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村[西安馬王村]

馬王村[西安馬王村]

馬王村位於灃河西岸的郿鄔嶺上,屬於西安市轄區的一個行政村,西安城起根發苗的地方。從新石器時代起,馬王村就是人類聚居的風水寶地,西周都城豐京便選址在此。村民重視村中文化遺產的保護,至今,村中仍保留著清代的城門樓。

地理位置

馬王村屬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馬王街道,是長安有名的歷史名村。馬王位於長安區西北部灃河西岸的一處高地上,當地人稱這座高地為郿鄔嶺(郿鄔原)。郿鄔嶺是一道土原,其實就是渭河南岸的高地,這道原從西安城南經過馬王,斷斷續續延續到寶雞眉縣。而馬王村這一段的郿鄔嶺東起灃河西的客省莊和馬王白家堡,一直延伸到張海坡村和大原村北,東西長約2公里,郿鄔嶺不高,與原下的落差在5~7米之間,馬王村從東向西,就坐落在這道土原之上。

郿鄔嶺的東邊,灃河水靜靜地流淌,滋潤了沿岸的土地。在古人筆下,灃河中下游地區的風景如詩如畫。灃河水一年四季都不渾濁,碧波蕩漾,古人便稱之為“灃水碧波”。清人有詩寫道:“榆錢柳絮弄柔條,垂曳長堤碧水遙”,就是盛讚“灃堤榆柳”的美景。今天馬王村東的灃河仍然水量充沛,碧波蕩漾。由於地勢較高,洪水淹不到,同時又靠近水源,灃河西岸的郿鄔嶺自古就成為一塊風水寶地。人門在灃河西岸依靠郿鄔嶺東沿的地勢建築了堤堰,使這一帶成為旱澇保收的福地。

村名來源

董穎夫(長安區政協常委、柳青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長安百村》主編,馬王村人)認為,馬王村的得名也與郿鄔嶺有關。1956年,馬王村北的張海坡村出土了一塊唐代《龍州刺史郭恆墓志銘》,其上有“葬於豐邑鄉馬鄔原”的記載。馬王村曾有槐爺廟,其大樑上有“麻鄔原”字樣。這說明古時人們稱郿鄔嶺為“ma鄔原”,這與馬王的讀音很相似,馬王很有可能就是因“ma鄔”的諧音而來。

村中人也流傳,說馬王村的得名源自村中的馬王廟。清代時,村中建有馬王廟,並設馬王廒,清嘉慶年間的《長安縣誌》中,就有馬王村的記載。

悠久歷史

儘管馬王村的村名在清代時才出現在史書上,不過,考古發掘已經證實,從原始社會開始,這裡就已經有人類聚居了。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馬王村、客省莊之間的郿鄔嶺上,發現了大量原始社會遺蹟,其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前2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被命名為“客省莊文化”,也稱陝西龍山文化。此外,遺址內還發現了西周、戰國、漢、唐等多種文化遺存。

馬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要屬眾多的西周遺存了。1961年,馬王村西清理出青銅窖藏一座,出土青銅器53件。1964年,馬王村、張海坡村一帶,發現西周墓葬上百座,並出土車馬坑等,今天在馬王村北的張海坡村,還有一座西周車馬坑博物館。2012年,考古工作者們經過勘探,確定了西周豐京遺址的範圍就位於郿鄔嶺之上,而馬王村正處在其範圍的中心地區。

豐富的文化遺產

馬王村至今仍保存著老城牆的西門城樓,城外的門額上刻著“遙望岐陽”四個字。城牆4面有4座城門樓,其中南門較小,其它3座的城樓上都刻有文字,除了西門外,東城樓外是‘灃水東注’,北門外是‘紫氣生輝’,而‘灃水東注’的說法則來自於《詩經》。

上世紀六十年代時,村中城牆陸續被拆除,村中的很多石碑、牌坊等古物均被破壞,但唯有西門城樓保存了下來。馬王村的古城門樓中,西門城樓最高大,當時村民有心要保護西門城樓,於是將生產隊的物資放在城樓里,說這裡是生產隊的倉庫不能拆,才使西門城樓幸免於難,保留至今。2007年,為了防止夯土鑄成的城樓倒塌,重視村中文化遺產保護的村委會出資,在保持歷史原貌的基礎上,將西城門樓進行了維修,使馬王人至今仍能看到祖先的這一珍貴遺產。

