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脊椎動物學博物館合作進行的中國西部沙漠地區兩犧爬行動物分類區系與生態研究課題,於1987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騰格里沙漠邊緣黃河岸邊發現蛙屬一新種,將其訂名為騰格里蛙。騰格里蛙皮膚光滑,背部有較粗而長的膚褶,僅肩前,尤其薦背呈圓疣狀。形態描述
頭長顯小於頭寬,吻端寬圓,略超出下頜,吻棱不顯J頰部甚外斜,頰面略凹入;鼻孔背側位,較近眼而遠於吻端,鼻間距大於眼間距,眼適中,稍突出,眼徑遠小於其前角到吻端距,眼間距窄,遠小於上眼瞼寬;鼓膜大,近圓形,極清晰,鼓徑僅略小於眼徑;顳褶較細而顯著;頜腺明顯。上頜齒較細而密;犁骨齒兩短列,彼此相距較寬,恰位於兩內鼻孔之間,呈一直線。舌卵圓形,游離端缺刻較深。背側褶發達,始自鼓膜上方,成一直線達胯部,最寬處與上眼瞼等;二背側褶間具較長的祖膚褶,在肩背及薦背呈圓疣狀;體側皮膚密布細疣,肛周及股後部亦密布白色細疣。其餘部分皮膚較光滑。前肢適中,指序3-1-4-2,第二、四指略等長,指端圓禿,各指游離,有極窄緣膜,有關節下瘤而不十分顯著,無指基下瘤,亦無掌突。後肢較短,脛跗關節前達鼓膜,左右跟部相距較遠,趾序4-5-3一2-1,第三,五趾等長,趾端圓禿,關節下瘤較小而明顯,跖部亦有若干白色小疣,第五趾側緣膜發達,達跖前部;內跖突發達,窄長,游離緣呈刀刃狀,外跖突小而明顯;趾間全蹼,無缺刻,唯第四趾以緣膜達趾端下方,外側跖間蹼達跖基部,足長遠大於脛長。福馬林液浸標本背面灰褐色,背中線肓一淺色脊絞,自鼻後直達肛上方。寬度適中,腹面污白色;上下頷緣無暗紋,肩前方亦無暗褐色短縱紋,體及四肢背面無黑斑,股後方亦無粗大雲斑。
鑑別特徵
騰格里蛙與黑斑蛙RanarzigromaculataHallowell較相似,與後者的主要區別是:1)頭較寬2)鼻孔位吻眼間靠近眼3)脛長與頭體長之比較短4)滿蹼,無缺刻5)背部除膚褶外,皮膚較光滑6)唇部無暗斑7)肩前方無暗褐短線紋。雄性二級性徵
具一對咽側外聲囊,第一指基部有婚墊,密布淺灰色細疣。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瀕危 EN B1ab(iii)
依據標準:由於分布範圍少於5,000 km2,發現地點少於5個,由於過度捕獲棲息地的面積和質量持續下降,因此被列為“瀕危”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