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吉林省首位共產黨黨員]

馬駿[吉林省首位共產黨黨員]

馬駿出生在吉林省寧安縣,生於1895年9月12日,1915年8月,馬駿考入天津南開學校。在那裡,他與周恩來、鄧穎超等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來,他又幫助改組了吉林全省學生聯合會。1928年2月15日,馬駿在北平德勝門外,英勇就義,年僅33歲。

領導學生革命

1895年9月12日,馬駿出生在吉林省寧安縣(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在吉林一中的校園內,豎立著一尊馬駿的半身像。1912年,馬駿曾在這裡讀書,1914年畢業。馬駿在吉林一中時,積極參加學生愛國活動。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學友,他豪爽的為人,給全校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馬駿,有個別名叫“馬天安”,“為什麼叫馬天安,這與天安門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劉文祥介紹,1919年5月4日,“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爆發,訊息震動了天津。馬駿被選為天津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兼執行部長。他組織領導天津學生罷課遊行,積極聲援北平學生運動。

1919年6月27日,天津各界聯合會選派馬駿為總代表,率劉清楊、郭隆真等10名代表赴京,會同北平等地學聯代表到總統府上書請願,要求政府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籤字。迫於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徐世昌只好給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拍出電報,拒絕在和約上籤字。

此後,為抗議山東當局野蠻屠殺愛國運動領導人和北洋政府無理逮捕聲援山東慘案的請願學生,馬駿還被公推為請願總指揮,領導京、津四五千名學生在天安門前展開了3天3夜的請願示威活動。

馬駿在天安門前指揮若定、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得到愛國學生的高度讚揚。為此,學生們尊稱他為“馬天安”。從此,馬駿又有馬天安的別名。

創立覺悟社

與周恩來共創“覺悟社”

1915年8月,馬駿考入天津南開學校。在那裡,他與周恩來、鄧穎超等結下深厚的友誼。“他關心時政,很有講演天賦。”劉文祥說,當時,周恩來高馬駿一屆,兩人都擅長演講,為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五四”運動後,周恩來主張學習北平的經驗,將天津學生聯合會同以劉清楊、郭隆真、鄧穎超為首的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合併起來,從中選出骨幹,組成一個比學聯更嚴密的團體,從事科學和新思潮的研究,並出版一種刊物。

周恩來的倡議,得到馬駿等學生骨幹的贊同,這便是“覺悟社”的由來。

1919年9月16日,周恩來、馬駿、鄧穎超、郭隆真、劉清楊、張若名、李毅韜、諶志篤、李震瀛等20名男女青年,在天津草廠庵學聯辦公室舉行第一次會議,宣布“覺悟社”正式成立,並決定出版《覺悟》。馬駿以“廿九”的署名,在《覺悟》第一期上,發表了《他們為什麼不去?》和《一個小蜘蛛》兩首寓言詩。

個人簡介

1920年秋,馬駿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受黨組織派遣到哈爾濱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9月,馬駿應聘到吉林毓文中學任英語、數學教員。他也成為吉林省第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馬駿從不擺先生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在學校不吃小灶,在大食堂同學生一起就餐,課餘時間與學生一起打籃球,做遊戲,對生活困難的學生常常解囊相助,他的威信越來越高。不久,被推選為舍監兼訓育主任。

據劉文祥介紹,馬駿兼任訓育主任後,每周六下午組織一次講演會,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他還不定期的舉辦全校性的演講比賽,引導學生拓寬演講內容,啟發學生關注國家前途,抨擊社會時弊,負起濟民救國的責任。

馬駿在學生中有了工作基礎後,幫助學生成立了毓文中學學生會,規定了兩項任務:一為學生互助,二為反帝反軍閥的堡壘。馬駿還以各種方式宣傳馬列主義,他把從天津帶回來的《新青年》、《嚮導》、《覺悟》等進步書刊借給學生閱讀。他還寫了《獄中記》一書,詳細地介紹了他和難友在北京和天津獄中的鬥爭生活,在吉林學生中廣為流傳,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馬駿還用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和多方面籌集的款項,購買了一大批革命書刊,在毓文中學建立了一個小型革命圖書館。後來,他又幫助改組了吉林全省學生聯合會。

英勇就義

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

五卅慘案發生後,馬駿等人領導的吉林“五卅”反帝愛國鬥爭,猶如燎原之火,迅速在全省30多個縣鎮燃燒起來。他經常到校外進行演講,接觸青年學生,宣傳馬列主義,啟發青年學生的思想覺悟。

1925年9月,上級黨組織派馬駿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從此他離開了吉林,但他在此播下的星星之火卻呈燎原之勢。

1927年夏天,馬駿在中山大學結業回國,任中共北平臨時市委代理書記兼組織部長,重建北平市委。1927年12月3日,馬駿被京師警察廳逮捕。敵人以封官許願利誘,只要他放棄信仰,放棄革命,即封他做教育次長。

馬駿憤然痛斥說客:“我不能像你們那樣賣國求榮,不讓我宣傳馬列主義,不搞革命,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還難。”軟的不行,敵人便嚴刑拷打,威逼他寫“自首書”,但馬駿始終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沒有供出我黨的機密。

1928年2月15日,馬駿在北平德勝門外,英勇就義,年僅33歲。“當時他的好友王朴山聞訊,冒死趕到刑場,搶回了馬駿遺體,和當地民眾一起埋葬了烈士遺體,王朴山由於悲傷過度,導致舊病復發,於1930年病逝。”劉文祥介紹說,後來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馬駿被定為“革命烈士”。

鄧穎超生前在《回憶馬駿烈士》一書中寫道:馬駿同志是中國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兒子,他對共產主義的崇高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