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雖然身居內陸,但卻是一個受到無產階級革命思想衝擊較早的城市。早在1922年,就有惲代英、劉願安、曾潤白等人,開始在地方上宣傳馬列主義,並進行革命活動。隨後蕭楚女開辦的瀘州通俗講演所,更是將革命火種,撒向了普通民眾當中。
1926年,劉伯承瀘州起義時,趙欲樵已經18歲了,正在瀘州念書。此時的趙欲樵,已成長成為了一名革命進步青年,參加革命工作,並於1934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由於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馮劍魂只念過一段時間的私塾。對這位比自己小8歲的表弟,趙欲樵關愛有加。每每從外地歸來,趙欲樵都要找馮劍魂進行長談。趙欲樵指點江山、縱橫寰宇的氣度和見識,讓長期居住在山野鄉下的馮劍魂很是佩服。這位單純的農家子弟,早已將表哥,看成了自己一生當中,最為敬重的人。雖然對表哥提到的很多東西,當時的馮劍魂並不能完全懂。但馮劍魂心裡卻已暗暗下定決心:“只要表哥選擇的東西,肯定就是對的。這一輩子跟著表哥走,絕對錯不了。”
從瀘州回到合江後,趙欲樵成為了五通鄉公所精選中隊的中隊長。所謂精選中隊,就是挑選轄區內最精幹的青年民眾,忙時務農,閒時練兵,藉此補充地方武裝力量,大致相當於後來的民兵。趙欲樵擔任精選中隊中隊長,主要目的,那就是藉此培養革命武裝力量。精選中隊當時有一百來號人,幾十條槍。中隊共分為了三個分隊。其中,馮劍魂正是三分隊分隊長。
1935年前後的合江,呈現出了一派山雨欲來的態勢。
從1934年起,瀘州地區普遍遭遇大旱,赤野千里,不少農田,幾乎顆粒無收。大量災民,在饑寒交迫當中死去。當時,單單古藺一地,餓死饑民,即有3000人之多。與此同時,瘟疫也開始肆虐。麻疹、爛痘、霍亂,四處傳播,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也就在大災之年,地方軍閥竟然頒布法令,要求田賦一年九征。整個瀘州大地,處處民不聊生。
也就在這一風雨飄搖時刻,由江西瑞金出發的中央紅軍,來到了川黔邊界。1935年1月,中央紅軍占領遵義過後,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性意義的遵義會議。隨後,大軍長驅直入,於1月29日,在貴州土城一帶一渡赤水,進入川南。但與此同時,蔣介石調動川黔軍41個團,數十萬大軍,在上至宜賓,下至江津一帶,嚴密布防,試圖將紅軍一舉殲滅在川南古、敘一帶。
1935年2月,五通來了兩位不同尋常的人。一襲長衫,書生模樣的人,名叫李亞群,當時的身份,為中共瀘縣中心縣委常委,而另外一人,名叫楊其生,曾經在國民黨十九路軍任過團副。他們二人的到來,主要就是接受中心縣委委託,在川黔邊境,發動武裝起義,以此牽制國民黨增援川軍,減輕中央紅軍壓力。其中,李亞群為黨代表,楊其生則負責軍事指揮。李、楊二人,隨即和趙欲樵接上頭。其中,李亞群更是成為了馮劍魂的入黨介紹人。
起義打響
來到五通後,楊其生化名為何三哥,進入精選中隊,抓緊對中隊進行軍事訓練。而李亞群,則化身為教書先生,奔走於莽莽大山當中,深入貧苦民眾,進行革命宣傳。在“窮人團結起來破倉分糧”、“抗租抗捐”、“反對拉兵拉夫”的革命感召之下,附近一帶貧困農民,早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組織起來,用武裝鬥爭爭取生存權利。特別是五通附近高山上的苗族同胞,更是群情激憤,並表示,起義一旦打響,苗族同胞將組建起以獵人為首的“鳥槍隊”予以策應。
也就在這一時刻,二渡赤水,重返遵義過後的中央紅軍,在遵義地區,又連續殲滅了國民黨軍隊2個師、8個團。氣急敗壞的蔣介石,又重新採取堅壁清野和重點進攻的辦法,試圖將紅軍圍殲於遵義、鴨溪一帶。為了尋求新的戰機,中央紅軍決定再渡赤水,在這樣的情況下,策應紅軍,牽制敵軍的任務,也就迫在眉睫!瀘縣中心縣委決定,在紅軍二渡和三渡赤水之間,抓住時機,立即發動武裝起義。
接到中心縣委指令過後,3月初,李亞群、楊其生、趙欲樵、馮劍魂等人,在石頂山桂林園內,舉行了一個秘密會議。會議議定,3月10號發動起義,並同時選定起義過後的根據地,就是石頂山!
