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及榮譽
在理論研究方面,1995年提出高能重離子碰撞的橢球相空間理論,2001年提出非均勻集體流理論,在討論高能重離子碰撞的領頭粒子效應、集體流特性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重要學術意義工作, 在美國《物理評論》和《歐洲物理學報》等國際、國內權威性刊物上共發表論文八十餘篇,被SCI檢索論文36篇,被引用百餘次,其中一篇論文被評為湖北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0-200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從事高能物理中心從事E941實驗研究, 分別找到了兩種領頭共振態粒子Λ0 和Δ++, 為討論領頭粒子效應和核碎裂機制提供了實驗依據,論文發表在2003年美國《物理評論》上, 並代表E941實驗組,特邀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作報告。2005年以後分別在相對論重離子碰撞膠子飽和特性和手征磁效應方面做了一些有重要研究意義的工作。研究項目分別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湖北省傑出青年項目等資助。
教學情況
講授的本科生課程
量子力學,專業學位課,周學時5,6屆360人;核反應堆物理分析,專業學位課,周學時4,3屆120人;大學物理實驗,公共基礎課,周學時5,10屆,共450人
研究生課程和已培養畢業研究生
粒子物理,專業學位課,32課時;高能重離子碰撞物理,專業學位課,32課時;計算核物理,32課時,專業學位課。 已畢業的研究生有11位,他(她)們一些在高校工作(7位),一些在讀博(2位),還有在當公務員(2位)。
教學獲獎和主持的教研項目
1、馮笙琴主講的課程“大學物理實驗”2010年為省級精品課程; 2、主持的教研項目“地方綜合性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獲得2009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3、主持的校級重大教學改革項目“地方綜合性大學數理基礎課精品課程建設改革與實踐” ,2009- 2012 4、馮笙琴主持了三峽大學“新世紀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第三批立項項目(B類,2005005),“省級物理實驗示範中心改革和建設”,2.25萬元,2006年立項,2008年完成
教材與專著
1、朱世坤,馮笙琴編著,設計創新型物理實驗導論,38.8萬字,北京:
科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書號:ISBN 978-7-03-026264-6;
2、馮笙琴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物理實驗叢書》(一至四級物理實驗四
冊,114萬字),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一版,08年第二版。一級物
理實驗書號:ISBN 978-7-03-022109-4;二級物理實驗書號:ISBN 978-7-03-022110-0;三級物理實驗書號:ISBN 7-03-017511-5;四級物理實驗書號:ISBN 7-03-07501-8
3、馮笙琴著,高能多強子產生物理導論,18.9萬字,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書號:ISBN7-5640-0604-8
科研情況
主持的科研項目
1、馮笙琴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LHC能區強子集體流熱化和相空間特性研究”,項目編號為10975091, 項目完成時間:2010.1-2012.12.
2、馮笙琴主持的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領頭重子碎裂機制和五重奇異夸克重子態的研究” ,10 萬元, 項目編號:2006ABB036, 項目完成時間: 2006.12-2008.12, 已結題
3、馮笙琴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廳重大科研項目“RHIC 能區多強子產生的集體運動特性研究”, 7.4 萬元, 項目編號:Z20081302, 項目完成時間: 2008.1-2010.12, 已結題
4、馮笙琴主持的夸克與輕子物理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 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RHIC 和LHC 能區熱化特性研究”, 1.5 萬元, 項目完成時間: 2009.1-2010.12, 已結題
發表的學術論文代表作十篇
[1] Sheng-Qin Feng, Yang Zhong, Physical Review C (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3.477 ),2011,83(3):034908, SCI檢索,被引用12次;
[2] Hai-Yan Long , Sheng-Qin Feng ,Dai-Mei Zhou, Yu-Liang Yan , Hai-Liang Ma, Ben-Hai Sa, Physical Review C (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3.477 ),2011,84(3):034905,SCI檢索,被引用8次;
[3] Sheng-Qin Feng,Wei Xiong, Physical Review C (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3.477 ),2008, 77: 044906,SCI檢索,被引用14次;
[4] Sheng-Qin Feng and Xian-Bao Yua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 (中國科學,影響因子1.04 ),2009,52(2):198-206 ;SCI檢索,被引用10次
[5] Ben-Hai Sa, Dai-Mei Zhou, Yu-Liang Yan , Xiao-Mei Li , Sheng-Qin Feng , Bao-Guo Dong and Xu Cai,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影響因子2.12 ),2012, 183:333-346,SCI檢索,被引用10次;
[6] Sheng-Qin Feng and Yang Zhong,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影響因子1.345 ), 2011, 26(10): 751–760. SCI檢索,被引用10次
[7] Xinyu Tan, Duanming Zhang, Shengqin Feng , Physica A (影響因子1.52 ),363 (2006): 307-314,SCI檢索,被引用14次
[8] Sheng-Qin Feng , Lian-Shou Liu, Physical Review C (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3.477 ),2001,63(1): 014901, SCI檢索,被引用22次;
[9] Sheng-Qin Feng for E941 Collaboration, Physical Review C (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3.477 ),2003, 67(1): 014902 , SCI檢索,被引用2次;
[10] Cai Xu, Feng Sheng-Qin , Physical Review C (美國物理評論,影響因子3.477 ),1995,51(6):3336, SCI檢索,被引用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