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遷
馬王堆道辦事處區劃多次變更。
1950年曾建制為文區藝區,1956年撤區並鄉,稱文藝鄉,1958年劃歸萬年紅公社管轄,1961年劃歸天心閣公社管轄,1962年恢復長沙市郊區後,命名東屯渡人民公社,1984年3月設立鄉人民政府,東屯渡人民公社因境內有馳名中外的馬王堆漢墓而改名為馬王堆鄉人民政府,1989年1月因國家建設需要將火星村劃歸郊區直接管轄,1995年1月又將五一村建制整村劃撥給長沙市東區人民政府管理,1996年7月經長沙市行政區劃調整,馬王堆鄉劃歸長沙市芙蓉區。原郊區馬王堆鄉下轄的高橋村、火焰村、友誼村,劃歸到雨花區高橋鄉人民政府。
1998年10月,芙蓉區馬王堆鄉更名為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街道辦事處。從此,馬王堆鄉下轄9村1場,先後劃出5個村後,至2003年,馬王堆街道辦事處下轄新合、農科、火炬、新橋4個村民委會和楊家山、荷晏、恆達3個社區居委會,11222戶,34252人。街道辦事處機關駐二環線東二環一段920號。
發展
1998年至2003年,馬王堆街道辦事處逐步由農村向城市規劃建設過渡,農業逐步走向萎縮、消亡。鄉建制時,馬王堆鄉因地處近郊,土地肥活,地勢平坦,地理環境極優,因此,建設後的菜田,成方成塊,大小規格一致,道路四通八達,排灌自如,田間水糞池、肥庫、機井配套齊全。
當時,馬王堆鄉是長沙市蔬菜生產條件最好、產量最高明的高標準“四季園”,全鄉年蔬菜上市量曾多年一直保持全市蔬菜上市量的四分之一以上。1988年,馬王堆鄉年上市蔬菜39571噸,仍居當時長沙市郊區各鄉、場之首。以後,隨著城市的向外延伸開發,菜田面積逐年減少。1988年全鄉耕地面積6244畝,到1995年減少到3538畝,減少了43%。
1996年區劃調整後,城市開發速度進一步加快,馬王堆陶瓷建材新城、東陽家居裝飾材料市場、芙蓉苑安居工程、萬家驪路、荷晏路、國際汽車貿易市場中心、大堤拓寬建設、新合村的整村開發等一大批省、市、區重點工程,陸續進入馬王堆地區。2001年,馬王堆鄉農業用地全部已轉為建設用地。從此,曾為長沙市“菜藍子”工程作出重大貢獻的重要蔬菜基地,已退出歷史舞台。
招商引資
馬王堆街道辦事處緊臨南北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的吞吐口——長沙火車站,與319國道連線的遠大一路穿越全境。距黃花國際機場僅18公里高速公路行程,距長沙汽車東站只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人文景觀和地理環境十分優越,為長沙市城區向東拓展新城,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1988年開始,城建逐步東移,特別是1996年長沙市行政區劃調整後,城建開發速度更快,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商賈,該地區成片的商城大廈撥地而起。2003年,以馬王堆農副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馬王堆陶瓷建材新城、東陽家居裝飾材料市場、湖南安防產品市場、馬王堆汽配城、國際汽車貿易中心為龍頭,形成了遠大一路、萬家驪路市場一條街:農大哥化肥有限公司、精品汽配經營中心、上海大眾汽車湖南申湘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20多家效益好的企業,落戶境內;荷花園電信大樓、新天賓館、新假日大酒店、金園酒樓等高檔次的餐館娛樂酒家,在境內商貿異常活躍:二環線、萬家驪路貫穿南北,遠大一路、荷晏路縱橫東西,漢城路、高岑路、公園路展覽館路、火炬路即將拉通。商貿集中連片,道路四通八達,商廈整齊劃一,外觀典雅豪華,沒有舊城的小街背巷、棚居舊宅,商業一片繁榮,生機勃勃。2003年,僅馬王堆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是蔬菜果品批發為主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年市場的成交金額達43億元。
馬王堆街道辦事處境外有東方大酒店,座落在五一大道91號,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投資2.1億元。下設客房部、餐館部、歌舞廳、桑拿、咖啡廳、商務目的中心、旅行社等10多個項目,是一個高檔次、多功能的三星級高級酒店。街道辦事處招商引資成績斐然,高新技術開發區引進科技含量高的湖南泰陽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網上遠程醫療軟體開發,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其網路遍布全國各大城市,金慧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生產的擁有我國自主著作權的STL1·DDN網鏈數據密碼機具,達國際領先水平。在金融電子、網路通訊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街道辦事處發展了私營企業73戶,個體工商戶2379家。2003年,企業總產值90050萬元,工業總產值49000萬元,實現利潤1100萬元,上交國家稅金2390萬元。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消費品零售總額56079萬元,商業零售總銷售額383440萬元,上交稅金2390萬元。
所在單位
馬王堆街道辦事處有中學1所,國小2所,街道衛生院1個,駐境內的有省馬王堆療養院、馬王堆醫院各1個,湖南省老乾所、省社會主義學院、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檢察院、省審計廳、省高級人民法院、芙蓉區公安分局等省、市、區單位64個。
堤防工程
1998年,長善垸防洪工程建設列為長沙市重點工程,涉及馬王堆街道辦事處沿堤19個單位,1066戶,拆遷騰地572286平方米(858畝),為長善垸防洪工程作出了巨大貢獻。從1998年至2001年,用三年時間建成達200年一遇防洪標準的高標準防洪大堤,號稱“三湘第一堤”。
堤內坡腳旁建成長9公里、寬30米的沿堤綠化帶,使大堤集防洪、道路規劃、綜合開發、旅遊觀光於一體。建成後的大堤,每日清晨和傍晚,吸引無數成群結隊的市民,來大堤散步、健身、跳舞等健康娛樂活動。
觀光旅遊
1972年—1974年,相繼在街道境內馬王堆發掘出距今2100多年的三座大型漢墓,是西漢長沙國丞相第一代候利蒼(二號墓)及其夫人辛追(一號墓)與兒子(三號墓),墓內有保存完好的女屍以及各種文物3000多種,其中不少文物為稀世珍寶而震驚中外,是我國乃至世界重大考古發現之一,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