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鞍底鄉地處山區,地形複雜,山區面積占99%,海拔高差懸殊大,氣候類型複雜多樣,乾濕分明,屬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67.7%,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水力資源可開發的裝機容量達6萬千瓦。但由於地處邊遠,交通閉塞,科技文化落後,馬鞍底鄉至今仍然是一個集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山區和原戰區為一體的貧困農業鄉。
2008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24613畝,其中推廣雜交水稻12232.5畝,推廣雜交玉米5603畝,“兩雜”推廣面積名列全縣前茅,糧食產量7405噸,人均有糧447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3387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900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1511元;地方財政收入84萬元。
資源
鄉域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各類林作物生長,森林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保護較完備,森林覆蓋率達67.8%;馬鞍底鄉地處邊陲一隅,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馬鞍底鄉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全鄉森林茂密,綠色蔥蔥,景色迷人。森林覆蓋率達68.7%,以水冬瓜樹、桫欏樹、馬尾樹、黃芯樹等為主要樹種,各種科的闊葉林和灌木林及竹類點綴之。擁有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五台山,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3.1%,海拔3012米,保存有極為完整的多樣性生物,有野豬、金絲猴、白鷳、蛇及各種鳥類等活躍其中,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水是萬物之源。馬鞍底鄉山高林密,樹木繁多,為儲存豐富的水資源創造了前提條件。該鄉水資源極為豐富,河流眾多,主要有紅岩河(中越界河)、南門峽河、(高橋河)、太平河、水碾河、拉登河等,這些河流均發源於原始森林,水流穩定,水質好,水能蘊藏量10萬餘千瓦,是開發水能資源的理想地。
境內人文和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哈尼蘑菇房與梯田、天生橋、標水岩瀑布和拉燈瀑布群旅遊開發潛力無限;水資源豐富,瀑布飛瀉,河流奔騰,主要有河流有拉燈河、標水岩河、太平河、天生橋河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高,主要有金、鐵、鉭等。
農村經濟
2008年全鄉完成農業總產值3089萬元,為2007年1100萬元的2.8倍,同比增長180.82%,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581萬元,為2007年2500萬元的1.03倍,同比增3.24%;人均經濟純收入1335元,為2007年1015元的1.32倍,同比增31.53%;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4萬元,為2007年67萬元的1.25倍,同比增長25.37%;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鄉儲蓄餘額為1000萬元,為2007年701萬元的1.43倍,同比增長42.7%。特色產業
馬鞍底鄉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本著念好增收經、唱好增收戲的原則,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依託區位優勢,大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形成了以種草果、茶葉、八角、杉木、竹子為主的經濟林業,以種植板藍根、黃草為主的新興藥材產業,以優質稻、玉米等為主的種植業;以豬、牛、羊、金鱒魚、虹鱒魚、中華鱘為主的養殖業。
全鄉產業結構進行了大調整,有的產業已初具規模,比如地西北、沙壩等低熱河谷地區以香蕉、橡膠產業為主導,海拔高的像中梁地區則以草果產業為主導;中海拔地區以種養殖為主,但全鄉的產業還依然很單一,以當前的產業化、規模化、龍頭企業化的的形勢不相適應,所以鄉黨委政府積極做好規劃,全力推進產業化進程。低熱河谷地區的香蕉、橡膠產業再進一步擴大,中高海拔地區大力推廣生態優質稻和規模化推進“一茶二果”作為一項富民的支柱產業。即“野生百年古樹茶”和草果、油茶果。目前,古樹茶麵積已達3000多畝,草果達13000多畝,油茶果已通過宣傳動員規劃7000多畝,努力在今後1至2年的時間內建成三個萬畝園,並積極推進以核桃乾果為主的林果產業,使之形成今後全鄉的富民支柱產業。
基礎設施
全鄉的基礎設施建設,所有村委會都通公路,有48個自然村已通公路,通路率達76%。已通電55個自然村,通電率達87%。已通自來水兩個自然村,通水、電話、電視率達100%。
集鎮建設
在完善馬鞍底綜合集貿市場的基礎上,大力加緊推進地西北邊貿市場的建設,兩個市場年交易總額達5000萬元以上,其中地西北邊境貿易額達2137萬元,進出口總額67萬元。
人口民族
全鄉人口17348人,其中農業人口16964人,占總人口97.8%。人口自然增長率8‰。世居著苗、瑤、哈尼、彝、漢5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964人,占總人口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