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點
擔任職務
馬玉瑛的作品大多以深度見長,並成為溫州日報“甌江平”重要評論寫作組成員。
擔任記者時,是報業集團首屆十佳采編個人。
採訪風格
她從全黨開展的“三講”教育到“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從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到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等等,她都注重在主題性宣傳中找新聞點,采寫了大量的新聞稿件。
披露事件
2003年在溫州市率全省之先開展的“效能革命”活動中,對民眾深惡痛疾的市車管所“衙門作風”進行暗訪曝光。點出了車管所效能低下的六大原因,所揭示的問題比較深刻、尖銳。
個人資料
1976年出生,女,漢族,浙江溫州人,杭州大學新聞系大學本科畢業。
提問總理
在2011年7月28日,溫總理在7.23重大事故現場記者招待會上,最後一個問題讓給了溫州本地的記者馬玉瑛。
以下是提問內容:
馬玉瑛:您曾經在多個場合讚揚過溫州人的創業精神,在這次救援行動中,溫州人展示了創業之外的另一面,溫州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以很強的大局觀念和大愛精神投入救援。我們看到,事故發生的當晚,附近很多村民連夜自發搶險,還有很多普通市民徹夜排隊獻血,您對溫州人在這次救援中的表現如何評價?
溫家寶:應該感謝溫州人民!我確實在多個場合,包括在國外都給予溫州人民以讚揚,因為他們闖蕩天下,具有改革開放和創新的意識,具有創業的精神。但就是在這起災難發生的時候,溫州人民又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的另一面,那就是大愛的精神。他們自覺地組織起救援隊,參加救助工作,有上千人主動到獻血站去獻血。他們還對遇難的家屬以及受傷的民眾提供了良好的醫療設施,進行了耐心細緻地撫慰工作。我今天來到溫州,實在沒有時間在這裡多看一看,但是我感謝這裡的人民,謝謝你們!
她的這一個提問隨即被篡改成另一個版本,溫州日報女記者問:“這次救援體現了溫州人民創業精神之外的什麼精神。”溫家寶:“大愛的精神。” 這讓她在網路上一下子走紅。
主要報導
《車檢,咋就這么煩》有力推動了市委對車管所集中教育整頓,成為溫州效能革命的典型案例。
《“一條紅線”拖了全市後腿》,通過對一起農田核查事件的調查分析,引發全省對效能革命的深層次思考。
與新華社記者合作,采寫了《“效能革命”席捲溫州》,刊發於中宣部刊物《半月談》;
她撰寫的論文《尋求合作,讓輿論監督更有力》發表在《新聞戰線》。
率先垂範
2001年的“七一”前夕,馬玉瑛在“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中挖掘出一位典型人物“基層法官張曉東”,引起最高人民法院和浙江省委的關注。
當接到省高院“張曉東事跡報告團”的任務時,她剛懷有身孕,但此時二話沒說,克服自身困難,在全省11個地市堅持巡迴報告20多天,並在京受到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院長肖揚的接見。
2007年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馬玉瑛提交了《關於推進新聞輿論監督制度化工作》的代表工作建議,得到省委宣傳部的答覆,《民企突圍的溫州報告》獲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導二等獎。
馬玉瑛一直努力提高輿論監督水平,除加強報導外,她每年積極采寫內參。在2011年6月溫州市委組織部召開的黨代表工作研討會和7月浙江省委組織部舉辦的黨代表任期制工作專題研討班上,馬玉瑛結合當下熱點,對黨代表應如何從自身出發發揮好輿情引導作用作了發言,得到組織部門認同並請她去基層黨校授課。
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後,馬玉瑛與全市50名省市黨代表一起,在溫州日報刊登倡議書,倡議全市黨員繳納特殊黨費,並主動帶頭繳納1500元。
2009年,由她策劃的《大學生“當家人”為何當不了家?》連續報導,就是黨報經濟報導彰顯社會責任、走好“民生”這步棋的有效嘗試。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民生熱點之一是大學生就業,馬玉瑛帶領部室記者,抓住溫州民企在大學生創業中的特色作為策劃了一系列報導,並啟動逆向思維,對失敗案例深入追蹤分析,獲浙江新聞獎熱點引導一等獎。
2008年,溫州日報策劃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敢為天下先”大型系列報導,馬玉瑛作為骨幹記者赴京採訪名記名家艾豐等人。她還與同事合作,選取溫州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事件進行調研,撰寫《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媒體助力》論文,刊發在《中國記者》上。論文提出“媒體是話語平台的提供者、是社會環境的監測者和守望者、是社會議題的設定者、是時代脈動的把握者”觀點,認為正是在媒體的助推下,溫州才能在困難重重中走出獨特的發展路子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
創新精神
