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明[欒川重渡溝景區開發的先驅]

馬海明[欒川重渡溝景區開發的先驅]

馬海明,中共黨員,1953年出生於欒川縣潭頭鎮潭頭村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參加工作,1976至2000年在潭頭鎮政府工作,先後擔任文化站站長、鎮政府辦公室秘書、鎮黨委委員、副鎮長,2000年調任欒川縣旅遊工作會副主任。2005年調潭頭鎮政府任主任科員。2011年5月7日,在欒川抱犢寨景區開發建設中因車禍不幸去世,終年58歲。

人物生平

1996年擔任副鎮長時,馬海明同志主動請纓牽頭開發重渡溝,歷盡艱辛、排除萬難將一個窮山溝開發成遠近聞名的旅遊景區,目前已成為國家4A景區,2000年調離時,鄉親們依依不捨、揮淚送別。2011年5月不幸去世後,萬人相送,當年8月,重渡溝村民自發捐款在景區為他建起紀念園。

如今的重渡溝已經成為了國家4A級景區,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重要事件

如今聞名遐邇的河南重渡溝景區在18年前還是個窮山惡水的山溝溝,老百姓靠伐竹子賣錢謀生,人均收入不到千元,是當地出了名的落後村。為改變貧困面貌,潭頭鎮副鎮長馬海明率先提出開發重渡溝旅遊,不僅甩掉了重渡溝的“窮帽子”,還打造出農村旅遊開發樣本,成為“中國農家賓館第一村”。

上世紀90年代初,擔任潭頭鎮副鎮長的馬海明分包重渡村,他苦苦尋找著當地脫貧致富之路。綠竹、瀑布,結合重渡溝珍貴的自然資源,他率先提出開發重渡溝旅遊規劃。然而,這在當時甚至搞不清楚旅遊是什麼的當地人眼裡,馬海明的想法不過是白日做夢。

1996年,潭頭鎮成立旅遊資源開發公司,開發重渡溝旅遊,馬海明兼任公司的首任經理。“沒人、沒錢、沒公章、沒場所,除了空名頭,啥都沒有,比皮包公司還皮包公司。”後來接任潭頭鎮旅遊資源開發公司經理的任獻國這么描述當時的條件。

“就恁一股水,幾片竹園,馬鎮長還想誆人來?馬鎮長真是個大煽板”、“出去轉了幾天能耐不輕,就咱這窮山溝還想搗人來”,剛開始,民眾對馬海明並不買賬。

“那時候大家都叫海明哥馬大煽,說他光會瞎忽悠,可別人不知道,他為了重渡溝把自己家都掏空了。”任獻國說。為了早開工早建成,馬海明等不到工程款,自己想辦法“倒騰”到一筆資金,就找工程隊開工修路。錢沒了,工程不能停,馬海明把自家房子抵押出去貸了8萬塊繼續修路,再繼續籌措資金。

在馬海明的“連煽帶乾”下,1999年重渡溝景區正式營業。開業第一年,獲益38000元,初步嘗到甜頭的老百姓下定心思跟著馬海明搞旅遊開發。重渡溝旅遊節節攀升,目前每年到訪遊客超過70萬人次,家庭賓館發展到了350家,戶均收入9萬多元,還吸引了1000多外地人在此就業。

2000年,馬海明調任欒川縣旅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離開了重渡溝,馬海明卻沒有離開旅遊發展。在擔任縣旅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期間,馬海明在工作中不斷探索研究,先後開發出了伊河漂流、民俗文化農耕村、抱犢寨紅色景區等旅遊景點,打造出了全國旅遊業發展的“欒川模式”。

讓人未曾想到的是,醉心於旅遊開發的馬海明,最後的歸宿也在景區。2011年5月,馬海明一個人在抱犢寨景區踩線勘景時,不幸墜落山崖。在潭頭鎮舉行的追悼會上,重渡溝數百名村民奔波40里山路,第二次哭送馬海明。

“我是重渡溝的兒子,即使走到生命盡頭化成骨灰,也要分出一部分去壯一棵重渡溝的竹子”,這是馬海明曾說過的一句話。妻子關長榮把馬海明的一部分骨灰埋在了重渡溝,“他一輩子都搞旅遊,死也死在景區里,他無怨無悔,我理解他。”

