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簡介
辦事處駐四平街5號。因中華路與十一緯路連線處形成彎路而得名。1958年建馬路灣公社,1978年改現名。1996年,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17個居委會,按序數命名。2002年,辦事處駐四平街27號,人口3.45萬人,
面積0.96平方千米,轄南市西、二〇二醫院、吉林路、光榮西、城中花園、嘉興、省委、四平街、通化街9個社區。2007年,將原新興街道南八馬路、寧波路和南湖公園西側以北部分劃入馬路灣街道;將原馬路灣街道光榮街以東部分(二○二醫院社區)劃入南市場街道;調整後,轄區東起光榮街,南至南八馬路、寧波路和南湖公園西側,西起和平南大街,北至光榮街。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工作任務,動員和組織全街力量,強力推進經濟發展、城市管理、社會保障、穩定工作及和諧社區建設,努力做好處置蟻力神問題、信訪百日會戰、奧運安保等三項重要工作,較好地維護了地區的穩定,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發展
根據區對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結合辦事處的實際情況,綜合確定了經濟工作思路,做好地區環境建設,提高環境質量,提高品位;做好招商引資的軟環境建設,協調有關單位做好服務,出台落實區有關政策;抓好科學的統計工作。按照責任目標,下定決心,克服困難,講實幹,講團結,講實際,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各項工作,用實際行動,為建設全國經濟強區做貢獻,全面完成任務。主要經濟工作:完成區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工業總產值年計畫3,200萬元,年末完成3,200萬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年計畫3,000萬元,年末完成1,850萬元,占調控指標的73%。),占調控指標的100%;三產收入年63,000萬元,年末完成71,500萬元,占調控指標的1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計畫12,000萬元,完成12,600萬元,占調控指標的105%;固定資產投資額年11,500萬元,年末完成19,189萬元,占調控指標的166.8%;引進內資年計畫5,600萬元,年末完成5,800萬元,占調控指標的103.6%;引進國內企業個數年計畫6家,預計年末完成6家,占調控指標的100%。預計全年實現區域內稅收15,000萬元,同比增長53%。
設施建設
通過挖掘資源,對長興街10號原鍋爐房進行改造,解決了振興社區辦公用房問題,建立起“一站式”社區服務大廳達760平方米。二是8個社區建立室內外活動場所22個,添置健身器材96件;在四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起市民體質監測站,為100餘居民進行了體質監測;各個社區結合實際,開展“人文奧運,法制同行”、“平安奧運與我同行”等豐富多彩的迎奧宣傳活動倍受百姓歡迎。注意發揮街道辦事大廳的作用,為百姓辦實事5件;創辦的《社區報》已出版12期;地區發展促進會積極為社區做貢獻,規範了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新建的四平街社區衛生服務站已投入使用。各社區辦公用房全部達到了400平方米以上,重新裝修了七個社區辦公室。重新規範社區財務管理制度,開展了創建和諧示範社區活動。 各項社會事業明顯加強。街道文化站建設做到了“四落實”,即組織落實,街道和社區都配備了專職文化幹事,街道和社區共有文化體育活動隊伍33支;活動站設施落實,街道和社區都有一個文化活動室,總面積達920平方米,100%的社區配備了健身路徑。
社會事業
重點發揮“音樂角、腰鼓、合唱、舞蹈”等四支文化團隊作用,開展文化、體育、娛樂、健身活動52次,在秧歌節表演中獲第一名的好成績,四平街社區小合唱隊還在香港獲得大獎;街舉辦的地區春節聯誼會,精彩的演出受到區領導和駐街單位的好評;做好計畫生育人口信息採集工作,共調查23748戶、67966人,為街道計生工作基礎信息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紮實做好殘聯工作。街首批3名居家養殘人員上崗,街道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努力,使殘疾人康復需求達到60%以上,在省驗收中順利通過。春節期間走訪困難殘疾人99戶,124人,贈送款物折合人民幣2.5萬元。圍繞民生工程,對全街519戶1017人低保人群實行動態管理,實現應保盡保;為8戶20人申領臨時救助金1.5萬元。為四川地震災區募得善款38.74萬元;為46戶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260戶居民辦理政府補貼房、為125戶居民辦理廉租住房補貼,年補貼額61.6萬元;通過結對幫扶走訪201戶低保家庭。全街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失業人員技能培訓200人,扶持創業帶頭人24人,帶動就業人數144人,勞務輸出35人,就業實名制812人;做好養老保險接續催繳工作、居民醫保入戶工作和失業的軍轉幹部管理及補貼發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