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擴研究/南宋史研究叢書

馬擴研究/南宋史研究叢書

版次: 印次: 包裝:

圖書簡介

作者: 姜青青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10-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350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010071763
  • 包裝: 平裝
定 價:¥55.00

內容簡介

馬擴何許人也?
  相信許多讀者哪怕是對於歷史比較偏愛的人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確實,馬擴是一位讓人感到很陌生的歷史人物,但是,在南宋史的研究中,他又是一位很值得我們去關注並細加探究的人物,因為,馬擴的一生,至少可以在三個方面讓我們感知歷史,同時又被這段歷史所感動。
第一,馬擴是兩宋之際巨變歷史的一個“縮影”。他是北宋王朝從“海上之盟”一步步走向深淵、走到南宋偏安一隅這一慘痛巨變的全程“目擊者”,他一生的經歷也是這段禍亂歷史的縮影。他閱歷廣泛,見多識廣,在當時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到過宋、遼、金這三個王朝的京都,與三個王朝的君臣都打過交道;他曾憑藉自己的膽識和口才,經歷過外交談判這樣艱難的政治活動,也因為自己是武舉出身,具備高強的武藝,而經歷過喋血沙場這樣慘烈的軍事戰鬥;他見證並實踐了北宋與金的重大外交事件“海上之盟”,也親歷了如“收復燕京”、“靖康之變”、“苗劉兵變”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他受到過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讚揚和褒獎,也受到過金國名將粘罕的威逼和侮辱;他曾與遼國領兵大將耶律大石(即後來的西遼王朝建立者)有過直接的接觸,也曾隨同阿骨打的金軍一起進攻燕京;他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曾與多方軍事首領或軍隊有過直接往來的人物之一;後來金軍南下,他曾多次率領河北義軍與金人血戰,並率領宋軍渡河北上,與金人有過數次殊死激戰;他經歷了慘痛的國破之變,也承受著與親屬天各一方的痛苦;他坐過自己一方的大牢,也曾作為金人的俘虜而被囚禁和軟禁;在南宋之初的“苗劉兵變”中,他被宋高宗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貶斥到遙遠的窮山僻壤;南宋初期因為金齊聯軍的大兵壓境,他又被高宗朝廷重用而參與了關涉行在臨安城安全的江防和海防事務。可以說,岳飛、韓世忠等中興名將,都沒有這樣複雜的經歷,也沒有這樣完整的“全景”式的歷史記錄。
第二,馬擴是兩宋之際巨變歷史中的一個“細節”。馬擴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就一個人經歷的複雜性和豐富性來看,馬擴在當時是極少有人可與比肩的。他的地位及其經歷,從一個非常適中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這段歷史豐富而又生動的細節。他出使金國、締結“海上之盟”時與金人的鬥智鬥勇,出使燕京時與遼朝群臣的唇槍舌戰,滯留金營時與金人君臣的不卑不亢,金軍南侵前夕對於邊防形勢的預見,五馬山抗金的不屈不撓和不懈努力,以及南宋之初對於災變之因的一針見血的分析,等等,都有具體詳細的對話、對答或行動來加以表述,讓人充分感受到了這段歷史的“細節”,這種歷史的真實感又讓人體會到歷史的生動感。
第三,馬擴是兩宋之際巨變歷史中的一個“強音”。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變”,是曠古罕見的民族災難和歷史巨變,一個經濟、科技和文化空前發達的國家突然瓦解,一個承平百餘年的王朝轉眼破滅,兩個皇帝被曾經的盟友俘虜,半壁江山淪陷敵手,大半箇中國陷入空前的災難禍變之中,無數的人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一事件給歷史留下了極為悲慘的一頁,但同時也留下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悲壯的英雄史詩。馬擴,就是這段英雄史詩中的一個非常特殊和不能忽略的“強音”,在國家和民族處於最危險關頭時候挺身而出獻身抗爭救亡的民族英雄。無論是出使金營,還是出使遼朝,他的不辭辛勞、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不辱使命以及折衝樽俎的抗爭精神,在宋朝的“弱國外交”中,展現出罕見的強者風采。無論是受挫於金人,還是在本朝橫遭冤案、身陷囹圄或貶官遠放,他依然奮爭不息、奮不顧身,這種九死靡悔的執著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馬擴的人格和品德,足以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我們愛國愛家,自強不息。
本書希望能通過對馬擴事跡的深入考察、客觀敘述和公正評價,為南宋史的研究盡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簡介:

姜青青,1960年出生於杭州,籍貫雲南。1983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中文系。現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編委、杭州網總編輯,主任記者,杭州市社科院兼職研究員。2007年任杭州市“三評西湖十景”活動組委會評審專家組專家,現任杭州市政協文史和教文衛體委員會特聘委員。曾獲得省市級以上新聞將三十多個及2004年度杭州新聞獎(人物獎)。文史類藏書豐富,曾獲2000年杭州市首屆十佳藏書讀書家庭稱號。著有“中國茶文化叢書”《數典》、長篇紀實散文《絲綢之路萬里軍團》、宋人傳記文獻《馬擴事跡編年》和文化史隨筆《一品茶趣》等。

