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駱銘孫村歷史悠久,聲名顯赫,據《駱氏家譜》記載,駱氏先輩明初洪武年間已生息於此。
駱銘孫村現存明代建築3座以上,其歷史之久遠,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古民居中極為罕見。村中建築以駱氏公祠為最。公祠占地1.2畝,前有天井,後有大廳、神壇,兩側為廂房。樑柱皆由粗壯筆直的硬木構成,柱礎上麒麟龍鳳珍禽瑞獸圖案石刻浮雕神形兼備,栩栩如牛;柱撐上木雕花紋形象生動,古樸大方,刀法細膩流暢。公祠前門牌樓結構複雜,製作精美,飛檐斗拱,氣勢恢弘,牌樓上“楚南望族”四個楷書大字大氣磅薄,顯示出駱氏家族的顯赫地位。
駱氏諸代人中,官吏名士甚多,村中有一駱安公排樓,樓上“錦衣總憲”匾額為萬曆御賜,其顯赫聲望聞名遐爾。據家譜記載,駱安官至錦衣衛都指揮使(錦衣總憲)。錦衣衛在明代地位極高,擁有生殺予奪大權,駱安“掌任務奉沼獄一切遵行朝廷憲典”, “以弼成一代英明”。其子孫一直享受世襲爵祿。據說北京瓦窯頭駱家就是這一家族繁衍的子孫。
與建文帝相關
歷史傳說
1402年7月13日,“靖難之役”中,谷王朱橞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迎接燕王朱棣,朱棣攻入南京紫禁城內。建文帝朱允炆帶著大兒子朱文奎出逃,同年9月到達廣西柳州,得到柳州武德將軍楊祿安庇護。隨後楊祿安被新皇帝朱棣解職。
楊祿安帶著建文帝去永州找其江西老鄉、永州武德將軍王友慶。王友慶將建文帝暫時安置在永州城西郊的三丘田,楊、王、建文帝三人一起商量接下來的藏身處。建文帝說他有奶媽在寧遠農村,今新田縣金盆圩鄉駱銘孫村。王友慶在永州為官多年,熟悉當地情況,認為那裡地處偏遠、地廣人稀,適合躲藏。於是他們三人去了駱銘孫村。
駱氏家族因為和明朝皇室的關係,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非常富裕。駱銘孫村的鄧氏接待了建文帝一行。由於鄧氏和建文帝的關係,怕招人耳目,於是議定建文帝及其隨從先去當和尚隱藏一段時間。
於是建文帝在洞心村建了龍池寺,帶著朱文奎入寺當了和尚,成了龍池寺主持。其隨從則在龍池寺附近建了景仙寺、三教寺等15座寺廟,以當和尚或道士為名隱跡當地。建文帝為這些寺廟、道觀的實際管理者或召集人,和隨從以師徒相稱,有鐵峰、西湖、淨濟、善堅等5個名號。
為了引開外人的注意力,鄧氏和小兒子駱婆保遷往鄧氏娘家廈源村,並在村後建永安堡,供建文帝躲藏和居住。為了營造更隱秘的藏身處,也為建文帝還俗後準備,駱家把大觀堡一帶的田產地產給了建文帝,楊祿安、王友慶就著以前的“蕩寇將軍壘”重建大觀堡,並在山下安家營造城堡。
專家考證
在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田縣文物部門曾向謝武經等文物專家提供了一份資料,資料中記載了當地的一個傳說:“明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的太子長孫8歲無疾而終。太祖問方士,方土說,如再得一男,必獨乳奶婦哺乳之,方得太平。太祖遣官吏四處尋訪,等尋到駱銘孫村時,果有一獨乳婦人,名為三姑,又剛生駱姓一小兒叫駱寄保。官吏便帶其與駱寄保一起到京,與新生皇太孫一併哺之。這個皇太孫就是後為建文帝的朱允炆……皇帝感謝三姑的哺育之恩,封三姑為一品夫人(現存一品夫人墓碑)……”
謝武經特地前往新田縣駱銘孫村,與當地老人多次交談,證實有這個傳說。隨後,謝武經在村里找到了兩套《駱氏族譜》,族譜中記載了駱寄保與他父親、母親、弟弟的有關資料:“以誠公(駱寄保之父),生於元至正九年(1349)己丑四月二十日戊時,明洪武戊申(1368)任指揮千戶侯,隨征明太祖戰陣而亡;妣鄧氏(駱寄保之母),生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十二月十四日已時,歿於大明宣德三年(1428)戊申二月初二曰,卜葬地名看牛嶺坤山艮,生二子,長子寄保,次子婆保;寄保公,邑武生,成祖時召募鄉勇掃蕩元氛,以軍功賜爵千戶侯,卜居京都順天府瓦窯頭,遺蹟具在駱銘孫村譜內;婆保公(駱寄保弟弟),生於大明洪武六年(1373),歿於大明正統五年(1440),卜葬地名蔥頭洞。”
看到族譜,謝武經非常興奮。他認為,從時間、歷史空間和社會條件三個方面來考證,駱寄保的母親撫育過建文帝的說法,確實可信
在謝武經及研究者看來這隻有供帝王使用才能解釋得通。這個人就是建文帝。因為在調查中,謝武經等人從離大觀堡不遠的駱銘孫村老人口中了解到,村里祖輩流傳下來“村里一婦人哺育過太子”、“一個落難皇帝流落到新田”的故事。為了考證傳說的真實性,他們找來《駱氏族譜》,從中發現了駱以誠父子與明太祖朱元璋的有關資料:駱以誠,明洪武戊申年(1368)任指揮千戶侯,隨明太祖征戰而亡。根據族譜上記載的時間推算,建文帝出生時,駱以誠妻子鄧氏26歲,小兒子駱婆保4歲。謝武經認為,從歷史時間、歷史空間和社會條件3個方面來看,鄧氏撫養過建文帝的傳說,並非無稽之談。
領導關注
領導視察
陽春三月,鳥語花香,秀美的竹子峰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3月27日,新田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歐陽韶勇帶領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鴻波以及駐村工作隊員等一行6人,風塵僕僕驅車60多華里到黨建扶貧聯繫掛點村——金盆圩鄉駱銘孫村調研,體察村情民意,為該村未來發展獻計獻策。
