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馬錫五先生的孫子馬抗戰先生主編的《馬錫五紀念文集》一書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馬錫五先生而編寫的。多年來馬抗戰先生收集整理了馬錫五先生身邊工作的老同志、老領導回憶資料及照片,為馬錫五先生出了這部紀念文集。該書是從他的審判方式產生的環境過程,對中國司法制度的影響,到民眾中廣泛流傳的他所審批的各種案例,以及他身邊的親朋及工作人員對他的回憶而編寫成的。馬錫五先生是值得我們緬懷的英雄,是歷史不可磨滅的風采,該書的出版為我們紀念了這位英雄人物。
馬錫五審判方式是馬錫五先生在抗日民主政權時創立的一種將民眾路線的工作方針運用於司法審判工作的審判方式。該審判方式包括三個有機聯繫的步驟:查明案件事實、聽取民眾意見形成解決方案、說服當事人接受。馬錫伍審判方式為當時廣大老百姓所接受和推崇,並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著我國民事訴訟程式的構造,其中許多具體原則和作法以後被直接運用於新中國的民事訴訟制度。我們首先要學習馬錫五審判方式"為民、利民、便民"的基本精神,再要密切結合今天的審判實踐,創造性的進行學習。這是馬錫五先生帶給我們的財富,是不會被歷史遺忘的。
該書於2015年10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馬抗戰,“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創立者、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馬錫五之孫、原陝西省志丹縣革命歷史文化館館長,他向華池縣檔案館捐贈的檔案資料有《馬錫五審判方式》、《陝甘寧邊區判例案例選》、《陝甘寧邊區法律法規彙編》、《陝甘寧邊區審判史》、《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史跡》等。這批檔案詳細介紹了“馬錫五審判方式”形成的時代背景、特點以及對當代審判制度的影響,具有較高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主編:馬抗戰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印張:1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48.00元
作品導讀
馬錫五與馬錫五審判方式(代序)
張希坡
一、要學習馬錫五審判方式"為民、利民、便民"的基本精神。
所謂"為氏"就是毛澤東同志教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馬錫五來自人民,不忘勞動人民的本色,他懷著深厚的感情,積極地投入工作。用過去的話講,他甘做"人民的公僕",是人民的勤務員;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氏"的原則,看作人民公務員的天職。正因為他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所以在前期做專員工作時,讓他處理平叛工作,他能深入調查研究,摸清俘獲人員的複雜情況,然後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鬥爭策咯,使大批俘獲人員得到正確而妥善的處理;在運鹽工作中,他能帶領民眾,以身作則,任勞任怨,克服種種困難,創造性地完成這一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因而受到黨中央的好坪,被邊區政府評為模範工作者。正因為他能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執法者的宗旨,所以在他兼任司法工作以後,能夠公正廉明,無私奉獻,依靠民眾,調查研究,高效率地、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並且做到"合乎法理,順乎人情","無論贏的輸的都不能不服判",最後達到"案結事了",使邊區人民團結抗日,積極生產,因而受到老百姓的愛戴。
所謂"利氏",就是"以氏為本",即在司法工作崗位上以平等態度待人,要尊重當事人的人格尊嚴,保護當事人的一切合法權益。像醫生要為病人服務一樣,法官要為當事人服務,這是審判工作的直接目的。無論對待原告或被告,都要一碗水端平,嚴格依照法律和程式,維護當事人的權力和利益。努力做到分清是非曲直,尋求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共同點和平衡點,在保障民生、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之間,實現互利互贏,使當事人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對於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切實保護。查清有罪無罪,區別罪的輕重,依法定罪量刑,使司法審判成為法理人情的正確體現者。