2007年她嘗試開設專欄《小馬代表的部落格》,以“記者”和“黨代表”雙重身份的嫁接、傳統平面媒體和網路新媒體互動的嫁接,創新了黨報時政報導。在此基礎上,報社組建新聞評論專欄《六好部落格》,由馬玉瑛為主創人員的六位女記者,以報網互動的全新形式,別開生面的話題,立足客群的述論角度,清新犀利的語言風格,為黨報傳統言論報導作出了“三貼近”的全新嘗試。
2008年,溫州日報策劃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敢為天下先”大型系列報導,馬玉瑛作為骨幹記者赴京採訪名記名家艾豐等人。她還與同事合作,選取溫州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要節點事件進行調研,撰寫《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媒體助力》論文,刊發在《中國記者》上。論文提出“媒體是話語平台的提供者、是社會環境的監測者和守望者、是社會議題的設定者、是時代脈動的把握者”觀點,認為正是在媒體的助推下,溫州才能在困難重重中走出獨特的發展路子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
2009年《六好部落格》作品集結成冊出版;馬玉瑛參與撰寫的論文《換一種方式寫評論》刊發在《新聞實踐》上;獨立撰寫的論文《報網互動,讓黨報評論“動”出精彩》在《中國記者》“論壇”一欄中重點刊發,並被收錄進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主編的《加強新華社評論報導專題調研文集》中。
她共有7篇業務論文發表在《中國記者》《新聞戰線》《傳媒》《新聞實踐》等專業期刊上,這些論文理論聯繫實際,有較高的實踐參考借鑑價值。
由她作為主創人員的溫州日報《六好部落格》專欄在《中國記者》和《新聞實踐》等期刊上均有介紹;她采寫的溫州效能革命通訊《車檢,咋就這么煩》、《“一條紅線”拖了全市後腿》,連續兩年榮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她撰寫的論文《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媒體助力》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她報導的“基層法官張曉東”曾引起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的關注;她策劃和組織的重大主題報導多次受到省委宣傳部肯定。
主要獎項
馬玉瑛獲得浙江新聞獎主要獎項名稱
2008年度浙江新聞名專欄獎――《六好部落格》
2003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連續報導《車檢,咋就這么煩》
2004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通訊《“一條紅線”拖了全市後腿》
2008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論文《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媒體助力》
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通訊《溫州服裝業率先突圍》
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熱點引導《大學生“當家人”為啥當不了家?》
2007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訊息《溫州不良貸款率全國最低》
2008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訊息《全國首家惠農消費合作社落戶蒼南》
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訊息《民企社會責任評估體系在溫首創》
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重大主題《民企突圍的溫州報告》
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論文《換一種方式寫評論》
2008年度浙江新聞獎三等獎――標題《綠色“環保色”成為溫州各銀行信貸“標準色” 企業不講綠色 信貸就變紅色》
2008年度浙江新聞獎三等獎――內參《“三虎”等企業聯合反映一行業潛規則混凝土裡注水危及建築質量》
論文發表
她共有多篇業務論文發表在《中國記者》《新聞戰線》《傳媒》《新聞實踐》等專業期刊上,這些論文理論聯繫實際,有較高的實踐參考借鑑價值。
主要論文 :
《以高端思想打造深度影響——《溫州日報》新一輪報導創新的幾點啟示》,中國記者, 2010年 12期 ;
《報網互動,讓黨報評論“動”出精彩》,中國記者, 2009年 7期 ;
《讓經濟報導變得津津有味》,青年記者, , 2008年 24期 ;
《新聞策劃在輿論引導中的積極作為——怎樣挖掘新聞中“為我所用”的元素》,中國記者, 2007年 12期 ;
《民生工程以人為本的生動詮釋》,今日浙江, 2005年 19期.
《尋求合作,讓輿論監督更有力——采寫《車檢,咋就這么煩》連續報導的體會》,新聞戰線, ,2005年 01期 ;
《地市報做好反腐敗報導的原則和思考》,新聞實踐, , 2003年 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