位於五通境內的石頂山,因山頂上有一塊巨石,形似鐘鼎而得名。石頂山與四川敘永、納溪以及貴州赤水等地相連,但又離合江縣城較遠,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另外,尤為重要的還有,石頂山海拔接近千米,山長15公里,山高林密,溝深路險,易守難攻,進可以直搗合江、赤水,退可以在山區分散打游擊,而附近百姓,大多苦大仇深,容易發動。
1935年3月10日深夜,石頂山起義正式打響。
當日深夜,率精選中隊一分隊駐防五通鄉公所的趙欲樵,按照會議決定的起義時間,就地起義。在燒毀了鄉公所檔案、表冊,逮捕了團正(鄉長)黃體全,文牘趙文楨以及合江縣府派駐五通鄉的領班馮巨成等人過後,趙欲樵率領起義隊伍,趕到黃大橋,與駐防黃大橋的精選二中隊匯合。兩個中隊匯合以後,趙欲樵連夜將隊伍拉上了石頂山。李亞群,則率領另外一支破艙分糧隊,深夜趕赴落窩潭大地主劉丕平家,破倉分糧,並同時將劉丕平逮捕到了石頂山。另外,作為三分隊分隊長的馮劍魂,則在楊其生帶領下,與同剛剛組建的“鳥槍隊”,前往赤水市大同鎮,夜襲大同。
大同鎮區公署,距離五通有二十華里左右。在楊其生、馮劍魂帶領下,隊伍一路急行軍,並趕在了天亮前,將位於一棟廟宇內的區公署團團圍住。當時,區公署內,共有區丁30餘人。區丁的觀察哨,就設在了廟子內兩個高高的戲台之上,不過,抱著槍的哨兵,早已睡著。解決了哨兵,起義隊伍隨即將區公署團團圍住。馮劍魂一馬當先,一腳踹開廟門,並大吼一聲:“繳槍不殺!紅軍來了!”聽聞紅軍來了,區長嚇得雙腿篩糠,屁滾尿流,而團丁則全部乖乖舉手投降。
夜襲大同區公署,起義隊伍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在未傷一人的情況下,繳獲步槍30支,機槍一挺,馬刀7把,子彈兩千多發,話機一台。隨後,部隊轉回石頂山。也就在隊伍撤離大同過後,大同區公署的漏網之魚,發現夜襲隊伍,並非正規紅軍。醒悟過來後的區公署重新糾聚區丁尾隨追趕。不過,回師石頂山過後的楊其生,早已在深山密林當中指揮隊伍,布下了“口袋陣”。團丁鑽“袋”過後,楊其生一聲喊打,槍炮齊發,追兵狼狽不堪,紛紛棄甲逃竄。
三支起義隊伍,得以在石頂山月台山大廟內,勝利會師。
浴血奮戰
三支隊伍會師過後,為進一步發動民眾革命熱情,打擊地方土豪劣紳囂張氣焰,李亞群提議,將抓獲的落窩潭大地主劉丕平交由民眾公審。
3月12日上午,位於石頂山半山腰的月台山大廟內,一片歡騰。500餘名當地百姓,參與了大地主劉丕平的公審大會。會上,百姓痛斥了劉丕平長期橫行一方,魚肉百姓的種種劣跡過後,劉丕平被處以槍決。與此同時,劉丕平多年囤積的錢糧谷稻,除了少部分作為軍糧沒收外,絕大部分,也分給了地方百姓。一時間,百姓稱快,群情激昂。在槍決劉丕平過後,“川滇黔邊區工農紅軍游擊縱隊”成立大會正式舉行。地方百姓紛紛要求加入隊伍。在原有精選中隊的基礎上,隊伍擴大到了兩百餘人。隊伍被整體劃分為了兩個挺進中隊和兩個赤衛隊。其中,楊其生任游擊縱隊縱隊長兼第二挺進中隊中隊長,李亞群任政委,趙欲樵任政治部主任。馮劍魂則擔任第一挺進中隊中隊長。赤衛隊隊長,則分別由譚子清和王合庭擔任。其中,王合庭正是當地的苗族領袖。
石頂山起義,引起了川南黔北地方國民政府的巨大震動。隨後,國民黨反動派調集近500名團練,紮營五通,試圖撲滅石頂山上的這團熊熊大火。獲悉這一情報過後,楊其生考慮到:“團練雖然人數眾多,但組織渙散,最好趁其立足未穩,主動出擊。”3月13日,隊伍從石頂山出發,準備突襲五通場。隊伍約定,馮劍魂率領第一挺進中隊和王合庭的赤衛隊,攻打場頭。楊其生率領第二挺進中隊和譚子清的赤衛隊,攻打場尾。