所謂"使氏",就是便利民眾的訴訟,為當事人儘量提供方便,這是訴訟制度的基本要求。而絕不能以"法官老爺"的架式自居,高高在上,成嚇民眾;也不能故意刁難當事人,或者敷衍塞責,拖拖拉拉;更不能草率判決,推出了事。書寫判決書也要考慮當事人的接受能力,力求通俗易懂,不要搞司法八月支;判詞要使當事人聽得明白,並要耐心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解開他的思想疙瘩,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作為人民法官應該處處嚴謹細心,因為哪怕寫錯一個字,也會給當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要密切結合今天的審判實踐,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大家知道,學習外國的經驗,或學習古代的歷史經驗,絕不能照抄、照搬,一定要結合本國國情和當前的審判實踐進行再創造。學習繼承革命老前輩的先進經驗,也應該如此,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即區別對待,靈活運用。
所謂"因地制宜",就是區分農村與城市。在交通不便地廣人稀的農村與在大城市,要採取不同的審判形式和工作方法。例如,過去農村有流動法庭,山區有馬背法庭,都是好經驗。在城市也應創造出各種使氏的審判方式。
所謂"因事制宜",就是要區分案件的性質和不同的當事人。如審理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特殊疑難的案件或新發生的、無例可循的案件,都應在法律和程式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正像謝(覺哉)老寫給馬錫五的輓詩所說"不為陳規束縛,不被形式糾纏",力求拿出開拓性的判例。
所謂"因人制宜",就是對於基層法院和中高級法院應有不同要求;對於司法隊伍中新手和有豐富經驗的老法官,要有不同的學習側重點;對於審判員、書記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也要結合自己工作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特別是對於各級法院的負責人,更應著重學習馬錫五的領導風度和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他下去巡視工作,絕不搞"前呼後擁"的迎送習俗,更不擺"上官"的架式,對人進行粗暴的訓斥;而是以平等態度對待民眾和下級幹部,並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實際案例幫助下級幹部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和辦案水平。
總之,在開展某種學習運動(包括學習老區工作經驗),或推行某種工作方法(如審判與調解相結合)時,都應從實際效果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陣風",更不能用強迫命令的方式規定"硬指標",而是要循序漸進,有一個"學習一了解一消化一實踐一創新一再實踐一再提高"的過程。這樣堅持下去,定有實效。我們堅信,通過對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再學習,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國的司法戰線上定會湧現出更好更多的模範司法工作者,將我國的審判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概述
爺爺馬錫五生於1899年1月8日(農曆1898年11月27日),出生在保全縣(今志丹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爺爺祖籍陝西省延川縣永坪鎮馬家吃瘩村,馬家祖上是延川縣馬家大戶人家,同治年間回漢相爭,馬家八弟兄,因戰爭、瘟疫死亡出走,現在只有馬作義大門戶,現有一百二十人還在馬家吃瘩生存。馬家祖爺爺早亡,馬錫五父親早年被李家溝張姓收養,改名張德元(馬錫五的父親張德元為逃避戰爭到延安),後到保全縣居住。
保全人少地廣,任由開墾荒山荒坡,張德元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幾年下來,增添了農具牲畜,還清債務,添置房產。清皇帝下台,進入民國時期,保全開明紳士陳定邦開辦了學堂(人稱陳貢爺,晚清貢生出身)。爺爺在城南寨子念書,陳貢爺學堂請了西安來的洋老師李天才,李老師思想、進步,除了給學生講語文、算術外,還給學生講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及西方的民主與科學,對爺爺的人生影響很深。民國時期戰亂頻繁,過往軍隊很多,今天你來了,明天他走了。後來駐延安的國民軍八十二師的高雙臣派兵進駐保全(人稱高營長)。戰爭頻繁,為了生計,爺爺的父親張德元一邊種地,一邊辦起米麵加工。爺爺看到穿洋服、掛洋槍的人很威風,很是羨慕,後來上永寧山寨子路登高組織的民團當了山寨警兵。由於未經縣長批准,爺爺私自帶民團警兵攻打了安塞問家窪子民團,雖說沒有傷亡,縣長知道後,關押了爺爺三個月禁閉,出獄後,爺爺就離開了永寧山。後來楊虎臣在洛川招兵買馬,爺爺就參加軍隊,後來升為排長,1929年陝西大旱,軍隊減員回家,後來又到甘肅太自鎮作坊里當了記賬員,後來作坊被軍閥張九斤手下搶劫。年輕時代的爺爺馬錫五,二十來歲就飽嘗失業的痛苦,歷經人間世態炎涼和辛酸痛苦。他接觸過社會的‘三教九流",嘗到軍閥、壤紳的統治下,既不會給青年人找到真正的出路,更不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繁榮和希望。他深深地陷入苦惱失望之中。1929年陝西省委派遣劉志丹田陝北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專打軍閥豪紳。