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個自然村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飲用井水,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有70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40.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3戶(分別占總數的47.2%和42%)。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1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60畝,有效灌溉率為34.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9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3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2萬元,占總收入的37.8%;畜牧業收入463.2萬元,占總收入的5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291頭,肉牛503頭,肉羊704頭);林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2.27%;第二、三產業收入53萬元,占總收入的6.34%;工資性收入40.75萬元,占總收入的4.87%。農民人均純收入183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7.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5人(占勞動力的65.45%),全部都在省內務工。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冬早洋芋等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7.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冬早洋芋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9戶,鄉村人口2763人,其中男性1511人,女性1252人。其中農業人口2752人,勞動力151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混有回族、彝族(是漢、回、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416人,回族213人,彝族134人。 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58人,參合率86%。五保戶23胡3人;享受低保人數17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5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190人,距離雨碌中學2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3人,其中小學生190人,中學生93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人多地少,土地偏陡貧瘠,基礎設施滯後;
2、信息閉塞,農副產品內引外聯重要條件差;
3、缺水面大,民眾生產、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4、民眾科技意識低,增產增收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快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來實現民眾增收。種植業上,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適當調減蠶豆面積、麥類面積,發展烤菸;冬早玉米、冬早馬鈴薯;養殖業上,計畫每年發展養豬、牛,年均養殖100頭大戶2戶,指導帶動全村709戶;經濟林果重點發展板栗,計畫每年新增200畝;做強做大竹具手工業,計畫實現全村200戶從事竹具手工業生產,每戶年均創收1萬元。通過以上措施,計畫到2015年全村人均實現有糧420公斤,經濟收入2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