順著一片密林,馮劍魂率領隊伍摸上了五通場場頭的一座山脊,並幹掉了布控的哨兵。隊伍繼續挺進,來到場頭的一座老屋,老屋內布防有一個中隊。馮劍魂掄起大刀,衝進屋內,當場放翻一名團練,隨後隊伍一擁而上,吃掉了這一個中隊。然而,當隊伍挺進到場鎮一個拐角處時,拐角那邊,敵人猛烈的火力,阻斷了隊伍的前路。苗族赤衛隊隊員黃七一躍而起,用雙手抓住拐角那邊敵人的槍管,試圖奪下武器,不幸壯烈犧牲。直到這時,馮劍魂才發現,情況有變。
此時,場鎮上的槍聲一陣密似一陣,衝鋒號四處響起。馮劍魂大吼一聲:“不好,情報有誤,有正規軍,趕緊撤!”隨後,隊伍開始緊急撤退。在回來的路上,馮劍魂和楊其生匯合。原來,由於敵人火力猛烈,攻打場尾的楊其生眼看形勢不對,也只好率隊倉皇撤離。
馮劍魂猜得一點都沒錯。原來,為了對付石頂山起義,當地國民政府不僅調集了合江、赤水、敘永三縣的24個團練中隊外,同時還調來了當時正在與中央紅軍正面作戰的川、黔部隊2000餘人,至此,游擊隊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
順著游擊隊撤離的軌跡,國民黨的2000多大軍,一路追擊,將整個石頂山團團圍住。隨後,楊其生、馮劍魂開始帶領游擊隊,利用石頂山崇山峻岭的有利條件,且戰且退,以儘量拖延時間。最可笑的事情,在3月16號這天發生了。當天,黔軍氣勢洶洶,由石頂山正面撲了過來,而川軍則由觀音岩方向,進行側面包抄。赤衛隊隊員,利用地形熟悉這一特點,將兩支隊伍引到土地岩附近。也就在土地岩,川軍以為黔軍是游擊隊,黔軍又以為川軍是游擊隊,乒桌球乓,自伙子打自伙子就幹了起來。這場戰鬥打得非常激烈,衝鋒號輪番響起,戰鬥整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而密林當中的游擊隊,則隔著一條深溝,看著兩軍陣地戰、拉鋸戰打得不亦悅乎,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直到天黑過後,精疲力竭的川、黔軍隊,這才撤軍下山。也就對方撤軍的當口,游擊隊決定:迫於形勢,如果再繼續留在石頂山,陷於敵軍重重包圍的游擊隊,必將死路一條。現在,隊伍必須趁機離開石頂山,緊急突圍,放棄這一根據地。
尾聲
石頂山起義打響後,趙欲樵被指派到古藺,希望能夠與中央紅軍取得聯繫。但由於敵軍重重圍困,不獨這條線沒有結果,隨後游擊隊更是與瀘縣中心縣委,也徹底失去聯繫。至此,游擊隊陷入了孤軍奮戰的險惡處境中。
游擊隊突圍,情況也不太順利。在馬草坪,游擊隊被川軍和瀘州肖震南的清鄉大隊超過游擊隊十餘倍的兵力團團圍困。游擊隊兵分兩路,由楊其生和馮劍魂各帶一支,就地伏擊。楊其生身先士卒,率領游擊隊員沖開缺口,占領了牛王坳高地。敵人從三面發起進攻,游擊隊員英勇抵抗,連續數次打退敵人的輪番衝鋒,激烈的戰鬥整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但也就在隨後的突圍當中,楊其生不幸腹部中彈,倒在了田裡。馮劍魂命令隊員將楊隊長背下戰場,自己則率隊邊打邊撤。
楊其生用沾滿鮮的手,吃力地摸出懷表遞交給馮劍魂,命令他率領餘下的游擊隊員,一定要保護政委李亞群突圍轉移。說完這話後,楊其生壯烈犧牲,終年35歲。