1930年春,我爺爺在劉志丹的老家(蘆子溝)找到劉志丹和謝子長,並加入了劉志丹和謝子長領導的兵運工作,最初他在兵運工作中擔任軍需任務,轉戰陝甘邊各地。南梁革命根據地建立後,他任軍委供給部部長,負責後勤供應,機械修造,後方醫院和自區小商販的協調工作。敵人圍攻南梁,紅軍從南梁撤退,陝甘邊政府撤退到甘洛縣下寺灣,爺爺任陝甘邊革命委員會糧食部部長。1935年又轉戰到富縣套筒晾任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陝北後,1936年5月中央決定成立陝甘寧省委、省政府,李富春任省委書記,爺爺馬錫五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隨軍一起參加了西征。省委和政府工作實質是戰爭的一部分,每次戰鬥首先解決軍隊的供給問題,每到一處建立地方政權,動員民眾參軍、參戰、支援紅軍西征。根據前方報告隴東地區哥老會勢力很大,做好哥老會工作至關重要,他主動向省委報告,說他對哥老會情況比較熟悉,省委決定派他到環縣、曲子縣一帶做哥老會的工作。他根據黨的政策,向哥老會民眾宣傳紅軍的抗日主張,耐心進行教育爭取工作,工作很有成效,為後來鞏固隴東革命根據地打下了良好基礎。1937年陝甘寧省委、省政府撤銷,爺爺馬錫五任慶環分區專員,1940年隴東特委和慶環分區合併,成立了隴東分區,爺爺任副專員,後任專員。他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出色地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受到邊區政府的表揚。爺爺任隴東專區專員長達十年,與隴東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在慶陽採訪時,凡是知道馬專員的人,同聲稱讚馬專員、馬青天,爺爺是隴東地區主要領導人,受到隴東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1961年8月爺爺馬錫五回到離開多年的隴東地區(慶陽),慶陽廣大民眾知道老專員回來了,紛紛前來看望,他走訪了民眾,見到了當年鄰居街坊,他特別高興,他得知慶陽人民生活還很苦(主要是沒有吃的),心裡很難過,他說當年隴東是甘肅的糧倉,除了自食以外還給黨中央和邊區政府運送過糧食。離開慶陽時,他對地委領導說"黨中央近日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發展'地方方針,你們一定要把慶陽建設好,努力生產,多打糧食,啥時候都不能忘記老百姓。"
馬抗戰
2015.5.16
後記
爺爺馬錫五離開我們半個世紀了,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常在。
爺爺在黨內、黨外、社會各界、人民民眾中影響深遠。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爺爺,多年來我收集整理在爺爺身邊工作的老同志、老領導回憶資料及照片,為爺爺出一部紀念文集。1930年爺爺跟隨劉志丹等革命先驅,組織創造了紅色武裝,參與組建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中共中央決定成立陝甘寧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李富春同志任省委書記,爺爺任省政府主席,跟隨中央紅軍一起參加西征。這一時期政府主要工作實際上是革命戰爭的一部分,主要任務是組建地方政權,組織民眾參軍參戰,搞好戰爭供應,有力支援直羅戰役和紅軍西征。1937年9月慶環專區成立,爺爺任專員,1940年慶環專區和隴東特委合併,成立了隴東專區,爺爺任副專員,後任專員,是隴東地區主要領導人。1943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成立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由專員兼法庭庭長,爺爺兼隴東分庭庭長,爺爺親自受理劉巧兒婚姻抗訴案以及其他抗訴案件,被隴東人民稱為"馬青天"。爺爺在隴東任專員長達10年,為隴東抗日根據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與隴東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受到隴東人民民眾的尊重和愛戴。
在志丹縣政協辦公室和文史委的熱情幫助下完成了《馬錫五紀念文集》編撰工作,在此對他們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表示感謝,同時也對志丹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從事馬錫五研究的專家和學者所提供的史料表示感謝。特別應該指出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希坡老師書信不斷、電話不斷表示感謝。因本人水平有限,錯誤不可避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不忘過去、珍惜現在、創造未來,中國將會更美好。
出版社介紹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思賢文學》雜誌社、《作家村》雜誌社、《藝術蟲》雜誌社、《藝術+》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本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