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1、元素地球化學
2、礦床成因及地球化學
3、地球系統演化及其成礦和環境效應
4、重金屬污染的環境地球化學
科研成果
獲教委及教育部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科技二等獎1項;國家出版署科技圖書二等獎一項,以及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表彰。有關成果主要有:在研究中提出了含礦建造及其原始和衍生分類新概念;發展了華南含金建造成礦理論;發現了地層大範圍元素虧損與礦化共生的貧化—富集地球化學共軛現象;建立了華南淺變質岩系金礦成因模式;填補了華南花崗岩中鎘分布的資料空白;與劉英俊教授合作著寫了我國首部鎢、金元素地球化學專著;提出了大規模流體運移對大規模成礦作用的重要意義和地球化學依據。
在學科建設中曾獲得“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5)、“紅衫樹園丁獎”(1996)、“江蘇省高校優秀學術帶頭人”(1997)等。於1995年獲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基金,1999年由人事部評選為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代表性作品
在有關鎢、金、銻、汞等礦床成因和區域地球化學,以及環境地球化學研究中發表論文100餘篇,合作發表專著7本。主要有:
1.湘西北~湘中地區金~銻礦床中—低溫流體成礦作用的地球化學成因指示.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8(3):435-445。
2.Arsenic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from Hetao Area, China. Environ.Geol.2002, 41: 638-643.
3.Mid-low temperature metallogenic province of South China:a continental-scale mineralization and temperature zoning.Chinese .Sci.Bull.1999,44,Supp.2,27-29.
4.approach to study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caused by modern city development in Nanjing, China. Environ. Geol.,1999,38: 223-228.
5.地殼中流體的大規模流動系統及其成礦意義. 高校地質學報,1998,4(3):250-261.
6.Gold depletion in the Jiangnan Gold Metallogenic Belt in South China: Evidence for large scale fluid movement in the upper crust. in Water-Rock Interaction, 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Vladivostok, Russia, Aug., 1995.eds: Y.K.Kharaka et al., A.A. Balkema.p. 679.
7.Vei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of China and adjoining regions. Ore Geology Reviews, 1993, no.8, p.233-246.
8.《金的地球化學》科學出版社, 1991.
9.江南金成礦帶層控金礦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成因研究.中國科學,B輯, 1991, no.4:424-433.
10.鎘在華南花崗岩岩石中的分布特徵. 南京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1989,no.3:115-122.
11.《鎢的地球化學》科學出版社, 1987.
12.華南含鎢建造的地球化學研究. 中國科學,B輯,1982,no.10:93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