個人生活

1995年,馬海明擔任潭頭鎮副鎮長時,開始考察、研究、論證重渡溝旅遊開發工作。1996年,主動請纓開發建設重渡溝。

重渡溝開發之初,面臨沒資金、民眾不理解、行銷無門路三大難題。馬海明千方百計破除三難,為開發打開局面。

景區的開發建設,首先是勘察、規劃旅遊線路,把景點串聯起來。當時的重渡溝,因為尚未開發,人跡罕至,充滿兇險。為了勘察、規劃景區旅遊線路,馬海明和他的同伴,一次次腳蹬解放鞋、腰纏葛條,披荊斬棘、不顧艱險地跋涉在重渡溝的山嶺溝坎之間。餓了,他們就坐在樹杈上啃幾口乾饅頭;渴了,他們就喝幾口山泉水。在勘察途中,他們遇上過擀麵杖粗的烏梢蛇;山頂暴雨驟降,炸雷劈開的樹枝險些將他們砸傷;暴雨過後,兇猛的河水差點把他們沖走。馬海明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經歷了千難萬險,終於勾畫出重渡溝旅遊線路圖。

景區開發建設,從重渡溝南溝開始。為改變民眾思想觀念,馬海明在南溝的這棵菩提樹下,會不知開過多少次,道理不知講過多少遍。民眾不相信旅遊發展的前景,不理解馬海明描繪的藍圖,還曾送他“馬大煽”的綽號。

景區建設伊始,為了節約資金,馬海明領著民眾一起乾,修路、架橋、設計線路,凡事他都親力親為。

在景區的規劃設計中,馬海明創造性地採用了峰迴路轉、曲徑通幽、親水親石、險夷共有等十幾種方法,古樸自然、妙趣橫生的遊覽體驗得到了遊客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在景區建設中,咋就地取材;遊覽路修多寬,彎道咋設計;台階咋壘,每個多高多寬;汀步石咋擺,每個石頭多大,兩石之間距離多遠等等,馬海明都一一交代。

為了保持山區景觀的自然美,馬海明制定了與自然密切協調的建設規劃。他於1997年編寫的《重渡溝風景區介紹》中寫道:景區規劃以水鄉特色為重點,建設風格以原始古樸為重點,建築材料以竹木草石為重點。

資金困難是景區開發面臨的又一大難題,馬海明四處奔波籌措資金,旅遊公司運行困難,馬海明和員工紛紛拿出自家的積蓄。1998年臘月,為償還債務,馬海明以自家房產做抵押,從鎮農業合作基金會貸款,1999年5月,為景區開業籌錢,馬海明動員員工集體貸款,自己做擔保人。

景區開業後,沒有行銷資金,馬海明制定了“瞄準工薪階層,用口碑做宣傳”的思路,他到洛銅、洛拖、白馬集團等洛陽市大型企業,送去景區門票,請企業電視台免費播出他親自製作的宣傳片。圖中展示的這些照片是馬海明當年請人為景區拍攝的宣傳照,這些照片都是他隨身攜帶的,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拿出來宣傳。

馬海明還想出了旅遊行銷的“6毛錢”戰略:找到鄭州市、洛陽市行業電話號碼本,將景區門票寄往各個企業、學校、機關(一個信封、一張郵票、一張宣傳單、五張門票共花費6毛錢),以免費門票吸引遊客,為景區樹立口碑。

馬海明曾到洛陽的公園發放景區門票和宣傳單,還曾盡辦法把重渡溝景區的宣傳資料送進鄭州旅遊工作會議現場。

同時,馬海明親自為景區撰寫第一份導遊詞,邀請專家為景區發展出謀劃策,到北京參加電視節目為景區做宣傳。

為帶動景區致富,馬海明動員民眾經營農家賓館,他到村民家裡手把手教民眾搞旅遊接待,還把民眾集中起來搞培訓,為村民設計門樓,為村民的家庭賓館取名字。

通過發展家庭賓館,重渡溝的村民得到了實惠,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為依託重渡溝的竹資源優勢開發旅遊商品,馬海明帶領村幹部赴浙江安吉縣考察,背回幾大包樣品,說服本地工匠製作。

1997年7月10日,景區終於開業了。精準的市場地位,有效的行銷措施,使重渡溝快速吸引了大批遊客。十幾年來,重渡溝發展地越來越好,成為國家4A級景區。

2000年,馬海明調任欒川縣旅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聽到這個訊息,重渡溝村民在菩提樹下流著眼淚跟他告別。

衍生作品

大型現代曲劇《情系重渡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