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牧[河南省永城市下轄鄉鎮]

馬牧[河南省永城市下轄鄉鎮]
馬牧[河南省永城市下轄鄉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牧鎮,位於豫東平原,地處永城夏邑交界處的永城市西部,歷史悠久,是明末丁魁楚、丁啟睿、近代孫殿英等歷史名人故里,有丁老家古蹟群、孫殿英故居祠堂等文物景點。 鄭永南線公路縱貫東西,交通便利。有歧河、東沙河流經此地,土質為兩從合土,水利條件較好,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適合農業和畜牧養殖業生產。 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2.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57億元;財政收入2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6元。 2012年撤鄉建鎮,從此進入全面改革發展的新時期。

建制沿革

1975年建馬牧公社

1984年改鄉

2012年馬牧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1997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馬牧、卜南、卜北、侯窪、董樓、丁辛莊、程閣、孫五子樓、兩口、付小樓、丁三樓、堂林、丁大樓、丁路口、霍土樓、屈樓、鄭店、鄭寨、西董樓、東霍、西霍、鄭雙廟、宋王莊、岐麥、丁老家、丁寨、桑李莊、丁大莊村、任賈莊29個行政村,109個自然村,233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該鎮總耕地面積為5.3萬畝,是一個農業強鄉。主要糧食作物有優質小麥、大豆、玉米等,綠豆、紅小豆等小雜糧也有大面積種植。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蔥、辣椒、棉花、西瓜、甜瓜、留蘭香等,並已形成規模化種植,規範化管理,年種植大蔥、西瓜5000畝,甜瓜、留蘭香3000畝以上,優質棉3萬畝以上。特別是馬牧大蔥以棵大味美銷往江蘇、安徽等地,辣椒曾遠銷南方各省、區及東南亞各國。

經濟發展

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57億元;鄉級財政收入2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56元,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增強,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民眾生產、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社會管理

鄉黨委政府以“三新”活動為契機,改變招商思路,充分發揮優勢,內引外聯,堅持“圍繞輕紡,拉長鏈條,帶動相關”的招商思路,採用離崗招商、以商招商、專業招商、全員招商等方式,紮實推進全民創業,在全鄉上下開展“真心、誠心、細心、耐心”服務,讓親商、安商、便商、富商成為全鄉人民的自覺行為。每個項目簽約後,都指定專人負責,嚴格兌現承諾,為客商提供全程、全方位服務,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2008年共簽約項目12個,落地項目9個,協定資金2.2億元,到位資金8000餘萬元,形成固定資產6600萬元。

發展成果

2008年以來,永城市馬牧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上項目,農業抓致富,全民齊創業,建設新馬牧”這一工作思路,著重抓“兩手”,一是抓穩定,一是抓發展,使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

穩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必須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馬牧鄉黨委政府通過實行“一村一乾一警包村聯校”制度,進一步落實了穩定工作責任制,鄉黨委政府與各行政村和鄉直各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制,嚴格獎懲制度,堅持每月5日村級集中排查調處日,鄉每月15日集中接待來訪日,黨政班子成員帶頭值班,明確村支部書記和單位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同時全鄉30個行政村明確了82名調解信息員,123名義務調解員,堅持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真正做到了矛盾有人抓,糾紛有人管。還組織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致富能手”、“平安家庭”等的評選活動,並在全鄉幹部大會上隆重表彰,鄉電視差轉台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促進了鄉風文明和社會的和諧。

