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額中心幼稚園地處三原北部,全園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 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幼兒戶外活動場地2850平方米。園內共7個幼教班,在園幼兒總數278名。全園教師共28人。屬於三原縣一類幼稚園,2012年8月被評為縣幼兒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多年來,他們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特色辦園,情系兒童,服務家長,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辦園理念;堅持“一切為了孩子更好地發展”的辦園宗旨;不斷開拓幼兒教育新領域,取得了可喜成績。
一、轉變幼教觀念,贏得家長支持
首先樹立正確的辦園觀、兒童觀、教育觀,通過多渠道宣傳,教育家長;另一方面通過保教保育活動及幼稚園的發展成果,影響感化持錯誤觀念的家長。幼稚園嚴格把握教育對象是學齡前兒童這一基本特點,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廣泛開展遊戲觀察、散步、上課、體育、勞動等多種活動。如在沙池中自由堆沙,在水池中戲水, 在種植園中感悟植物生長,品嘗成果,在養殖園觀賞動物,在活動場地開展相關競技體育活動,在活動室進行區域活動等,確保了幼兒戶外活動不低於2小時,科學合理安全幼兒一日生活和各項活動(遊戲、休息、教育活動、飲食、睡覺)的順序和以保證幼兒有規律的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動,既對幼兒提出統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發展,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徹底消除了國小化的教育傾向,為提高農村幼兒保教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挖掘自然資源,精心設計活動
他們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就地取材,收集各種自然物和無毒的廢舊物品,經過老師的整理加工,分門別類地放在不同的活動區中,指導幼兒動手動腦進行活動,如把植物的花、葉、籽放在美工區中,進行貼上畫,把植物的枝、竹竿、木頭放在建築區或編制區中,把瓶子、飲料罐放在娛樂區中,並使幼兒能夠隨意使用,自由操作。用瓶蓋做成一幅中國地圖,掛在牆壁上;用樹枝、石頭、瓶子製成各種物品來裝飾環境。 來自自己家鄉的土特產,在教師指導下,幼兒就能搞個創意作品。這些立足鄉情的活動,既突出了風土人情,又培養鍛鍊了幼兒創新思維。同時又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家鄉的可愛,培養幼兒熱愛家鄉之情。
再如馬額是蘋果之鄉,蘋果是當地特產,他們利用這一便利條件,常帶領幼兒到果園參觀,認識蘋果樹,觀察蘋果從開花到結果、從管理到採摘的過程,使幼兒在實踐中全面認識了蘋果的生長過程,從而彰顯出了農村幼兒教育的特色。
三、立足鄉土文化,點綴園所文化內涵
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教師精心設計活動。如玩“三原小吃”遊戲時,讓幼兒用彩泥加工成形形色色的“糖果”、“糕點”等。孩子做銷售員,做顧客,有交易的經歷,豐富了幼兒的生活,在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的同時,更讓他們有了新的體驗。大班玩“包粽子”遊戲時,孩子用米、棗做成各種粽子,儘管樣子不是很美觀,孩子們玩得挺高興,而且“吃”得那么逼真,那么香甜,他們從中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並從遊戲中真正體驗到了端午節的歡樂氣氛。玩“農家樂”時,讓幼兒用泥捏成各種食品,用彩紙、樹葉、野菜, 還用廢舊紙盒等製成了碟子、茶具、紙盆等。孩子們有加工菜的,有烤羊肉的、有倒茶的、有品嘗小吃的,在活動的開展中有了合作意識,角色意識,主人翁的意識,微笑待人的意識。搞這些緊貼幼兒生活的活動,豐富了幼兒在園生活,創新了保教形式,為特色辦園積累了經驗。
四、傳承地方文化,打造園本特色
他們以強身健體為目的,讓幼兒練習紅拳和 開展“鬥雞”“圍城”、“拉大鋸”等民間遊戲活動,學習地方鼓的擊打方法,讓幼兒從中感到快樂,受到鍛鍊,同時也為地方文化傳承起到積極作用。
五、創設生活情境,感悟社會知識
農村幼兒見識少,知識面窄,對有些遊戲很陌生,如醫院、超市、銀行等。這些場所雖然遠離幼兒生活,但都是幼兒好奇嚮往的場所。如大班幼兒玩“去醫院看病”遊戲時 ,看病的過程是掛號、看病、付費、取藥、打針。可是農村只有村衛生室,都不掛號,看病,打針,付費摻合在一起,為此他們給幼兒傳授有關的知識,用故事形式並用圖片教具講述給幼兒聽,這樣幼兒對醫院有了初步的認識,在玩醫院遊戲時,就知道了先掛號、後看病等過程。為了讓幼兒不能很好的把生活中的知識反映到角色遊戲中去。老師常帶幼兒外出,到田頭、路邊、街道等處走一走、看一看,然後在遊戲時,讓幼兒扮演農民、乘客等,把已有的膚淺零星的知識深化集中起來,反映到遊戲中。正因為她們能從農村幼稚園和幼兒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精心地設計,所以確保了創造性遊戲的實效性。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馬額中心幼稚園立足鄉土、特色辦園,正在以教育內涵發展為主線,以創建市級示範園為動力,為探究農村幼教事業發展的新路徑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