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03.75畝(其中:田276.99畝,地2626.76畝),人均耕地2.44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984.32畝;水面面積30畝;荒山荒地218.94畝,其他面積3489.51畝。
基礎設施
到2010年底,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55戶通自來水,有10戶飲用井水,有5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12戶通電,有17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2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5輛,機車40 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1畝。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6.82萬元, 其中:種植業收入182.29萬元,畜牧業收入162.33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85頭,肉牛12頭,肉羊4頭);林業收入1.2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6.74萬元,工資性收入10.56萬元,其它收入3.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17.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3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6人,在省內務工295人,到省外務工2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雲南省內。該村正在發展核桃、生豬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該產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312戶,共有鄉村人口1206人,其中男性643 人,女性272人。其中農業人口1200人,勞動力72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206人。
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98人,享受低保3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3.5公里。到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2人,其中小學生77人,中學生55人。
村務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13.5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 該村黨員總數20人,黨員中男黨16人,女黨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文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困難,村間道路未硬化,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滯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建設村間道路,提高以馬鈴薯、玉米、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的高產標準化種、養殖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983.55元增加到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