《長安百村》載,馬王村的城牆修建於清同治六年,東西長約600米,南北長約300米,城牆底部厚8尺,頂寬5尺,高2.5丈,牆體以夯土鑄成,每隔20丈用磚砌水道。女牆之上有城垛,垛上有炮眼,全部用磚砌成,城牆外還有城壕和澇池。城牆內部有南北、東西兩條主街,過去,城內東南角有槐爺廟,廟內有古槐,西北角有三觀廟,東北角有鐵塔寺廟。如今,雖然城牆及古廟已經消失,但馬王村在多次規劃建設中,仍將老村的格局保留了下來。

馬王人將城牆內的部分稱為大堡子,在大堡子東西兩側,還有白家堡和西堡子,這三個堡子是馬王這個大行政村中的3個小自然村,傳統上,這3個自然村又被分為5社,分別是南北門社、東門社、西門社、白家堡子、西堡子,這就形成了馬王村傳統中的3村5社格局。馬王村黨支部書記董萬壽告訴記者,現在,馬王村共有4065人,19個村民小組,4200多畝土地,是馬王街道的第一大村。

交通發展

自古以來,馬王村一直是從西安向西南方向通行的交通要道。現在穿過馬王村的西寶老線(灃京西路),就曾是過去從西安往戶縣、寶雞的官馬大道。董穎夫說:“過去向西走有兩條管道,北線從三橋過鹹陽再向西,南線就是從這裡過戶縣直通寶雞。”

馬王村不僅有公路,還有一條鐵路從此通過。1954年,西戶鐵路建成,鐵路在馬王村北的郿鄔嶺最高處經過灃河,再向西南蜿蜒而下。這條鐵路的修建,給馬王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幾何時,馬王站是從西安到戶縣的這條鐵路中最大的途中站,這裡不僅有貨站,還有客站。今天,在馬王村的北部,還能看到過去的馬王火車站,車站有3個閘口,鐵路南北向,客運站在北,卸貨站在南。

在汽車沒有普及的世代,通鐵路的馬王就成為西安西南郊縣的一個物資中轉站。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汽車很少,一個公社最多只有一兩輛汽車,所以當時運輸主要靠鐵路。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地方都靠人力、畜力運輸的時候,馬王鎮已經通上了火車。過去,貨運火車每天兩次停經馬王,周圍的村鎮,包括韋曲等地所需的物資,比如煤炭等都從這裡卸貨之後,再分配給各個公社,所以,過去馬王有當時長安最大的供銷社,馬王鎮的稅收也是全縣最大的。

鐵路給馬王村人帶來了財富。依靠鐵路運輸的優勢,馬王村人通過淘挖灃河的沙石而發家致富,馬王村一度成為長安縣最富裕的村子。從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的40年間,灃河的沙石源源不斷地運往外地,而憑著辛苦挖沙富裕起來的馬王人,則被外村人戲稱為:“身上穿的燈芯絨,肩上拉的車套繩”。

便利的交通帶來了工業和商業的興盛,很多工廠在此開辦,如西安造紙網廠、陝西省建工局采沙場等大型企業就曾在此設立。同時,商貿集鎮也迅速興起,馬王村成為馬王鎮的中心,鎮政府所在地就在這裡。最早時,馬王村沒有集鎮,只有在灃河橋的橋頭有少量的小商販。鐵路建成後,西寶老線的集市逐漸繁榮起來,形成了今天馬王鎮的格局。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汽車運輸逐漸代替了火車運輸,馬王火車站冷清了下來。馬王村和馬王鎮算是長安最先富起來的地方,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這裡都是有名的富村。近些年來,為了保護豐鎬遺址,這一帶開發的較少。現在,馬王村人依靠自己的勤勞努力創業,水泥預製廠、建築地基等都是馬王村的特色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