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48年1月,馬志明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祖籍山西省交城縣。
1978年,馬志明從重慶師範學院數學系畢業。
1981年,馬志明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畢業,獲得碩士學位,是文革結束後中國培養的首批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歷任副所長、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4年,馬志明從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1987年,馬志明獲得洪堡獎學金,前往德國BiBoS隨機研究中心合作研究(至1988年)。
1992年4月至6月,馬志明擔任德國Bonn大學的歐洲共同體科研項目國際專家,同年7月至12月,在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擔任訪問數學家。
1994年,馬志明受邀在第二十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報告,是繼華羅庚、陳景潤、馮康、吳文俊之後第五位在國際數學大會上作特邀報告的大陸數學家。同年10月,作為訪問教授前往英國華威大學(至1995年7月)。
1995年,馬志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馬志明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0年1月,馬志明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至2003年12月),同年4月至6月,應邀在美國西北大學做訪問教授。
2002年,馬志明擔任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主席。
2006年,馬志明當選為國際數學聯盟副主席,是中國數學家首次擔任該職位。
2007年,馬志明當選為國際數理統計學會(IMS)會士(Fellow)。
2011年5月,馬志明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
2018年6月29日,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揭牌儀式在學校八里台校區省身樓舉行,馬志明擔任學院首任院長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馬志明主要從事機率論與隨機分析方面的科學研究並取得多項成果 。
擬正則狄氏型
狄氏型源於數學物理中的經典位勢論。1989年以來,馬志明與人合作在一系列文章中突破了“局部緊”及“正則”兩個限制,創建了擬正則狄氏型新框架。該框架建立了狄氏型與右連續強馬氏過程的一一對應關係,解決了該領域存在20年之久的難題。1992年馬志明與R. Sckner在Springer出版了詳細介紹擬正則狄氏型框架的英文專著《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on-Symmetric) Dirichlet Forms》,該書已成為該領域基本文獻。
維納空間的容度理論
馬志明與他的合作者證明維納空間的容度與所選取的Gross可測範數無關,從而基於同一Hilber空間的Malliavin算法在不同抽象維納空間相互等價。該結果解答了Malliavin與Ito關心的問題,是Malliavin算法不變性的基礎。
環空間的對數Sobolev不等式
馬志明與鞏馥洲證明了環空間上一類帶位勢項的對數Sobolev不等式。其位勢項有簡潔的表達式,只依賴於底流形的Ric曲率和熱核的Hessian。
薛定鍔方程和Feymnan-Kac半群
馬志明在薛定鍔方程和Feymnan-Kac半群的研究中引入了鞅方法,從而解決了鍾開萊提出的兩個公開問題。他與人合作首次用可加泛函工具獲得了用維納泛函表示的Feymnan-Kac半群的最廣泛條件,首次獲得Feymnan-Kac泛函成為P一強連續半群的充要條件,並在最大限度放寬Kato條件的情形研究了Feymnan-Kac半群的L’一光滑性,熱核估計,熱核的逐點一致有界性以及其他問題。
Charatheodory—Finsler流形
為研究無窮維流形的向量場及與之相聯繫的擴散過程,馬志明與他的合作者引人了Charatheodory—Finsler流形(簡稱C—F流形)的概念。完備Riemann流形和映射空間(通常Riemann流形上的環空間與路徑空間是映射空間的特例)都是C—F流形。利用C—F流形的性質和擬正則狄氏型理論,可以構造一大類與映射空間向量場相聯繫的擴散過程,該結果在無窮維隨機分析中有重要意義。
其他科研成果
馬志明首次發現無處Radon光滑測度,用無處Radon光滑測度構造出首例不包含任何非零連續函式的狄氏型。與鞏馥洲合作證明Ito空間與抽象維納空間的Malliavin算法可以相互轉化。與人合作研究了抽象調和空間被無界位勢擾動的本徵值問題。與人合作在構形空間中得到用擬正則狄氏型構造擴散過程的一般方法。在隨機線性泛函的研究中得到一般狀態空間線性泛函的積分表示。對可分可測空間情形給出了正則條件機率存在的充要條件,與人合作給出了獨立隨機變數和的分布函式為連續函式的充要條件,在隨機整值測度的研究中解決了法國機率學家Jacod提出的兩個問題,在跳過程研究中給出了無公共跳的兩個跳過程相互獨立的充要條件,在隨機測度的Lebesgue分解問題中給出了隨機測度相互詢異的充要條件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擔任職務 |
2016年1月—2016年12月 | 隨機方法及其套用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項基金項目 | |
2015年1月—2015年12月 | 隨機方法及其套用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項基金項目 | |
2011年—2015年 | 信息及相關領域若干重大需求的套用數學研究 |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 | 首席科學家 |
2006年—2010年 | 數學與其它領域交叉的若干專題 |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 | 首席科學家 |