有3000多人的駱銘孫村位於新田縣最南端的竹子峰下,毗鄰寧遠縣太平鎮。該村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就是湘南望族。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鄉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在後盾單位的大力扶持下,該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積極變化。但因該村地處偏遠,人口多,田土少,自然條件較差,社會經濟發展仍然比較落後。
“村裡的社會治安好嗎?集體經濟發展如何?創建‘衛生文明村’有什麼困難?……”歐陽韶勇一邊走訪一邊詢問村民,用了大半天時間走遍了駱銘孫村的山山嶺嶺,田間地頭,現場察看了該村的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和自然條件,還實際了解水利建設情況,並與鄉村幹部座談,分析存在問題困難的原因,商談解決該村目前困難的辦法、出路及今後的發展規劃。
“一定要找準發展瓶頸,對症下藥,徹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歐陽韶勇指出,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駱銘孫村發展任務重,維穩壓力大,需要繼續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和關心。解決該村目前困難問題的辦法既要考慮當前,又要著眼長遠,駐村工作隊員要積極協助鄉村幹部,從保持該村持續發展和長久穩定的高度出發,認真調研,並盡最大力量給予扶持幫助。他強調,村兩委幹部要切實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村上下齊心協力,破除不穩定因素,摸清困難底子,加快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經濟作物油茶的調研規劃,為全村發展夯實基礎。
縣領導到村現場辦公
9月16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周立夫帶領政府辦、發改委、水利、移民、國土、調糾辦等部門負責人到金盒圩鄉駱銘孫村現場辦公,研究解決該村目前困境,為該村未來發展獻計獻策。
周立夫一行深入到駱銘孫村的山山嶺嶺,田間地頭,現場察看了該村的基礎建設、產業發展和自然條件,還到相鄰的老下塘村了解了水源點建設情況,並與鎮村幹部座談,分析存在問題困難的原因,商談解決該村目前困難的辦法、出路及今後的發展規劃。相關部門在座談中認為,駱銘孫村地處偏遠,人口多,自然條件較差,表示要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力所能及給予幫助支持。
周立夫指出,由於歷史和自然的原因,目前駱銘孫村發展任務重,穩定壓力大,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進一步重視和關心。解決該村目前困難問題的辦法既要考慮當前,又要著眼長遠,相關部門要從保持該村持續發展和長久穩定的高度出發,認真調研,並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給予扶持幫助。要把解決水源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深入研究,制訂措施,發展生產,確保該村和諧發展。
旅遊景點
京都上湖南會館
京都上湖南會館位於駱銘孫村左側,始建於明朝萬曆時期,由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倡導修建。占地1.2畝。舊時的會館是一座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的聚會場所,主要用於唱戲或聚會,至今已有500餘年,是駱銘孫村輝煌的歷史見證,也是目前湖南省內唯一保存下來會館。
會館前設有天井,後有大廳、神壇,兩側均為廂房。樑柱皆由粗壯筆直的硬木構成,柱礎上龍鳳麒麟,珍禽瑞獸圖案,以及石刻浮雕神形兼備,栩栩如生;柱撐上木雕花紋形象生動,古樸大方,刀法細膩,雕刻精美,是明清時期湖南古建築的精華。根據在駱銘孫村古地圖上熟知,原會館大門上方懸掛有兩塊明代御賜牌匾,分別寫著“楚南望族,錦衣世家”,可惜其中一塊牌匾今已遺失。僅“楚南望族”牌匾流傳了下來。歲月滄桑,由於文革時期遭到巨大的破壞,如今早已不復當年富麗堂皇,但古樸典雅的風格仍在。
仁幀宗祠
俗稱公堂,位於村中一區馬路旁。建築布局古樸典雅,前設大廳,後有神位,裝飾精美。現村裡有重大事情仍還在這裡舉行。
錦衣總憲牌匾
駱安公牌樓,位於駱銘孫村右側與“衣冠門第”牌樓平行分布。建於明萬曆時期,萬曆皇帝念及已故錦衣衛指揮使駱安的卓越功勳,御賜而建。屋頂原為琉璃瓦,現為布瓦。牌樓上掛“錦衣總憲”牌匾,為萬曆皇帝親筆題寫。是目前全國首個錦衣總憲,具有很高的文史研究及藝術價值。
衣冠門弟牌樓
衣冠門第牌樓,坐落在駱銘孫村中央大塘旁。始建於明朝初年。現存為康熙乙丑年重建,是駱銘孫村的正門,同時也是村中最早修建的牌樓。原為廡殿頂,兩層八柱,三間四樓。牌樓上方原掛有“文武榮流、衣冠門第”,兩塊牌匾可惜今已遺失。歷來村中結婚的新人都要經過這個門進入村中,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駱銘孫村人。如今幾百年的時間過去,這個習俗一直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