楊其生犧牲後,馮劍魂、王合庭率隊,冒著槍林彈雨,保護政委李亞群突圍成功。然而,經過輪番激烈的戰鬥,整個游擊隊,已沒有剩下幾人。幸好敵人方面,也是傷亡慘重,不敢追擊。這幾名游擊隊員才最終得以脫險。但已幾乎沒有戰鬥力。考慮到敵我力量,隊伍解散,大家就地隱蔽。至此,由“川滇黔邊區工農紅軍游擊縱隊”領導的石頂山起義,歷經一個多月轟轟烈烈的浴血奮戰過後,宣告失敗。
石頂山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由於起義爆發在了紅軍二渡、三渡赤水的這一緊要關頭,迫使國民黨反動派不得不緊急調集川、黔軍隊圍剿游擊隊,減輕了中央紅軍的正面壓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與此同時,起義更把革命的火種,撒向了川、黔大地。在中國工農革命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篇章!
石頂山起義失敗過後,瀘州清鄉大隊和五通當地的反動武裝2000餘人,挨家挨戶清查共產黨,清查參加起義的游擊隊員。但是,無論對方如何高壓,當地民眾沒有一個出賣一個游擊隊戰士,而是千方百計幫助游擊隊員隱蔽。不過,一些因為負傷而無法迅速撤離的游擊隊員,最後還是慘遭毒手。據當地民眾回憶,在大清查中犧牲的游擊隊員就有17人,被迫害的游擊隊員家庭50多戶,民眾家庭20多戶,被迫害致死的有10多人,下落不明的有7人。
儘管敵人的迫害如此兇殘,但是,英雄的石頂山人民,漢族和苗族兄弟仍然相信共產黨,相信紅軍,相信革命終有一天會取得勝利。所以,在大清查過後,他們又整理了楊其生的墳墓,每年清明節、中秋節,當地的許多百姓都會自發到牛王坳,憑弔烈士的英靈,楊其生的名字,成為了矗立在他們心中不朽的豐碑!
1955年5月,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政府把楊其生烈士的遺骨,由牛王坳遷葬到了合江縣烈士陵園內。
起義失敗,成功突圍的李亞群、趙欲樵、馮劍魂等人。隨後又全都繼續參加革命工作。解放後,李亞群先後擔任《人民日報》副刊主編,西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聯黨組書記等職務。在省委宣傳部任職期間,李亞群為川劇的繁榮和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趙欲樵,解放過後,則歷任中共畢節地委書記,貴州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組織部部長和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貴州省副省長,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不過,作為革命先賢的李亞群、趙欲樵二人,已先後作古。目前,只有馮劍魂老人還健在。作為石頂山起義的重要參與者和領導者,馮老現在居住在了瀘州市干休所內。雖然現已93歲高齡,但馮老仍精神抖擻,耳聰目明。提到昔日的如歌歲月和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馮老感嘆:“七十年光陰倏忽而過,但先烈們的精神,將萬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