綠角,琉璃瓦飾。整座寺院仿照潮州開元寺建築格局,保持宋代建築風格,結合本地藝術特色,使之更加莊嚴美觀。

該寺有一珍貴文物,即“四面佛祖”石像。在山門正陽處的一座雙層四角飛檐高翹的“四面佛祖亭”內,據相傳該石像,自創寺就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石呈四方形,高0.84米,上下四周長各0.54米,放在蓮花基石上,東面刻阿閦鞞佛,西面刻無量壽佛,南面刻日月燈佛,北面刻焰肩佛。該四面佛是彌陀佛經恆河沙數諸佛組成,是罕見的文物。

自古至今已來,該寺環境優雅,東側有一龍清古泉,西側有一出水蓮花古泉,再加寺內古井,形成三口清泉水,泉清甘冽,四季不竭。從寺門遠望,東有青毛山,西有梅崗山,正面桑浦山,故古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之美稱。寺前楓江水橫過,匯榕江水直通汕頭市大海,水陸交通方便,此乃旅遊勝地,故引來大量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及潮汕遊人香客。

歷史

騰龍寺 騰龍寺

騰龍寺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千多平方米,坐北向南,是四直巷四進式建築,分為山門、放生池、四面佛祖亭、天王殿、大雄寶殿、後面建九間二層藏經樓。採用中軸座堂式結構,雕樑畫棟,紅楹綠角,琉璃瓦飾,結合當地藝術特色,使之更加莊嚴美觀。

該寺始建於附近騰龍塔南側。據清雍正九年(1781)刻本,陳樹芝纂修《揭陽縣誌》卷一的山川第31頁記載,大脊嶺在揭陽縣東北面四十里,海揭分界處,其山高聳如屏,楓江水經其下半程,橋由寺前而過。西南山簏有石嵯峨聳立,名曰騰龍塔,故由此而得寺名。原寺為三進廳,廟堂式,石木結構。後有一巨石高6米多、寬10米多,頂端有仙交椅、仙腳印、仙桶、仙人放尿等勝跡,民間也引出了“深坑沉船,騰龍寺出米”的傳說。到了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因寺破舊,而遷於今址重建。1941年被日寇拆毀,僅存四面佛石像一座。該四面佛是彌陀佛經恆河沙數諸佛組成,是罕見的文物。石像高0.84米,上下四周邊長各0.54米,安放在0.7米高的基石上,東面刻阿閦鞞佛,西刻無量壽佛,南刻日月燈佛,北刻焰肩佛。

重建

這古剎之重建,住持釋達貞(1922-健在)作出了重大貢獻。1990年8月15日,倡儀成立了以官碩鄉李坤孟等為成員的騰龍寺復建領導小組,後在宗教、佛協部門支持下,於1993年3月8日重新籌建。

現該寺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千多平方米,坐北向南,是四直巷四進式建築,分為山門、放生池、四面佛祖亭、天王殿、大雄寶殿、後面建九間二層藏經樓。採用中軸座堂式結構,雕樑畫棟,紅楹綠角,琉璃瓦飾。它仿潮州開元寺建築格局,保持宋代建築風格,結合當地藝術特色,使之更加莊嚴美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