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事事如意圖
【作品作者】馬萬里
【創作年代】公元1949年
【作品規格】81×35cm
【款識】如意如意,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以潤先生將別梧州,寫此贈行。己丑夏曼公瑞圖。
【鈐印】萬里(白)、己丑(白)、江南馬氏世家(白)、以故為新以俗為雅(白)。
創作背景
《事事如意圖》為馬萬里1949年在廣西梧州創作的一幅作品。新中國成立後,馬萬里曾回廣西在南寧、梧州等地舉辦畫展為其妹夫、著名教育家雷沛鴻先生籌辦廣西省立西江學院(現廣西大學前身之一)募集建校資金,捐獻書畫作品兩百餘幅。又為廣西醫學院籌募建設院舍資金奔忙,先後義賣個人作品及藏作百餘幅。現廣西醫學院(1992年後更名為廣西醫科大學)校園內仍樹有石碑撰文記載此事。《事事如意圖》即為這一時期馬萬里為協助雷沛鴻辦學籌募教育經費進行的創作當中的代表作品。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萬里已達到其藝術生涯的鼎盛時期。不僅僅是繪畫方面,他的書法、金石技藝同樣功力日深。在繪畫上,他由早年的“師古”,取法陳白陽、李復堂、華新羅等人,逐漸摸索當中,融入了少年時期習學的西畫技巧及長期對景寫生的積累,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具有其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正是得益於深厚的書法和篆刻功底,他筆下的草木花果風神飄灑、生機盎然,氣韻獨到。
作品簡介
《事事如意圖》尺幅不大,畫中兩個柿子蘸硃砂幾筆揮就,卻顯得異常新鮮飽滿,尤其是柿蒂部分,十分傳神。如意古樸有趣。筆墨的乾濕濃淡掌握得極其精湛,落筆頓挫而勁健。特別是作者對枯筆散鋒的運用,簡直妙到毫巔,再以淡墨稍施暈染,使得畫面的線條流暢、生動自然。
畫中題跋富有禪意:凡事需保持平常心,不必過多去計較得失。闡明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及在當世立身的一些心態修養,寄託了畫家對朋友以潤先生(上款人)今後工作和生活的美好祝願。
作者簡介
馬萬里(1904~1979),原名瑞圖,字允甫,又字萬里,別署曼廬,晚號大年。齋名天地廬、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蘇常州武進人。是一位傑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早年曾於國立暨南大學、上海美專、中華藝術大學任教。 1935年與黃賓虹同赴廣西舉辦書畫聯展。徐悲鴻曾譽馬萬里“卓爾不群”,更在馬萬里舉辦個展時發出“他日與於文藝復興之業者,微斯人其誰與歸乎?”的感嘆。抗日戰爭爆發後,馬萬里於全國各地多次組織書畫義賣活動支援抗戰。1941年創建桂林美專。1944年離桂至重慶、成都、大理等處寫生及開辦畫展,並繼續從事美術教育活動。抗戰勝利後,協助雷沛鴻發展廣西地方教育事業。後移居北京。1960年應廣西政府主席韋國清及自治區黨委統戰部邀請返桂,歷任上海真如國立暨南大學中國畫系教授兼中國畫研究會導師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及藝術教育系教授、廣西美術會理事兼審查委員、桂林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兼國畫系主任、廣西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政協廣西委員會委員等。
馬萬里在詩詞、繪畫、書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花鳥畫作品聞名於世,是一位深受愛戴的人民藝術家。
作品賞析
文摘選匯
1981年其(馬萬里)遺作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江蘇省國畫院院長錢松喦親臨觀看,對萬里的筆墨、用水用色、構圖、字、畫、印讚不絕口。對一幅《事事如意圖》,尤致傾倒之忱,認為兩個鮮紅柿子,幾片柿蒂和一支古色古香的如意,用了濃淡適宜的墨色,畫在仿古宣上,色彩似乎很簡單,柿和如意在幅式的下半部,左側長題,其餘全是空白,右側頂端卻鈐了一個小圓形朱文印。整個畫面有很大部分是空白,讀來卻是十分豐富燦爛,美感無窮,這樣的布局、敷彩,既合古法又別具匠心,真是高手,遂即席贈二絕句。
……
錢松喦的二絕句之一是:“萬里奮飛我自迂,多君筆健墨花腴。吉光片羽傳千載,不見故人見舊圖。”
(摘自--馬萬里的藝壇生活 鄭逸梅《朵雲》8集 1985年6月出版)
在參觀畫展中,一位即將在南寧舉辦畫展的澳大利亞女畫家,在一幅題名為《事事如意》的畫前停了下來。這幅畫畫意深、色彩新,畫的是兩隻鮮紅的柿子配上玉如意。譯員告訴她“事事如意”是我們中國的一句吉語,畫兩個柿子和如意,是取“柿”和“事”諧音,即“事事如意”的意思。她聽後更是讚嘆不已,連連伸出大拇指說:“這幅畫畫得好,中國人想得深,我在中國也將是事事如意。”
(摘自--馬萬里書畫篆刻遺作展覽側記 《中國新聞》第8962期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