一村一品創增收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馬牧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從增加農民收入著手,抓重點,突難點,以點帶面,分類推進。首先選出基礎較好的村作試點,通過改造“空心村”,開展新村規劃和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修建道路,建設文化大院,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其次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實施“兩綠(大蔥、留蘭香)”、“兩白(棉花、白菜)”工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鏈條,已形成西董樓、付小樓等特色農業種植小區10個,帶動並輻射鄰村。第三依照“宜牛則牛,宜羊則羊,宜豬則豬,宜禽則禽”的原則,突出抓好規模飼養。鄉政府在全鄉範圍內有選擇地培植飼養示範戶,把西董樓村的養豬專業戶李宗河、丁老家村的養羊專業戶丁勝軍、鄭寨村的養雞專業戶鄭玉江等作為先進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並召集各村致富能手到鄉政府參加科技培訓,讓養殖大戶現身“傳經”,使一大批飼養專業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全鄉已發展養豬小區3個,養羊小區3個,養雞小區5個。飼養小區的養殖戶年均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規模大的達5萬元以上,飼養小區真正成了農民的“致富園”。農民從特色種植和養殖中償到了甜頭,人均收入顯著增加。

更新觀念創大業

馬牧鄉在全鄉廣大黨員幹部中廣泛開展思想、生活、工作作風建設,把幹部深入農戶、村組了解民意化解矛盾的情況納入幹部年度考核內容,每月進行一次集中匯報,當場點評,明確責任,同時半年和年終都要進行述職。此項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鄉幹部為農民服務的觀念和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鄉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歷史名人

孫殿英

孫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省永城市馬牧鄉孫莊村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47年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人物評價

孫殿英盜掘慈禧墓之後稱:“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說什麼盜墓不盜墓,我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大漢同胞!” 並說:我發掘滿清東陵,有3個好處。第一,滿清入關之時,大興文獄,網殺士人,象呂留良,戴名世這樣的人,都被開棺戮屍,我雖不才,亦知道佛經有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滿清統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財帛不知多少,我發陵,是為通天下財貨,收運轉之利,豐藏國庫。”

可見孫在盜掘慈禧墓時有一部分民族主義的影子,清朝滅亡之後滿漢之間的關係要考慮到歷史因素,孫也難以置身其外。

馮玉祥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清廷這一點,我乾的是活的(指驅逐溥儀),你乾的是死的(指盜陵)。”

丁魁楚

丁魁楚,字中翹,號光三。河南永城市馬牧鄉丁老家人。萬曆四十年(1612年)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郎中、大名道副使,保定巡撫,戶部侍郎,薊遼總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河北巡撫,總督河南 湖廣,加任兵部尚書銜,總督兩廣,東閣大學士,封平粵伯。

丁啟睿

丁啟睿,字性如,號聖臨,丁魁楚的侄子。萬曆四十七年(1618年)中舉人,四十八年中進士。歷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山東按察使右參政,山西副使、巡撫,右布政使,右僉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督陝西三邊軍務),兵部尚書(兼總督湖廣、河南、四川及長江南北諸軍、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加太子太保。

名勝古蹟

丁老家古蹟群

丁老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明清時期有方圓四十里相府之稱,是明末時期“一門兩尚書”丁魁楚和丁啟睿的府邸。

丁氏祖墓(明朝),古柏樹群園林(明朝),丁氏祠堂遺址(明朝),丁氏祠堂(清末民初)。

奇松:馬牧鄉丁老家村東丁氏祖墓生長一株明代栽植的松柏樹,人稱“奇松”,何謂奇,因它的葉子有松葉、柏葉兩種。距今有400餘年的樹齡,樹幹挺拔,高約15米,胸徑1米許,枝繁葉茂,四季常青。

孫殿英故居祠堂

孫殿英故居祠堂,位於永城市馬牧鎮王莊村孫莊,建於民國時期,祠堂現存三間。2011年被永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久失修,該建築保存狀況較差,部分牆體開裂,屋架木樑、立柱受雨水侵蝕糟朽嚴重,台基、木門、窗欞及磚瓦損毀缺失,周邊環境雜亂,亟需維修。

孫殿英故居祠堂是歷史的客觀見證,對其保護具有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2016年,為保護文化遺產,永城市文物旅遊局協調籌備馬牧鎮孫殿英故居祠堂修繕工作,永城鄉賢、孫氏後人孫華先生慷慨捐資予以維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