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原因
公眾
3月1日,昆明暴恐事件發生,緊接著,又出現了馬航失聯事件,連續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容易誘發公眾廣泛性焦慮,這些影響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會逐漸消失,但是小部分情緒敏感、心理耐受力比較弱的人,就可能產生焦慮。
家屬
各種信息不斷衝擊,有的訊息剛給家屬和公眾帶來希望,卻又被證實是假的,情緒的波動也會加劇他們的痛苦。飛機沒有下落,乘客命運遲遲不明,這種不確定性讓很多人都產生了不安全感和焦慮。事件多日沒有定論,從心理學上講,家屬會更多地停留在否認期和憤怒期。長期處於等待結果的狀態會引發心身疲勞,出現焦躁不安、憤怒、敵意、抑鬱等負面情緒,睡眠和飲食也會受到影響。一些原本就健康欠佳的家屬極易因此誘發身體上的疾病。
一些參與心理援助的志願者表示,之前參與過的危機心理干預,不管是地震還是空難,結果都擺在面前。志願者可以直接開始工作,幫助他們接受現實、重建對未來生活的信心。而這次,面對飛機上乘客未知的命運,他們想給家屬們希望,又擔心希望萬一破滅對他們傷害更大,只能聽他們傾訴、陪著他們堅持。這次事件中,家屬要面對的不只是悲痛,還有未知帶來的焦慮和恐懼。
表現
1、恐懼、擔心各種危險的發生。過馬路時怕被車撞,乘電梯擔心下墜,看到飛機擔心會掉下來……武漢一名女子總擔心自己會遭遇不幸的事,看了昆明火車站的恐怖攻擊新聞後,她把要出差的工作都取消了;而“馬航失聯”事件,更讓她寢食不安,常情不自禁掉淚,還覺得胸悶,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3、不停刷新聞。
一些網友只要睜開眼睛就上網去搜尋有關馬航事件的新聞,急切地希望知道事件的最新進展,每次看到飛機仍沒有下落的訊息,就會加劇擔憂,而伴隨著產生各種猜測、吐槽。
2、焦躁不安、憤怒、不思飲食、失眠。
由於馬航方面一再的宣布一些訊息又否定這些訊息,本身就擔憂家人的安全,再加上這些不確定的訊息,引發一些家屬的不安、失望,稍有不慎就會精神崩潰。
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的必要性

信息發布要考慮公眾情緒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張海音建議,信息發布可以考慮心理干預專家參與,這有利於安撫家屬,緩解公眾情緒。方新認為,如今信息來源龐雜,有關方面匯集各方權威信息,每日定期統一發布,按照搜救進展、疑點調查、家屬安排等分類,為家屬和公眾理清事情發展脈絡,有助於他們增加確定性和掌控感。
心理保護
方新建議,不管是失聯乘客家屬,還是關注這個事件的公眾,如果有焦慮的情況出現,不要擔心、不要自責。這種不安全感不是病理性的,是一種與現實相匹配的、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她提醒公眾應注意避免過度沉溺其中,要有意識地保護自己。同時,應該避免讓兒童過多接觸尚未得到確認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