1999年1月—2005年10月 | 核心數學中的前沿問題 |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 | 首席科學家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4年8月,馬志明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
時間 | 獎勵名稱 |
1992年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1993年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人才培養
•教育理念
馬志明認為:現在中國的經濟比較好了,科研經費也改善了,但是環境很不好,過於急功近利,例如教育界和學術界各種各樣的急功近利的評獎、評估,簡單地以論文數量、期刊影響因子等各種量化指標為依據,而不去真正考察對科學和對社會的實際貢獻,已經嚴重阻礙了教育和學術的發展 。
•指導學生
馬志明在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研究所指導的博士生獲獎情況如下所示:
年度 | 姓名 | 獲獎名稱 |
2011年度 | 周川 | 研究院院長獎學金特等獎 |
2010年度 | 陳薇 | 研究院院長獎學金特等獎 |
2009年度 | 張迪新 | 研究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
2008年度 | 蘭艷艷 | 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學者”獎學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好學生、研究院院長獎學金特等獎 |
2008年度 | 楊雪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好學生 |
2007年度 | 孫蘇勇 | 研究生院院長獎學金特等獎 |
2007年度 | 包瑩 |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畢業生 |
2006年度 | 包瑩 | 寶潔優秀博士生獎學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好學生、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幹部 |
2006年度 | 孫蘇勇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好學生 |
2005年度 | 包瑩 | 研究院院長獎學金特等獎 |
2002年度 | 李向東 |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
2002年度 | 包瑩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研究生獎 |
1999年度 | 李向東 |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 |
1998年度 | 孫瑋 |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
1995年度 | 李向東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研究生獎 |
1994年度 | 鞏馥洲 | 中國科學院"億利達"優秀研究生獎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1992年 | Max-Planck研究獎 |
1995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1995年5月 | 第五屆陳省身數學獎 |
1996年 | 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
1998年 |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1999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04年 | 英國Loughborough大學理學博士榮譽學位 |
2005年7月 | 第七屆華羅庚數學獎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2000年—2003年 | 中國數學會第八屆理事長 |
2002年 | 國際數學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 |
2003年—2006年 | 國際數學聯盟執委會委員 |
2003年—2008年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2007年—2010年 | 國際數學聯盟副主席 |
2008年—2011年 | 中國數學會第第十屆理事長 |
2008年—2014年 | Statistica Sinica Associated Editor |
2011年—2014年 | 中國機率統計學會理事長 |
2011年—2015年 | 國際工業和套用數學會科學學術委員會主席 |
2013年10月 | 呂梁學院兼職教授 |
2017年7月 | 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 | |
《Europe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Advisory Editor | |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主編 | |
《Infinite Dimensional Analysis, Quantum Probability and Related Topics》編委 | |
《數學學報(英文版)》Managing Editor | |
《中國科學》《套用數學學報》《數學年刊》《數學物理學報》《金融評論》編委 |
人物評價
馬志明在機率論與隨機分析領域有重要貢獻 。 (貴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評)
馬志明在奇異位勢理論、費曼積分、薛定鍔方程的機率解、隨機線性泛函的積分表現、無處Radon光滑測度等諸多方面有著重要的貢獻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評)