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雲

馬虎雲(1780-1850),新野人,祖輩佃戶,做泥屐技術高超,遠近聞名。清光緒年間老百姓為了紀念勞動人民自己的師傅---能工巧匠馬虎雲而樹立了《馬老師傳藝德教碑》,此碑於2005在河南省新野縣發現。

生平介紹

其玄孫輩講,馬姓原系佃戶,世代勞作受苦。虎雲成年後,即進縣城學制木屐,本想另謀出路,擺脫貧困,後來手藝學成,貧困依然,不過總算多了一種養家餬口的本領。馬虎雲對鄉鄰親族中凡願學這種手藝的,皆悉心傳授,分文不取,使不少窮鄉鄰也學會了制屐的本領,經濟實用的“新野泥屐”銷往豫南農村,為老百姓解除了雨雪行路之難。這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熱心助人的傳統美德。

馬老師傳藝德教碑

河南省新野縣保存的《馬老師傳藝德教碑》 系清光緒十年,五十七名木屐工匠協力籌資,為自己的好師傅馬虎雲樹的碑,是為勞動工匠歌功頌德的,確是十分罕見的。《馬老師傳藝德教碑》身高1.97米,高0.73米,厚0.15米,立在馬虎雲世代居住的張營村(今城郊公社官碾大隊)白龍廟前。額書“萬世芳規”四個隸書大字,碑文共356字,開頭首先概述了木屐的發展史和它的作用,接著讚頌馬虎雲師傅制有方稱他“匠心獨運”,“得其精巧”,所做木屐,深受當地民眾歡迎。不過,大家特別崇尚的是他無私傳授制屐技藝的美德。碑文寫道:“凡在他人,當必秘其術而不傳。而公則以其術公於人,不以其術私於已。”此舉馬虎雲後人有口皆碑。碑文最後說,此碑是根據“公所得之術與公所傳之人”,“本其實事為序”。碑文署名的徒弟有五十七名之眾。他們都是封建社會生活在最底層的勞苦民眾,“思其術因益思其人”,為馬老師傅精心制屐又熱心傳藝的精神而感動,故聯名書刻此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