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俊

馬錫俊,1926年出生,陝西省風翔縣人,1944年從軍,後隨 軍到台灣。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馬錫俊,又名風翔,乳名馬熹陝西省風翔縣義塢堡(今鳳翔 縣紙坊鄉高王寺三村)人,1926年農曆二月五日生。早年從當 地敬誠國小畢業,考入鳳翔初級師範學校。1944年從軍,後隨 軍到台灣。50年代初即退役,潛心研習國畫。三十八年來,手 不離畫筆,對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皆有造詣,其作品受到同行 讚譽,並培養出一批國畫人才。 馬錫俊離鄉四十餘載,於1988年7月返鄉探親。當他與哥 哥馬英樣相見時,這一雙黑髮分手、白髮相聚的兄弟四目相對, 緊握雙手,激動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直到兄長喊出:“兄弟 呀!”兩人淚如雨下,:在場親人都流下同情的眼淚。馬錫俊居家 期間,村民們都來看望;馬錫俊被父老鄉親們的深情厚意所感 動,儘管嘴說幹了,眼熬紅了,但他仍然精神飽滿地熱情接待來 訪者。他說:“四十多年前,我到台灣是多么的狼狽呀!今天能 活著回來,跟家人團聚,見鄉親們的面,哪怕是一分鐘的時間,也 是乾金重啊!”馬錫俊在異鄉對故鄉秀麗的風光,尤其是對東湖 特別嚮往:這座古老的園林,據傳遠在周文王時,有鳳凰在此飲 水,故又名“飲鳳池”。北宋文學家蘇拭任風翔府判官時,曾疏 浚、栽柳、育荷、修建亭榭,並改名“東湖”,分內、外兩湖,立有三 公祠(周公、召公、太公)。馬錫俊對此記憶猶新。當他在親屬的 陪同下到東湖觀光,看到湖岸柳絲環繞,湖水清澈,荷花粉紅,好 像喜迎遠方來客,又看到湖邊蘇公祠內蘇拭寫的《風鳴釋記》、 《喜雨亭記》、《凌虛台記》等詩文和吳道子等字畫真跡石刻,深為 自豪。馬錫俊回到台灣後,1989年5月,委託在台灣的陝籍友 人郭信為家鄉捎回《二嬌仕女圖》一幅。當地政府舉行了授畫儀 式。縣政協副主席鄭遂生說:“馬先生熱情贈畫,說明海峽兩岸 炎黃子孫的深情厚誼,為弘揚中華文化盡心盡力。希望海峽兩 岸常來常往,增進友誼,加強合作,儘早實現祖國統一。”陝西地 方報紙也作了報導。馬錫俊在台灣得知,寫來熱情洋溢的感謝 信,並遙寄給故鄉《空濠樓》畫一幅,上題詞曰:“空濠樓,空濠 樓,宏偉壯觀萬人游,三弟若能添風采,千年萬代美名留。”充分 反映出一個遊子對鄉土的思念和對晚輩人上進的企盼情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