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馬站鎮位於風光秀麗的沂蒙山北部,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鎮,總面積133.1平方公里,轄76個行政村,6.9萬口人,7.6萬畝耕地。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優勢明顯。地處三市(臨沂、淄博、濰坊)五縣(沂水、莒縣、安丘、諸城、沂源)中心。已建成的青(島)蘭(州)和長(春)深(圳)兩條高速公路縱橫穿越鎮境,並設有出口;籌建中的青(州)臨(沂)鐵路貫穿鎮境,設有配貨站;距膠新鐵路沂水站50公里,距青島港、青島機場180公里,距日照港120公里,距京滬、濟青高速公路80公里;東(營)紅(花埠)、泰(安)薛(家島)兩條省道“十”字交匯於鎮駐地,與縣鄉路縱橫交錯,實現村村通公路,構築了全鎮交通大動脈。
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礦產主要有鈦鐵礦石、鉀長石、磷石、花崗岩、雲母、礦泉水等。其中,鈦鐵礦原礦鐵品位在30%以上,鈦品位在50%以上,總蓄量2億噸。鎮北部礦泉水源遠離生活區,純天然、無污染,經勘查鑑定,含有人體需要的偏矽酸、鋰、鍶、溴等多種微量元素,出水量大,開發前景十分廣闊。鎮內古蹟薈萃,旅遊資源豐富,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長城遺址,舊時齊長城重要關隘即位於此,“穆陵停雪”為舊時沂州八景之一,有古詩曰:“臘雪曾經六月看”,形象的描繪出當年穆陵關之險峻雄姿。天橋官莊漢墓群、楊家城子、楊家珠江漢代古城遺址等名勝古蹟,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源遠流長,極具考察價值,遊客絡繹不絕。鎮西九泉山、八大山莊集山、水、景於一體,溪水潺潺,鳥鳴山靜,清幽怡人,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為休閒、修身之絕佳去處。
基礎設施完善,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鎮內高樓林立,布局齊整,近年來先後投資6.5億元,用於小城鎮建設,建設樓房1000餘座,開發了東紅、新興兩條商業街,建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皮毛市場,煎餅、百貨市場獨具風格。規劃建設了“三縱九橫”的鎮區道路,沿河公園、中心廣場、綠地街雕錯落有致,處處充滿著現代化城鎮氣息,載體功能不斷加強,電力充足,通訊快捷方便,廣播、電視設施健全,餐飲、娛樂各業日益繁榮,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依託政策、區位優勢,經濟工作呈現出勃勃生機。先後建設了鑄造、紡織、板材和餐飲娛樂四大基地,培育了地毯、皮毛加工、煎餅、花生篩選、餐飲、交通運輸六大支柱產業,地毯、皮毛遠銷十餘個國家或地區,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農業標準化生產日趨完善,以安全優質高效特色農業為主,注重搞活流通,先後形成了瓜菜、林果、中藥材、煙桑、百合、制種、畜牧養殖等支柱產業,培育起了十餘個種養加工基地,農產品深加工開發前景廣闊。目前,全鎮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全面進步,政治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先後被授予全國土地管理“三無”鄉鎮、省中心鎮建設示範鎮、省文明鎮、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市園林小城鎮、縣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鈦鐵礦石、鉀長石、磷石、 花崗岩、雲母、礦泉水等。其中鈦鐵礦原礦鐵品位在30%,鈦品位在50%以上,總蓄量2億噸左右,大水場沂風礦泉水, 經嚴格勘查鑑定,達到開發礦泉水國家級標準。近年來, 鎮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巧借外力開發礦產資源,成為全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基礎設施
該鎮地理位置優越, 交通便利,東紅、泰薛兩省道縱橫穿越鎮境, 縣鄉柏油路富於路、上郭路、徐沙路,與東紅、泰薛兩省道縱橫交錯, 構成了全鎮交通大動脈。電力通訊事業發展迅速, 全鎮76個村全部完成了電網改造,通訊設備齊全, 實現了電話村村通,全鎮共安裝程控電話7000多部,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20%, 移動、聯合通信基站完備;全鎮設職高一處、國中一處,完小10處、幼稚園1處,在校生9500人;縣級醫院一處, 診療水平處全縣次中心地位。接待餐飲業發展迅速,共擁有高、中、低檔賓館(飯店)100多家。
旅遊資源
境內古文化遺址勝多, 有極大的參觀價值和開發潛力。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長城遺址,鎮內齊長城14華里, 聞名暇爾的穆陵關雄踞於此,每年遊人絡繹不絕。同時, 還有天橋官莊漢墓群、楊家城子、楊家珠江漢代古城等名勝古蹟。
獲得的榮譽
近年來, 該鎮先後被授予省中心城鎮建設示範鎮、市級文明單位、 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年被縣委、縣府授予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工農業生產
突出的交通、 區位優勢,寬鬆的發展環境,使全鎮的民營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全鎮現有企業23家,個體、民營工商戶4780戶, 形成了地毯、皮毛、煎餅、運輸、餐飲服務五大支柱產業。 全鎮種植糧食作物3.1畝,其中小麥1.3畝,花生1.1畝。近年來,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各類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迅速, 已形成了優質桃、杏、桑園、中藥材、大棚瓜芽等優勢產業,其中辣椒已經成功申報國家級無公害產品, 並註冊了“馬站”牌商標。畜牧業上,不斷加快畜牧品種改良步伐,去年共建成了1處大型奶牛養殖基地、4處養殖小區,使養殖專業村達到12個,養殖大戶發展到1000多戶,全鎮豬、羊、雞存欄量分別達到3.8萬頭、18萬隻、1萬頭、1.5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