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以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初使海上 嶄露頭角
 第一節 百年恩怨,再起風雲突變
 第二節 馬植叛遼,揭開巨變序幕
 第三節 恢復幽雲,難捨歷史情結
 第四節 浮海北渡,宋使出生人死
 第五節 一波三折,初結海上之盟
 第六節 首次使金,馬擴一舉成名
第二章 冒險使遼 舌戰群雄
 第一節 宋朝踐約,啟動伐遼戰爭
 第二節 童貫失措,馬擴冒險使遼
 第三節 舌戰群雄,說動遼朝稱藩
 第四節 宋軍敗績,馬擴前功盡棄
第五節 脫險而歸,力行亡羊補牢
第三章 折衝樽俎 孤身入燕
 第一節 馬擴抗辯 直指借兵之患
 第二節 再使金營,宋使艱難談判
 第三節 宋軍再敗,馬擴孤身入燕
 第四節 百萬贖金,金人節 外生枝
 第五節 靡費巨資,宋朝換得空城
第四章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第一節 金主病亡,盟友反目成仇
第二節 張轂之死,宋朝授人以柄
第三節 割地未果,馬擴屢言備邊
第四節 天祚被擒,再倡防患未然
第五節  山雨欲來,最後一次使金
第六節 金人敗盟,童馬分道揚鑣
第五章 兩陷牢籠一再舉義
 第一節 突遭誣陷,身陷真定大牢
 第二節 金軍破城,馬擴意外逃脫
 第三節 領袖義軍,血戰沙場被俘
 第四節 五馬山寨,再舉抗金大旗
 第五節 突出重圍,南下揚州求援
 第六節 絕援絕水,喋血五馬山寨
 第七節 兵怯將懦,馬擴兵敗清平
第六章 浮沉宦海蹭蹬餘生
 第一節 三千餘言,痛陳時局之弊
 ……
第七章 英雄幫事 幾度述說
附錄 馬擴年譜
編後記

書摘

第一章 初使海上 嶄露頭角
第一節 百年恩怨,再起風雲突變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夏末時節蒸騰的暑氣尚未出現褪落的跡象,一股在這個季節十分罕見的北風忽然從天而降,從遼東半島直下渤海,呼嘯而南。茫茫大海中,兩艘起航於遼朝薊州(天津薊縣)原本往東航行欲往高麗國的大船,居然被這股突如其來的狂風“強行”扭轉了航向,在海面上劃出了一個右轉往南的弧線,意外地闖入了宋朝登州(山東蓬萊)管轄的海域,然後一頭靠上了他們始料不及的彼岸――駝磯島。這是一個非常適宜避風的海島,向南與大陸的直線距離不到四十公里左右。這群原來是為了避難而出海的遼朝人剛剛擺脫驚濤駭浪,還來不及慶幸自己終於逃過一劫,就碰上了一批駐守島上負責巡邏海疆的宋朝水兵……
這場偶然發生於宋徽宗政和七年六月(遼天慶七年,金天輔元年,1117)的颶風非同尋常!它讓兩艘海船的既定航線出現了“拐點”,更讓中國三個王朝的歷史進程出現了“拐點”。它帶來了山河破碎,血流成河,帶來了一場曠古罕見的歷史巨變。它也使得本書主人公馬擴這位剛剛進入仕途,尚處於較低位置的人物得以參與這場風雲際會,並且在隨後的風雲激盪中嶄露頭角。
七月四日(庚寅),天氣即將入秋,在東京(河南開封)的徽宗皇帝趙佶,忽然接到來自登州守臣王師中的一封緊急奏報:在登州近海駝磯島,近日發現兩艘遼人船隻,經查,兩船共有男女老幼二百人,由遼朝薊州漢人高藥師、曹孝才以及一名叫郎榮的和尚率領,原為躲避戰亂而欲往高麗,不意突遭大風,漂至我登州境內。
這只是事情的由來,王師中當然不會為這點小事驚動了聖駕,這裡面一定還有“機要”之事。果然,奏報中接下來的內容讓徽宗眼睛一亮:這些遼朝漢人詳細敘說了一場正發生在渤海以北地區遼金之間的戰爭,從東北而來的女真族軍馬與遼軍爭戰累年,爭奪土地,現已打過遼河之西。如今渤海以北從蘇州(遼寧金縣)、復州(遼寧復縣)至興州(在遼寧瀋陽至鐵嶺間)、瀋州(遼寧瀋陽)、同州(在遼寧鐵嶺至開原間)和鹹州(在遼寧開原東北)等地的大片遼朝國土,“悉屬女真矣!”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